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特效?如今的國產劇還有什麼值得期待?!
木木醬
小夥伴們,大家好呀~
近來最火熱的電影當屬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頭號玩家》了,一上映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洗屏了我的各大社交平台,其口碑程度高到不可思議,當然也有說斯皮爾伯格是拿無數個梗湊成了一部電影。但不可否定的是,就算在玩梗,我們也真的看得很爽呀!
潮流文化的百梗齊放,致敬了80、90兩個黃金年代,經典電影、Cult作品、街機遊戲、漫畫、劇集、歌曲、服裝等等。
可以說是童年回憶的集體大放送——
我相信很多人看完電影后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去評判這部電影到底好還是壞,是想問什麼時候開發這樣的遊戲,真的很想玩呀!
身臨其境遊戲世界這是多麼大的誘惑呀,《頭號玩家》這點上的成功無可厚非,雖然現在還沒有在現實生活中開發出來「綠洲」這款遊戲,但是藉助特效完美在電影中還原了那個世界。
特效在影視製作中佔比越來越大,漸漸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為電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自然也有因為特效足夠好而使得電影大獲成功的例子,且不在少數,像是我們熟悉的漫威、DC、變形金剛等系列的影片,視覺享受更是放在了製作首位。
特效本來就是為使影片更加精良而誕生的技術。
像是《速度與激情7》拍攝過程中,核心角色保羅·沃克意外過世,雖然在去世前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拍攝,但還有些鏡頭需要補救。為了給影迷展現最完整的劇情和致敬保羅·沃克,劇情特別請來了保羅的兩個弟弟,一個擔任其形體、身體的替身,一個擔任相貌和神情上的替身。再請來了以製作《魔戒》、《霍比特人》等片聞名的維塔特效入駐,用最先進的動作捕捉系統,對演員面部進行精確捕捉,再結合CG技術生成多角度的臉部數字模型和虛擬表情,由此得到動態影像。
用數碼技術還原了相似度極高的「保羅·沃克」,特效技術使用得爐火純青,才使當時觀看的我們深受感動。雖然故人已去,但是影像依在。
這算是特效使用成功的經典案例之一。
但是在中國,「特效」這個詞彷彿成為了貶義詞,玄幻網劇常常以特效製作主打後期多麼多麼牛逼,但效果……emmmmmmm也就和五毛水軍並駕齊驅了。
「特效」中最魔幻的技術當屬「摳圖」,原本是吸取畫面中的某一種顏色作為透明色,將它從畫面中摳去,從而使背景透出來,形成二層畫面疊加的合成技術。
這個原本神奇的藝術技術,但放在中國卻成為了某些演員「無實物表現的專業體現」。
不信,我給你演示一下。
省包子經費。來,後期特效加一個。
不想曬太陽。來,室內綠幕摳一個。
真不會打鬥。來,替身特效一起來。
吼,不會演戲哦?
emmmm,這個已經不算是特效了,嗨呀,不好意思。
畢竟一搜索摳圖出來的權勢AB的圖,忍不住讓我多放了幾張。
網上還有人為了分析這劇到底扣了多少圖而做了一個分析貼,大家有興趣也不妨可以研究一下,例如下面這個。
像是這樣還算是用了技術,再看看接下來這張,說五毛特效都算高了,估計連一毛都不到吧這一鍵摳像、羽化邊緣。
彷彿回到了第一次學習PS的那節課,新手入門的逆襲!
在可以不需要摳圖的地方非要使用摳圖技術,到底是什麼原因嘞?
製作團隊失職?中期可以完成的時候非得扔給後期做?
演員不夠敬業?十指不沾陽春水只能活在有空調的室內?
投資商的錢多?帶動影視行業經濟產業鏈的發展提供上崗職位?
大家心知肚明,按下不表。
有沒有比AB摳圖更加嚴重的戲?
嗨呀,還真有一部,我在網上搜索資料的時候看到這麼一部網大,叫《修羅獄之彼岸花》。號稱全CG製作,這個意思就是從頭特效到尾,從頭摳圖到尾??
這麼一想也是很牛逼啊!連AB都不敢一部戲裡全摳圖,呃,當然是因為其他演員敬業的關係,才導致《孤芳不自賞》的摳圖比例沒有達到100%吧!
這部戲敢號稱每一幀都是全CG製作????
秉持著絕不放過任何一個diss別人的機會,擼起袖子找了一堆這部劇的資料。
這是場景設計圖。
這是預告片里截圖特效圖。
嗯????好像感覺摳圖還不錯,不像是一鍵生成的糙感,比起五毛特效,彷彿砸了不少錢的樣子。不知道劇情怎麼樣?
據說在5月4號在愛奇藝上,是騾子是馬,到時候見分曉。
那今天就說到這裡啦,下回再見~
推薦閱讀:
TAG:摳圖 | 楊穎Angelababy | 中國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