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十八反」動物實驗研究——半夏與附子、川烏、草烏
張凌,劉長安,李文宏,柳芳林,翟興英.草烏與瓜蔞白及半夏配伍的急性毒性研究[J].時珍國醫國葯,2014,25(11):2616-2618.
目的探討與瓜蔞、白及或半夏配伍對草烏急性毒性的影響.
方法採用動物急性毒性實驗,以動物死亡數為觀測指標,計算草烏醇提液灌服給葯的LD50;固定草烏劑量在LD50,與13個不同比例的反葯瓜蔞、白及或半夏配伍,探討草烏配伍禁忌的毒性變化;選用上述實驗中死亡率為75%的配伍比例,即與瓜蔞(36∶1)配伍或白及(10.8∶1)配伍,測算草烏與反葯配伍的LD50。..結果草烏醇提液灌服給葯的LD50為8.45 g·kg-1,95%置信區間為7.58~9.43 g·kg-1。與瓜蔞或白及配伍草烏的毒性隨著瓜蔞或白及用量的增大而增強;而草烏與半夏配伍小鼠死亡率沒有出現上升,反而隨著半夏用量的增大呈現下降的趨勢。與瓜蔞(36∶1)配伍草烏配伍禁忌的LD50為6.45 g·kg-1,95%置信區間為5.64~7.34g·kg-1;與白及(10.8∶1)配伍草烏配伍禁忌的LD50為5.94 g·kg-1,95%置信區間為5.21~6.73 g·kg-1。結論草烏與瓜蔞或白及配伍的急性毒性強於單獨草烏的急性毒性;但草烏與半夏配伍的毒性沒有上升,表明草烏與反葯配伍禁忌不是絕對的。
.................................
賴珍珍,張凌,李瑩,李文宏,楊世林.「半夏反草烏」減弱抗炎效應及其減效機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5,21(17):84-87.
目的:探討反葯配伍之中半夏減弱草烏抗炎效應的初步機制及其表徵形式。方法:64隻SD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醋酸潑尼松組,草烏組,草烏與法半夏配伍9∶1組,3∶1組,1∶1組,1∶3組,1∶9組。醋酸潑尼松組按20 mg·kg-1ig,草烏組按生藥量為0.6 g·kg-1ig,草烏與法半夏配伍9∶1組,3∶1組,1∶1組,1∶3組,1∶9組分別按生藥量0.67,0.8,1.2,2.4,6.0 g·kg-1ig,模型對照組灌服等體積生理鹽水,連續給葯7 d。第7天給葯1 h後,每隻大鼠右足足跖皮內注射新鮮蛋清建立蛋清致大鼠足跖腫脹模型,尾靜脈注射伊文思藍(EB),ELISA法測定組織中EB含量,血清中白細胞介素-1(IL-1),前列腺素E2(PGE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含量,觀察草烏與不同比例法半夏配伍對足跖腫脹程度、血管通透性及炎症介質釋放影響的差異;經Graph Pad Prism 5軟體做四參數Hill擬合方程,評判影響足跖腫脹度較密切相關的指標。
結果:與模型組比較,草烏組、草烏與法半夏各配伍組均可明顯降低大鼠足腫脹程度和組織中的EB含量及血清中IL-1,PGE2,TNF-α的含量;各配伍組與草烏組比較,草烏組的抗炎作用最強(P<0.05),而草烏與法半夏配伍組(9∶1,3∶1,1∶1,1∶3,1∶9)的抗炎作用隨法半夏用量增加而依次減弱;血清IL-1,PGE2,TNF-α含量與足跖腫脹度相關性均較好,組織中EB含量與之相關性較差。
結論:法半夏可降低烏頭的抗炎活性,該作用隨法半夏用量的增加逐漸增強;"半夏反草烏"中的降效作用機制可能與法半夏可對抗烏頭增加炎症介質生成、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有關;血清PGE2含量與腫脹程度相關性較好且是直接參与炎症反應的介質,故可將其作為表徵半夏反草烏中減弱抗炎效應的指標。
.......................
張琦. 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物質基礎及毒性研究[D].長春中醫藥大學,2010.
