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說丨會講故事的人,能做個好編劇嗎?

全文約1365字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特別喜歡聽大一點的孩子講故事,什麼「綠色屍體」「一隻繡花鞋」「肖飛買葯」等等都是當時非常流行的。

(圖片可能引起一部人不適T^T)

後來流行了一段手抄書,什麼「第二次握手」「少女的心」都是那時的傑作,後來長大了,視野開闊了發現那些口頭講故事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因為他們都是講流傳的故事,自己並沒有什麼真東西,有的甚至提筆忘字,連作文日記都寫不好。

再後來上了大學,才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真正會講故事的人,有很多、很多世界名著,於是,忘記了自己本是計算機信息管理的專業,躲進圖書館如饑似渴地獵讀大量世界名著。

那個時候最大的一個理想就是有朝一日也能像那些著名小說家那樣出一部小說,不敢說青史留名,起碼也算是在國家正式出版社出版的書上留下XXX著的字樣。

然而畢業的時候,在改革大潮的影響下很快就把當初的理想拋到腦後,從程序員做起,經過十多年的打拚,干到了一個公司的副總。對於曾經的理想已經羞於跟別人提起了。

恰恰這個時候,因為一個非常偶然的原因,命運開始轉折,讓我真正接觸到了編劇行業。

我原來以為會講故事的人當然就是個好編劇。

可實際上會講故事的人可能是個小說家,但不一定能成為好編劇。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觀察,我也終於明白了,小說和劇本之間的巨大差異。

在我看來,小說家通常是買糖葫蘆的,孩子們吃了一個糖葫蘆還想再吃一個。而編劇好像是賣油條的,或者說是賣麻花的。通常是兩個單根綁在一起,如同故事的兩條線,或者像麻花一樣多條故事線糾纏在一起。

單從觀賞性看,一般讀者當然更喜歡看小說,因為小說有各種描寫手法,直敘倒敘,心理場景描寫都可以天馬行空,而劇本則要在規定的場景時空用鏡頭的方式來寫,一般看著都比較枯燥。

近些年市場上特別流行小說IP改編,大量逐利的資本湧入影視劇改編市場,小說IP被無限放大,殊不知這樣無形中增加了很多運營成本把IP虛增了很多,而事實上,大量原創小說IP的內容,到編劇手裡真正可以能夠用到的內容不到百分之五十,尤其是網路文學催生的網路大神的小說動不動就達到一百萬字以上,其中的水分一擰一大把,乾貨非常少。甚至有的編劇提出凡是歷史玄幻劇改編,拒絕受理。

那麼到底會講故事的人,能不能成為一個好編劇呢?

答案是,可以,但是要從頭做起。

作為小說作者,可以天馬行空,跟著自我的感覺走,但是作為編劇則是要老老實實坐下來,用一個一個鏡頭畫面語言來描繪人物關係故事框架和劇情走向。

小說是一個人的自由行,編劇則是給更多人觀賞的一組風景畫。

所以小說家要想改行做編劇,就首先應該學會用照相機的鏡頭去對準生活進行採風拍照,然後,根據拍照的內容一個個去寫分解鏡頭說明,那樣慢慢也就轉行成編劇了吧。

至於是寫小說賺錢還是做編劇賺錢,筆者覺得沒有可比性,各行各業都有領頭羊,都有出類拔萃的。

其實什麼人最聰明,還是那些手握資本的IP運營商。他們最早醒悟過來,原來小說IP不是吸金的萬能鑰匙,於是他們把目光轉向了編劇公司編劇工廠,他們一手托兩家,這邊他們手裡掌握著大量可以改編影視劇的小說IP,那一邊他們對接著行業內最專業的的編劇公司,於是,小說家和編劇們有了更多近距離的交往接觸,正反向輸出成了家常便飯,有的小說家演變成了編劇,有的編劇也開始輸出原創小說IP。

一場新型的文化創意產業貌似蓬勃地發展著。

而我們廣大的觀眾們,則更加期待文化盛宴的到來。

創意時代、內容為王,我們將為優秀編劇與製片機構搭建提供一個良性循環、優質服務的劇本IP孵化平台,讓優質劇本、優質資源通過影視IP庫,創造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

歡迎編劇們,片方們與我們聯繫,共同打造良性發展的編劇市場!呈現出更多精彩的劇本和影片!

更多公司介紹

請關注創意星球Media!


推薦閱讀:

網大劇本《東悍風雲》(3)
中國商業片劇本這麼爛,寫出好劇本真的很難嗎?
網大劇本《東悍風雲》(2)
網大劇本《東悍風雲》(4)
一個無聊又平靜的小劇本

TAG:編劇 | 電影劇本 | 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