青年馬克思關於基督教的一篇文章

題目: 根據《約翰福音》第15章第1至14節論信徒同基督結合為一體,這種結合的原因和實質,它的絕對必要性和作用

正文:

在考察基督同信徒結合為一體的原因和實質及其作用之前,我們應當弄清,這種結合是否必要,它是否由人的本性所決定,人是否不能依靠自己來達到上帝從無中創造出人所要達到的那個目的。

我們如果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歷史這個人類的偉大導師,那麼就會看到,在歷史上用鐵筆鐫刻著:任何一個民族,即使它達到了最高度的文明,即使它孕育出了一些最偉大的人物,即使它的技藝達到了全面鼎盛的程度,即使各門科學解決了最困難的問題,它也不能解脫迷信的枷鎖;無論關於自己,還是關於神,它都沒有形成有價值的、真正的概念;就連倫理、道德在它那裡也永遠脫離不了外來的補充,脫離不了不高尚的限制;甚至它的德行,與其說是出於對真正完美的追求,還不如說是出於粗野的力量、無約束的利己主義、對榮譽的渴求和勇敢的行為。

古代的民族,那些未曾聆聽過基督教義的野蠻人,當他們向諸神貢獻祭品,妄想以此來贖罪的時候,他們便表現出內心的不安,害怕自己的神發怒,深信自己是卑賤的。

連古代最偉大的哲人、神聖的柏拉圖,也在不止一處表示了對一種更高的存在物的深切渴望,以為這種存在物的出現可以實現那尚未得到滿足的對真理和光明的追求。

各民族的歷史就這樣教導我們,同基督結合為一體是必要的。

即使當我們考察各個人的歷史,考察人的本性的時候,我們雖然常常看到人心中有神性的火花、好善的熱情、對知識的追求、對真理的渴望,但是慾望的火焰卻在吞沒永恆的東西的火花;罪惡的誘惑聲在淹沒崇尚德行的熱情,一旦生活使我們感到它的全部威力,這種崇尚德行的熱情就受到嘲弄。對塵世間富貴功名的庸俗追求排擠著對知識的追求,對真理的渴望被虛偽的甜言蜜語所熄滅,可見,人是自然界唯一達不到自己目的的存在物,是整個宇宙中唯一不配做上帝創造物的成員。但是,善良的創世主不會憎恨自己的創造物;他想要使自己的創造物變得像自己一樣高尚,於是派出自己的兒子,通過他向我們宣告:

「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約翰福音》第15章第3節)

「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約翰福音》第15章第4節)

我們已經看到,各民族的歷史和對各個人的考察都證明同基督結合為一體的必要性,現在我們就來考察最後的和最可靠的證據,就是基督本人的道。

基督把同他結合為一體的必要性表達得最清楚的地方,就是葡萄藤和枝蔓這一絕妙的比喻,這裡他把自己比作葡萄藤,而把我們比作枝蔓。枝蔓依靠本身的力量是不能結果實的,因此,基督說,離了我,你們就無所作為。在這方面,他還說了一些更有力的話:

「人若不常在我裡面……」(《約翰福音》第15章第4、5和6節)

然而,這應該理解為只是對於那些能夠認識基督的道的人而言的。我們不能對上帝就這樣的民族和人們所作的決定作出判斷,因為我們甚至理解不了上帝的決定。

因此,我們的心、理性、歷史、基督的道都響亮而令人信服地告訴我們,同基督結合為一體是絕對必要的,離開基督,我們就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離開基督,我們就會被上帝所拋棄,只有基督才能夠拯救我們。

由於我們深信這種結合是絕對必要的,所以我們迫切地想弄清楚,這種崇高的賜予,這道從更高的世界照入我們心中、使我們的心受到鼓舞並在被凈化以後升入天堂的光芒,究竟是什麼含義?這種結合的內在實質和原因是什麼?

一旦理解了結合的必要性,我們就會十分清楚地看到這種結合的原因,以及我們要求拯救的需要、我們喜歡作惡的本性、我們的動搖的理性、我們墮落的心、我們在上帝面前的卑賤地位,我們就再也用不著去研究這種結合的原因了,不論這原因是什麼樣的。

但是,誰能夠把這種結合的實質表達得比基督的葡萄藤和葡萄枝蔓的比喻更為出色呢?誰又能夠用長篇大論把這種結合的所有部分,它的內在實質論述得像基督的下面這些話那樣全面呢?基督說:

「我是真葡萄藤,我父是栽培的人。」(《約翰福音》第15章第1節)

「我是葡萄藤,你們是枝蔓。」(《約翰福音》第15章第5節)

如果枝蔓能有感覺的話,那麼,它望著那照料它、仔細給它除草、把它牢牢繞在藤上、使它從中吸取養料和液汁而開出美麗花朵的園丁,該是多麼高興啊!