目的: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研究川烏頭炮製、配伍前後的化學成分變化、藥效和毒性變化,闡明川烏頭炮製和配伍禁忌的化學物質基礎及毒性作用機理,通過對不同病症動物模型的基礎毒性研究,揭示中藥毒性與機體作用的相關性,進而分析炮製和配伍前後化學成分的變化及對中藥藥性之毒性的影響,深化對炮製及配伍過程中化學變化的認識,用科學的數據對傳統中藥「十八反」中與川烏頭相關的配伍禁忌進行評價,揭示中藥藥性之毒性規律。
方法:採用高效液相色譜及電噴霧質譜技術對川烏頭生品、炮製品及按配伍禁忌配伍前後的單煎液、共煎液的化學成分變化進行物質基礎研究;採用Bliss法測定川烏頭生品、炮製品及配伍「半蔞貝蘞芨」後共煎液的LD50值,對其基礎毒性進行評價和對比研究;通過抗炎實驗和急性心衰實驗對提取液的藥理作用進行研究,考察炮製前後藥效和毒性的變化;在配伍禁忌研究中選擇毒性較小、臨床應用較多的葯對,進行正常動物和慢性心力衰竭、佐劑關節炎病症動物模型上的長期毒性實驗,根據主要臟器的病理切片、生理生化指標等對其基礎毒性進行評價,考察藥物對不同病症模型毒性的影響,探討其毒性機制。
結果:
1用高效液相色譜方法對川烏頭生品、炮製品及其單煎液、配伍後共煎液的主要化學成分---雙酯型生物鹼含量的變化進行分析,得出:生川烏中的含量>制川烏中的含量;生川烏配伍浙貝母>生川烏配伍瓜蔞皮>生川烏配伍全瓜蔞>生川烏配伍瓜蔞子>生川烏配伍白芨>生川烏配伍白蘞>生川烏配伍生半夏>生川烏單煎液>生川烏配伍川貝母>生川烏配伍法半夏;制川烏配伍浙貝母>制川烏單煎>制川烏配伍白芨>制川烏配伍瓜蔞子>制川烏配伍川貝母>制川烏配伍生半夏>制川烏配伍全瓜蔞>制川烏配伍白蘞>制川烏配伍瓜蔞皮>制川烏配伍法半夏。
2用Bliss法測定小鼠經口給葯LD50,得出:川烏頭生品、炮製品及其單味藥單煎液、配伍後共煎液的毒性大小的順序與其雙酯型生物鹼含量的多少相一致。說明生川烏炮製後毒性降低;生川烏配伍瓜蔞、浙貝母、白芨、生半夏、白蘞後毒性增大,生川烏配伍法半夏、川貝後毒性降低;制川烏配伍浙貝母后毒性較制川烏單煎液毒性增大,其他配伍均可減低制川烏的毒性。
3在炮製前後毒性評價的基礎上,結合不同的證型對生川烏、制川烏的藥效進行對比研究,分別造成實驗動物炎症模型、急性心衰模型,考察炮製減毒後藥效、毒性的變化。通過抗炎實驗得出:在等量劑量條件下,生川烏提取液抑制大鼠蛋清致足腫作用強於制川烏,但制川烏維持時間略長於生川烏;在等毒劑量條件下,制川烏提取液抑制大鼠蛋清致足腫脹作用強於生川烏,且作用持久。通過對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動力學考察得出:生川烏、制川烏單煎液均有增強心肌收縮力的功能,生川烏的作用較強,但持續時間短,制川烏的作用較弱,但維持的時間長。
4在配伍前後毒性評價的基礎上,選擇毒性較小、臨床應用較多的配伍葯對---制川烏配伍全瓜蔞、制川烏配伍法半夏,分別在慢性心力衰竭和佐劑關節炎病理模型基礎上進行長期毒性試驗,考察川烏頭配伍後對正常動物及病症動物模型的毒性影響。
制川烏配伍全瓜蔞對慢性心力衰竭病理模型長期毒性研究結果:
(1)制川烏配伍全瓜蔞給葯30天觀察,正常給葯組大鼠出現活動量減少、嗜睡、體重下降等輕微中毒癥狀,大鼠肝、腎臟臟器指數變化明顯,血液學檢測結果顯示血液粘度有增加,血流動力學檢測無明顯變化,血中甘油三酯、谷丙轉氨酶、鉀離子含量增高、白蛋白含量降低,肌酐、尿素氮、鈉離子含量增多,HE染色顯示肝臟、腎臟有輕度的病理損傷。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出現呼吸困難、水腫、紫紺、食慾下降、嗜睡等較為明顯的心衰及中毒癥狀,大鼠心臟、肝臟、腎臟、腎上腺、睾丸臟器指數有明顯變化,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紅細胞比容、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及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均有明顯升高,全血粘度增加,血清中谷丙轉氨酶、肌酐、尿素氮、鉀離子含量升高、總蛋白、氯離子、鈉離子含量減低,血流動力學顯示模型給葯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左室收縮壓峰值升高、左室舒張末期壓減低,心率降低,流式細胞儀檢測心肌細胞凋亡指數減低,免疫組化染色檢測心肌細胞Bcl-2蛋白表達增加,Bax蛋白表達減少,Bcl-2/Bax比值升高,具有統計學意義。
