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工作逼瘋前,讀讀這本書還來得及

最近,書單君讀了一本深受啟發的書。

它講的問題很戳人——為什麼我們容易失眠?為什麼焦慮成了許多人的情緒常態?為什麼有的人在假期時依然在不停地思考工作、查收郵件?

也許你會覺得,因為他們「心理不健康」唄!這個回答太空泛和表面了,這本書卻給出了一個新穎的解釋:這些問題的根源,可能都與我們的求生本能有關。

它的名字就叫《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

作者馬克·舍恩,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臨床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很特別:我們的大腦與身體病態表現的關聯。

那麼,什麼是生存本能?為什麼說生存本能正在殺死我們?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你的大腦,決定了你的生活

一切都要從我們最重要的器官——大腦說起。

人與人在生理上的最重要差別,不是顏值,不是體重,而是大腦。你如何思考,如何行動,你的記憶,你的情感,全部由大腦掌控。可以說,大腦溝回里的神經結構,不僅決定了你的生活,也決定了你之所以為你的獨特性。

大腦之所以這麼神奇,因為它就像一台不斷升級迭代的計算機,是個千百萬年進化出來的產物。其中,就包含了讓人的生命在複雜環境下努力存活的功能。

請想想,當年原始叢林里的人類老祖先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里吧:早上睜開眼,就有可能發現身邊樹榦上盤著一條大花蟒蛇;出門走幾步,草叢裡就竄出一隻老虎;天降大雪,無法離開洞穴覓食,那不是餓死就是凍死……

在惡劣環境中要想活下來,就得有特別的本事,比如反應迅速,聽見草叢有動靜就能撒丫子跑;比如對食物的無盡渴求,不停地把各種食物往肚子里塞,以免碰上天災讓自己餓死。

生存的壓力,使大腦功能發生著進化,讓這些行為習慣慢慢地成為了本能,就像一個提前編好的程序一樣,指揮著我們在必要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採取自救措施。

我們大腦的不同區域分管著不同的功能。而這些掌管生存本能的「程序」存儲在大腦的邊緣位置,直至今天,在面臨火災、猛獸襲擊等緊急危險狀況時,它依然可以發揮救命作用。

在現代社會,能遇到生死關頭的幾率太小了,可是大腦邊緣系統畢竟還存在,那麼,它就會讓生存本能以其他形式表現出來。

馬克·舍恩就發現,生存本能正將很多人的生活攪得一團糟。

你的「小毛病」,可能要怪生存本能

二十多歲的年輕姑娘凱特,是舍恩治療過的患者之一。

上大學時,凱特20歲,那一年,是她這輩子身材的頂峰。但此後,因為暴飲暴食,凱特的體重一路狂飆,甚至已經出現了糖尿病的前兆。

她不是沒有想辦法減肥。什麼互助小組、付費課程、減肥神葯,凱特通通試過,哪些食物是低脂、低熱量,她也一律門兒清,可是,都沒啥用。

在一次對話中,舍恩終於發現了凱特的癥結。

舍恩問凱特:「你是很餓時才吃東西嗎?」

「餓不餓都吃,無論什麼心情,都吃得下。我發現我有點控制不了自己。」

「那如果你忍住不吃,會發生什麼,你會覺得更餓嗎?」

凱特愣住了,她想了想說:「不一定。」

「所以,你為什麼覺得自己需要吃東西呢?」

「如果不吃,我就會覺得心神不寧、焦慮不安。」

你看,驅使凱特吃吃吃的力量,根本不是飢餓,而是不安,是不適感。

不適感激發出了凱特的生存本能,讓她吃個不停,以緩解這些感覺。所謂「只有食物能帶給我安全感」。

在遠古時代,因為食物匱乏,要想生存就必須盡一切可能地進食。因為大腦邊緣系統不掌管理性自律,它才不管什麼卡路里、脂肪含量、健康飲食呢,只管由著性子吃吃吃。

像凱特這樣的減肥者無法停止暴飲暴食,只是生存本能捉弄我們的表現之一。

再比如,有些人有演講恐懼症,他們本可以對著一大群人展現魅力與口才,可是卻張口結舌,滿面通紅,直想逃離。

因為被群體接納能提升生存概率這一經驗,千百萬年來深深地植根於我們的生存本能中。而公眾演講則會把自己暴露在眾人的目光下,被評判,被挑剔,最終很可能被群體排斥,大腦邊緣系統於是拉響了警報,拒絕把自己置於這樣的「危險」中。

