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系列7:計數型控制圖中,控制限的計算公式是怎麼來的?

在AIAG的SPC手冊中,介紹了4種可以用於計數型數據的控制圖,這4種控制圖的控制限分別如下所示(假設子組容量n固定):

p控制圖: ar{p}pm3sqrt{frac{ar{p}(1-ar{p})}{n}} (公式1)

np控制圖: nar{p}pm3sqrt{nar{p}(1-ar{p})} (公式2)

u控制圖: ar{u}pm3sqrt{frac{ar{u}}{n}} (公式3)

c控制圖: ar{c}pm3sqrt{ar{c}} (公式4)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公式中, ar{p}nar{p}ar{u}ar{c} 標準差是基於二項分布或泊松分布,而不是正態分布得到的,這個是計數型與計量型控制圖在計算標準差時的一個重要差別。這篇文章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p和np控制圖的控制限

p和pn的標準差是基於二項分布得到的。要了解二項分布是怎麼回事,先來看一個例子:假設某個袋子里裝著100隻球,有30隻紅色,70隻黑色。現在從袋子裡面拿球出來,每次拿出來後需要把它放回去,那麼取20次的話,剛好取出5次紅球的概率是多少?這個概率可以由下面的公式計算:

Pr=C_{20}^{5}	imes (frac{30}{100})^{5}	imes (frac{70}{100})^{15}

其中 (frac{30}{100})^{5} 是取到5次紅球的概率, (frac{70}{100})^{15} 是取到15次黑球的概率,但因為這5個紅球和15個黑球的順序無關緊要,所以前面要乘以一個係數 C_{20}^{5} ,它的值代表的是將5個紅球和15個黑球隨機排序的話可以有幾種排列方式。

由上面的這個例子可以推廣得到二項分布函數,即如果一次試驗只有成功或失敗兩種可能,已知每次試驗成功的概率為p,則進行n次試驗正好得到x次成功的概率將遵守二項分布:

Pr=C_{n}^{x}	imes p^{x}	imes (1-p)^{n-x} (公式5)

在取球的例子中,所謂的試驗就是取球,成功是指拿到紅球,失敗為拿到黑球,p為每一次取球時拿到紅球的概率,而1-p為每一次取球時拿到黑球(或者沒拿到紅球)的概率。

產品的每次檢測也看作一次試驗,當它的結果只有合格/不合格兩種情況時,如果產品的不合格率是p,則每次檢測n個樣品,出現x個不合格產品的幾率也是符合以上的二項分布的。從公式5的二項分布函數可以推導出(此處省略推導過程),x的平均值將是 np ,標準差將是 sqrt{np(1-p)}例如上面的取球的遊戲中,如果以取20次球為1回,重複很多回的話,每回取到的紅球的平均數將是20x0.3=6,而標準差將是 sqrt{4.2} )。由此可以得到np控制圖的控制限為 nar{p}pm3sqrt{nar{p}(1-ar{p})} (註:因為總體的不合格率p未知,所以用樣本的平均不合格率 ar{p} 代替p)。而p控制圖是監控的是每個子組的產品不合格概率 p_{i} ,所以控制限為 frac{nar{p}pm3sqrt{nar{p}(1-ar{p})}}{n}=ar{p}pm3frac{sqrt{ar{p}(1-ar{p})}}{sqrt{n}}

u和c控制圖的控制限

在上面介紹的二項分布中,當n很大,而p很小時,公式5就可以變成(具體的推導過程就跳過了)

Pr=frac{e^{-c}c^{x}}{x!} (公式6)

其中c=np。因為p很小,所以n遠遠大於c。以上這個分布稱為泊松分布。

在檢測產品合格/不合格的過程中,如果總體不合格率p很低,且每次抽樣的數量n足夠大,則每次抽樣中得到x個不合格品的概率服從泊松分布。從公式6的泊松分布函數可以推導出(此處省略推導過程),x的平均值將是c,而其標準差為 sqrt{c} 。由此可以得到,c控制圖的控制限為 ar{c}pm3sqrt{ar{c}} (註:因為總體的p或c未知,所以用樣本的平均不合格品數量代替c)。而u控制圖監控的是每個子組的不合格率 u_{i} ,所以控制限是 frac{ar{c}pm3sqrt{ar{c}}}{n}={ar{u}pm3sqrt{frac{ar{u}}{n}}}


推薦閱讀:

PFMEA編製中,失效原因可不可以為模具製造不合格,量具不精確等因素?
IATF16949::2016取締TS16949標準了嗎?
汽車零部件開發流程是怎樣的?
IATF16949標準有哪些細節值得深入探討?
做了三年質量為什麼沒有聽過SPC,FMEA,PPAP這些單詞?

TAG:ISOTS16949 | 六西格瑪 | 質量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