(2)制川烏配伍全瓜蔞停葯15天可逆性觀察,正常給葯組中毒癥狀消失,體重、進食量、活動量逐漸回升,血液生化指標趨於正常。模型給葯組大鼠心衰癥狀明顯,大鼠臟器指數、血液學檢測、血生化檢測與給葯前相比變化不明顯,血流動力學檢測與模型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心肌細胞凋亡指數增加,Bcl-2蛋白表達減弱,Bax蛋白表達上調,Bcl-2/Bax比值下降。
制川烏配伍法半夏對佐劑關節炎動物模型長期毒性研究結果顯示:
(1)制川烏配伍法半夏給葯30天觀察,正常給葯組大鼠出現皮毛髮黃、腹瀉、體重增長緩慢等輕度中毒癥狀,大鼠心、肝、腎臟器指數變化明顯,大鼠肝、腎、脾、胃臟器有明顯的病理變化,血液學指標無明顯變化,血清中谷丙轉氨酶、鹼性磷酸酶、鉀離子含量升高,白蛋白、尿素氮含量減低。模型給葯組大鼠行動困難、進食量減少、體重減低明顯、右後足及繼發病變關節紅腫明顯、足墊增厚,大鼠心、肝、腎、脾、胸腺有明顯的病理變化,血液中白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血液粘度低切變率增加,紅細胞聚集指數升高,血清中谷丙轉氨酶、肌酐、鹼性磷酸酶、磷酸肌酸激酶、鉀離子含量升高,白蛋白、尿素氮、氯離子含量降低,與模型對照組比較足趾腫脹程度有消退,關節炎指數明顯減低。
(2)制川烏配伍法半夏停葯15天可逆性觀察,正常給葯組毛色光澤、活動自如中毒癥狀消失,體重逐漸回升,臟器指數正常,血液生化指標顯示無明顯的病理變化。模型給葯組大鼠血液生化檢測趨於正常,與模型對照組相比大鼠進食量增加,關節腫脹較輕,脾、胸腺臟器指數下降明顯。
結論:
1川烏炮製前後毒性大小與其主要成分雙酯型生物鹼的含量多少有關,即雙酯型生物鹼含量越高其毒性也越大,炮製減毒的機理是由於毒性成分---雙酯型生物鹼在炮製過程中發生了幾種化學反應,生成了毒性很低的熱解、水解或酯化反應產物。同時這種化學成分的變化也引起了藥效的變化,說明有毒中藥的「毒」與「效」是辯證統一的,炮製發揮了對中藥「減毒存效」的作用,進而影響藥性的變化。
2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不是絕對的配伍禁忌。從化學成分分析方面看,法半夏可促進生川烏配伍法半夏共煎液中雙酯型生物鹼的轉化與分解,川貝母配伍生川烏共煎液中雙酯型生物鹼的含量較生川烏單煎液中的含量低;除制川烏配伍浙貝母外,其他配伍後的共煎液中雙酯型生物鹼含量均降低。從急性毒性考察方面看,生川烏配伍法半夏共煎液的毒性較生川烏單煎液配伍的毒性小;制川烏配伍白蘞、制川烏配伍瓜蔞皮、制川烏配伍法半夏後共煎液的毒性較制川烏單煎液的毒性低,有些甚至檢測不到毒性。從長期毒性考察方面看,制川烏配伍全瓜蔞共煎液對正常大鼠具有一定可逆的肝腎毒性,制川烏配伍全瓜蔞對慢性心衰病證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強心功能,其強心作用與改善Bcl-2與Bax表達失衡,抑制大鼠心肌細胞的凋亡有關。制川烏配伍法半夏共煎液對正常大鼠有輕微的神經毒性,停葯後即可消失。對佐劑關節炎模型大鼠有一定可逆的心、肝、腎毒性,同時制川烏配伍法半夏可抑制大鼠的足趾腫脹,其抗炎作用可能與制川烏配伍法半夏抑制炎症組織PGE2的合成或釋放有關。
3中藥的炮製和配伍均可影響其毒性、改變其藥效,毒性的大小與模型動物的證候類型密切相關,初步證實了中藥藥性是與機體和環境相互作用表現出來的基本屬性。
.............