受過情傷的人,無法再度敞開心扉去迎接愛情,以免陷入再次被異性拒絕的不適;

失眠者無法順利入睡,其實是擔心失去對這個世界的掌控;

CEO在籌備大型會議時無法抑制恐慌情緒,他們擔心表現不好就讓多年的經營毀於一旦……

在類似的種種表現里,過於敏感的生存本能都發揮了不必要的作用,只要出現一點不適因素,生存本能就會被激活。

而且不幸的是,我們偏偏正生活在一個很容易就感到不適的時代。

如何管理我們的生存本能?

如果我說,「這個世界正越來越容易讓人不舒服」,相信很多人都會表達反對——

不想自己做飯,可以去快餐店,立等可取;

不想出門買菜,快遞小哥40分鐘內就能送貨上門;

想出門看世界,飛機、高鐵能讓你在數小時間抵達目的地;

想查什麼信息,搜索引擎能以毫秒計的速度將結果反饋給你。

……

但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些便利的另一面呢?

試想一下,如果麥當勞讓你等了10分鐘,如果送餐快遞小哥1小時還沒到,如果百度卡殼到10秒才出答案,我們十有八九要抓耳撓腮,脾氣稍不好的,就要氣到爆炸。

相較而言,在那個「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愛一個人」的時代,人們卻從容得多、舒適得多。

舍恩認為,這就是當下時代的「舒適悖論」:

儘管我們的生活中令人舒適的條件唾手可得,但我們卻對不適因素變得過度敏感。

換句話說,我們的物質舒適圈在不斷擴大,但心理舒適圈卻在日益萎縮,生存本能很多時候會壓制了理性,控制著身體的行為。

對於如何應對頑固的生存本能,舍恩在書中給出了一些實用的策略。

比如,獲取「雙重感知能力」

舉個例子,當你在海灘曬太陽時,你能感覺到海風的清爽和陽光的溫暖。即使你還能感覺到有蚊子在叮咬你,你仍可以微笑地留下一張自拍,而不會覺得這次度假很糟糕。

在這些事情上獲得雙重感官體驗並不難。但當我們處於壓力、焦慮、痛苦或恐懼時,卻往往會從絕對角度看待這些體驗,認為自己要麼「痛苦」,要麼「不痛苦」。

所以,在我們身體的某一部分因外部因素而感到不適時,如果我們能尋找到其他的積極體驗,就可以讓大腦其他部分參與到對事情的感知中來,而不是讓邊緣系統的生存本能全面控制,從而緩解不適。

再比如,開發內心的格鬥士。

這樣可以重新訓練大腦,把引起不適的情況與其他因素聯繫在一起。

舍恩曾遇到過一位運動員患者。他的癥狀很棘手:只要一呼吸急促,便會感到恐慌。起初還只是運動場上會這樣,後來竟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舍恩建議他,在下一次再遇到呼吸急促時,想像自己像閃電俠一樣在奔跑,離恐慌源越來越遠,而在拯救世界的路上。

最終,通過一系列動作,這位運動員成功地對閃電俠產生認同,再遇到呼吸急促,反而能有放鬆感、控制感和安全感。

書單君覺得,這本《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有兩個重要的認知價值:

第一,身體和心理會相互影響,身體病徵的問題根源,可能在心理或大腦神經層面;

第二,管理不適,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生存技能。

在這個方方面面必然會發生變革的多變時代,我們必須學會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在舒適感較低的情況下實現成功。

做到這一點的重要前提,就是意識到古老的生存本能容易過度敏感,我們需要讓理性認知到這一點,管理好對不適的感覺,加強自我的掌控力。

過往,我們或許以為,真正的健康和幸福是擁有一個只有舒適和樂趣的人生。

但現在,書單君卻覺得,真正的健康和幸福卻是一種能力,一種在艱辛、挫折和挑戰面前仍然感到安全和舒適的能力。

推薦閱讀:

2018自我管理秘笈,讓你化身八面玲瓏職場達人!
老闆親戚偽造公章幹嘛的?
面試時你應該問面試官的問題有哪些?
如何搞好職場人際關係?
大神那麼多,我們努力的意義在哪裡?

TAG:閱讀 | 書籍推薦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