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孩子得不同對待

現代父母遇上一個問題,孩子到底應該嚴格管教、偶爾鼓勵呢,還是經常鼓勵、偶爾嚴格呢。

很多父母是參考自己,自己被嚴格管教,長大後回想自己成長的過程,覺得在這個嚴格中受益良多,那就對孩子嚴格管教。如果覺得自己受到的所謂嚴格管教,給自己並沒有帶來太大好處,反而很難過,那就覺得對自己孩子應該更溫柔些。

孔子兩千多年前就講究因材施教。我認為每個孩子不一樣,不能統一一個標準。要麼全部都是溫柔教育,要麼全部都是嚴格管教。對孩子採取什麼教育模式,取決於你對孩子了解多少。不能看到別人家,某個教育模式奏效了,就完全照搬,也許對自己孩子不適用呢。治理國家都講究中國特色,對孩子也一樣,得有自己家的特色。

有些孩子,挨了打,他如果不服,會當場嚷嚷,叫屈,會跟大人理論,這種還不算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有些孩子,挨了打,挨了訓斥,什麼反應都沒有,不說話,自己默默轉身走開了。可能他心裡埋下一個炸彈,說不定哪天會爆炸。

青春期的孩子,這個時期大腦容易被情緒綁架,易衝動,易鑽牛角尖,容易跟別人發生衝突,在網上看到人與人辯論,都有可能爭個面紅耳赤,我們會說遇上憤青了。反倒是感覺中年人比較平和,不那麼激烈。孩子在受到訓斥的時候,他有可能會把這一刻的不愉快無限放大,他眼裡看不到別的。

也有些時候,父母的管教未必就正確,有些可能觀念跟不上了。父母對孩子說話可以盛氣凌人的,孩子對父母說話就得注意措辭,一句話說不好,父母就拋開原來那個事情的道理,反而針對你的態度。所謂嚴格管教,就是心理層面上,有種居高臨下,我絕對正確,我來管教你,那種感覺,造成難以平等溝通,有時候就是難以逾越的溝通障礙。如果孩子認為自己沒錯,他就會覺得很冤枉。積攢久了,會變成敵視。孝不等於,子女一方必須跪著,必須仰望,那種親子關係我認為是畸形的。

所以該嚴教還是溫和教育,得分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從孩子兩三歲,稍能聽懂人話開始,就兇巴巴,也許換來的不是想要的結果,只得到他對你的恐懼和疏遠。孩子過分恐懼,過分膽小,對他性格的塑造未必是好事。

我也不能光說一面,一味地縱容也不對,那麼多被慣壞的熊孩子,也挺讓人頭疼。所以說教育孩子是個很大的學問,不是簡簡單單按照一套準則,執行就行,必須時刻把握分寸、掂量輕重,每次教育都得及時觀察孩子的反應,根據他的反應再來調整,一廂情願往往事與願違,雙方得有效地互動,才行。

推薦閱讀:

多多成長日記20180412
動不動就「炸毛」的T2娃,原來大腦跟我們不一樣!
【雪球自然觀察】白痣珈蟌的有趣生活!
懂事的孩子是否感到快樂,家長得問問自己

TAG:家庭教育 | 育兒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