董欣. 中藥附子與「半蔞貝蘞芨」配伍的化學研究[D].長春中醫藥大學,2011.
「半蔞貝蘞芨攻烏」是中藥配伍禁忌的重要內容之一,即烏頭屬中藥(川烏、附子、草烏)不可與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配伍應用,認為合用容易導致中毒的發生,也有少數學者認為以上藥物可以合用,要研究「半蔞貝蘞芨攻烏」的科學內涵,就要求我們既要對其中的化學成分有全面的了解認識,又要找出影響其配伍的關鍵因素和化學變化規律。本論文以生附子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分別與生附子配伍前後藥液中烏頭類生物鹼成分的含量變化進行研究;烏頭類生物鹼成分的分離、純化方法的研究;以及對分離獲得的單酯型生物鹼在腸內細菌中的生物轉化研究。採用高效液相色譜和電噴霧質譜法對生附子單煎液及其與「半蔞貝蘞芨」共煎液中烏頭類雙酯型生物鹼成分進行含量測定,結果顯示生附子與生半夏、全瓜蔞、瓜蔞皮、瓜蔞籽、浙貝母、白芨的共煎液中雙酯型生物鹼(烏頭鹼、中烏頭鹼、次烏頭鹼)的含量高於生附子單煎液,而與法半夏、川貝母、白蘞的共煎液中雙酯型生物鹼含量則減少;並考察了生附子在不同pH水煎液中煎煮後生物鹼成分的變化,表明藥液的pH對藥液中雙酯型生物鹼含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電噴霧質譜法與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結果一致。採用柱層析法,對草烏中烏頭類生物鹼進行分離、純化,獲得化合物去乙酸烏頭原鹼,通過高效液相色譜和電噴霧質譜法分析含量為92%,此前少見有關該化合物分離方法的報道。利用電噴霧質譜分析方法研究去乙酸烏頭原鹼在腸內細菌中的生物轉化,發現腸內細菌可以使其發生脫甲氧基,脫羰基,脫苯甲醯基的反應。
本論文研究表明「半蔞貝蘞芨」與附子的配伍中除法半夏、川貝母、白蘞使其共煎液中毒性生物鹼含量降低,而其餘各葯均使毒性成分含量升高,這提示我們「半蔞貝蘞芨攻烏」的配伍禁忌的合理性。
..............
湯友瑞.川烏、草烏與貝母、半夏配方不良反應1例報告[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1991,7(03):43-44.
川烏、草烏與貝母、半夏屬十八反,在正規醫院臨床配方及有經驗之藥劑人員是極少有此四種藥物配伍在一起的;筆者曾遇一由社會個體醫生將川烏、草烏與貝母、半夏配伍在一起,煎服後產生中毒反應之病例,茲報告如下。黃××,男,44歲,本公司職工。1989年9月27日,因風濕痛(服此中藥中毒前1周內無服過任何藥物)到某個體醫療站就診取
.........................
李文林, 程茜, 唐於平,等. 含十八反葯對半夏與烏頭類復方的組方配伍特點分析[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2010, 17(6):94-97.
推薦閱讀:
※黃金協作還是狼狽為奸?「大英勳章」教授攜手「以嶺葯業」背後的奧秘
※秋燥
※部分中醫黑,詆毀和誤導別人,包括患者
※水果小述
※分清陰陽治痤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