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這麼愛批評北大?
最近北大頗不寧靜,校慶前的一些風波不僅引來了社會的關注,同時也遭到了來自校內校外的各種評論。但是想想北大常年來並不去刻意掩蓋或者抹殺來自輿論的各種批評,無論是否客觀公平,批評之聲都盡量在一個開放的環境里得到討論與反思,這不僅是一所大學的態度,更是一種具有歷史傳統的優雅氣度。
錯誤的批評北大也得聽著
「北大躺著也中槍!」這樣的字句常常在北大未名BBS的討論中出現,同學們的不滿便在其後蔓延開來。所謂「躺著也中槍」,簡單的說就是無辜遭受不明不白的指責或攻擊。網路上關於北大的虛假傳言,媒體上一些關於北大的不實報道,就像馬路上的小廣告一樣,即使清理了,隔不了多久又會冒出來噁心一下。一些關心和愛護北大的朋友就為此打抱不平。
委屈歸委屈,不過回頭細細想想,為什麼北大的蜚短流長就這麼多呢?難道只是「樹大招風」嗎?平心而論,有些批評者和北大比起來,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以北京大學在中國教育界的地位和國內外的影響力,以北大師生和各行各業校友們的卓越才華,想讓輿論「和氣」一點,北大真只能束手無策?這麼多年來處處挨罵,竟然淪落到無力還手的地步,你會相信北大其實是「弱勢群體」的一員?
所以說,北大今天在輿論上飽受爭議的形象,多半是北大自己「慣出來」的。事實上,北大校方面對一些不實傳聞常常是從簡處理,甚至是無所作為。我無法給出北大這麼做的官方解釋,但個人認為這樣「忍氣吞聲」,其實恰恰是為了延續蔡元培老校長開創的優良傳統——「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
既然要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那麼前提就是要有不同的思想存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沒有前面這個「百」字,改革和創新就無從談起。那麼對於那些顯失公平的評價,我們也要兼容並包嗎?顯然這是不對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對待批評和建議的一個基本態度。但我們不能把「取其精華」的工作轉移到批評者頭上。
我們平時謙虛地說歡迎大家多批評,提意見,心裡多半想的是善意的批評,建設性的意見。倘若對方做不到,心中可能就會有些不滿。可諸如改革這樣的問題,本身既很難給出完美的建議,又無法掌握全面信息,提議者自然容易被挑出漏洞。況且就算是一個錯誤的建議或批評,如果北大能從中得到創新的靈感,這也是一種進步。如果我們要求公眾只能提建設性的意見、只能進行正確的批評,否則北京大學就要大張旗鼓的辯駁,甚至追究責任,這對於公眾來說既是一種苛求,也是一種恐嚇。
為了兼容並包,就一定要廣開言路,而要廣開言路,就一定要讓發言者沒有後顧之憂。正是北大的「軟弱」,才讓北大師生公開批評母校的時候不必擔心戴上「叛徒」的帽子,才讓公眾提建議時不必因為調查不實、研究不透而反遭批判。北大面對誣陷也能一笑了之的態度,給了批評者一顆定心丸,讓他們不會欲言又止。當然,兼容並包不僅要讓說,還得聽進去。回想每年高考狀元和自主招生這些社會熱點裡北大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到北大不僅頂住輿論的壓力推進改革創新,也把來自各方的寶貴建議融入到了具體行動中。
因此,為了保護真知灼見發芽的脆弱土壤,北大承受點流言蜚語的風暴,不委屈。
- 版權信息 -
作者:劉勐
編輯:守拙堂陳嶠
文章來自:《北大熏出來的評論》
圖片來自網路
溫 情 推 薦
點擊上圖,即可開啟北大社微店小程序一鍵買書
《北大熏出來的評論》
曹林 王昱 編
推薦閱讀:
※我們把北大校徽上的紅色做成了日曆,獻給同樣熱愛過日子的你
※中國式教育的兩大極端:一個拚命「拒絕」一個拚命「滿足」,結果都是親子關係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