因此,在同基督的結合中,我們首先是用愛的眼神注視上帝,感到對他有一種最熱忱的感激之情,心悅誠服地拜倒在他的面前。

在這之後,在一輪更加絢麗的太陽由於我們同基督結合為一體而為我們升起的時候,在我們充分地感覺到自己的卑賤,同時又為自己得到拯救而歡呼的時候,我們才會愛上那位先前我們認為是受辱的主宰者,而現在看來卻是寬宏大量的父親、善良的教導者的上帝。

但是,葡萄枝蔓不僅會仰望栽種葡萄的人;如果它能有感覺的話,它會緊緊貼在藤上,它會感覺到自己與葡萄藤和長在藤上的其他葡萄枝蔓最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它會愛其他枝蔓,因為是同一個栽種葡萄的人照料著它們,是同一個藤身給它們以力量。

因此,同基督結合為一體,就是同基督實現最密切和最生動的精神交融,我們眼睛看到他,心中想著他,而且由於我們對他滿懷最崇高的愛,我們同時也就把自己的心向著我們的弟兄們,因為基督將他們和我們緊密聯結在一起,並且他也為他們而犧牲自己。

但是,這種對基督的愛不是徒勞的,這種愛不僅使我們對基督滿懷最純潔的崇敬和愛戴,而且使我們遵從他的命令,彼此為對方作出犧牲,做一個有德行的人,但只是出於對他的愛而做一個有德行的人。(《約翰福音》第15章第9、10、12、13和14節)

這就是使基督教的德行與任何別的德行區別開來,並使它超越於任何別的德行之上的一條鴻溝,這就是使人同基督結合為一體的最偉大的作用之一。

在這裡,德行已經不是斯多亞派哲學[3]所描繪的那種陰暗的諷刺畫;它也不是我們在一切信奉異教的民族那裡所遇到的那種關於義務的嚴峻學說的產物,一切德行都是出於對基督的愛,出於對神的愛,正因為出於這種純潔的根源,德行才擺脫了一切世俗的東西而成為真正神性的東西。任何令人討厭的方面都隱匿不見了,一切世俗的東西都沉沒了,所有粗野的東西都消失了,德行變得更加超凡脫俗,同時也變得更加溫和、更近人情。

人的理性從來也無法這樣來描述德行;它的德行本來總是有局限性的,總是世俗的德行。

一個人一旦達到這種德行,這樣同基督結合為一體,他就將平靜而沉著地迎接命運的打擊,勇敢地抗禦各種激情的風暴,無畏地忍受惡的盛怒,因為誰能征服他,誰能奪走他的救世主呢?

他知道,他所祈求的東西將會得到,因為他只是在同基督結合為一體時發出祈求的,所以,他所祈求的只是神性的東西,而救世主自己作出的許諾難道還不能使人變得高尚並得到安慰嗎?(《約翰福音》第15章第7節)

既然誰都知道,由於他在基督裡面,他的所作所為表現了對上帝本身的崇敬,他的完美無缺會使造物主變得崇高,誰會不甘願去忍受苦難呢?(《約翰福音》第15章第8節)

因此,同基督結合為一體可使人內心變得高尚,在苦難中得到安慰,有鎮定的信心和一顆不是出於愛好虛榮,也不是出於渴求名望,而只是為了基督而向博愛和一切高尚而偉大的事物敞開的心。可見,同基督結合為一體會使人得到一種快樂,這種快樂是伊壁鳩魯主義者[2]在其膚淺的哲學中,比較深刻的思想家在知識的極其隱秘的深處企圖獲得而又無法獲得的,這種快樂只有同基督並且通過基督同上帝結合在一起的天真無邪的童心,才能體會得到,這種快樂會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崇高。(《約翰福音》第15章第11節)

卡·馬克思大約寫於1835年8月10日

第一次用德文發表於《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史文庫》1925年萊比錫版第11年卷

原文是德文

中文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5年歷史考證版第1部分第1卷翻譯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延參法師歡度聖誕節的事情?
神跡的正確解讀: 「瞎子看見」和「聾子聽見」 第四章《福音書解讀》示例二
【轉載】書介∶《不可憐恤他們──關於上帝和迦南屠殺的四種觀點》
中國基督徒很講究「純凈」嗎?為什麼他們不能看《西遊記》,也不能練瑜伽?
如何讓我相信神的存在?

TAG:馬克思主義 | 基督教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