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孤獨與喧囂

我始終認為,悟性與年齡有關,當你在逐漸走向死亡的過程中,在某一瞬間某一剎那你或許就會頓悟某種事物的內涵與真諦。作為一介凡夫俗子的我自然也不例外,直到前不久,我突然開始思考「孤獨」這個主題。這個「頓悟」你可理解成大徹大悟、醍醐灌頂或茅塞頓開,但前提是你必須擁有「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的人生歷練,否則,你將永遠都是一個巨嬰。

之前在家裡的時候,女兒偶然會對我說:「爸爸,我好孤獨,你能不能帶我出去玩?」究其實,從她口中冒出的「孤獨」應為「無聊」才是,作為一個乳臭未乾的價值觀尚未成形的兒童,她根本就不懂什麼才是真正的孤獨?因為她在家裡既不想學習,又沒有藉以消遣用來打發時光的玩具,所以她才會感到無聊,有個成語叫做百無聊賴,說的就是她這種心境。無獨有偶,前不久,我在家鄉過春節,某一天,我也聽見母親說出一句「我好孤獨」的原話來,對此,我心頭略為一顫,倍感震驚。究其實,從她口中冒出的「孤獨」應為「寂寞」才是,作為一個失去伴侶且目不識丁的老嫗,她根本就不懂什麼才是真正的孤獨?她是因為孩子們長期不在自己的身邊,再加上囿於她的文化及生活圈子,晚年一直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精神消遣方式,所以她才會感到寂寞,有個成語叫做形單影隻,說的就是她這種心境。至於本人,偶爾也會在某個微信群里拋下一句話「繼續孤獨」,這裡的「孤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孤獨,因為這個微信群里的人都是商人,暫時只有我一個文人,他們熱衷於討論以財富為主題的話題,這與我醉心於文學的話題絲毫擦不出火花,所以我才會感到孤獨,有個成語叫做曲高和寡,說的就是我這種心境。當然,這並非標榜我清高孤傲,畢竟社會是多元化的,實屬正常現象。

我實有必要就無聊、寂寞與孤獨闡述一番,因為它們是三種完全不同的心境。

無聊是低層次的,它是將自我消失於他人之中的一種渴望,它尋求的是消遣。一般來說,無聊這種心理體驗源於兩個因素:一是外部的刺激;二是自身的調節能力。當某種注意力所傾注的對象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時,你就會覺得好無聊,譬如不喜歡賭博的你和一群通宵達旦搓麻將的人在一起,你會感覺如坐針氈,你會覺得這些人真無趣。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一句話「雙方因為沒有可以交換的思想,於是玩紙牌,並試圖贏取對方的錢」,這句話真是對無聊者最好的註腳。當然,情緒對無聊感的產生也有影響,一般來說,擁有積極自我意識的人很少會覺得自己無聊,因為他(她)總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且有益於身心的事情,進而樂在其中;反之,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或願望,這樣的人總是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和意義,時刻感覺被一種強烈的空虛感所包圍著,他(她)就會不知不覺地陷入無聊的深淵之中。

寂寞是中層次的,它是將自我融入人類群體與他人共在的一種渴望,是一種找不到同伴的惆悵情愫,它尋求的是普通的人間溫暖。譬如你獨自一人在沙漠里跋涉,或在原始森林裡探險,或在大海里航行,突然看見一個人出現於你的視野,我想你一定會歡欣雀躍的,說到底,人終究是一種群居動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寂寞難耐」這四個字,這種人要麼精神空虛,要麼缺乏安全感,要麼性慾旺盛。枕側一旦沒有女人,他就會覺得長夜漫漫;一個人若是獨守閨房,她又時常幻想著男人的纏綿繾綣。

孤獨是高層次的,它屬於心靈,有別於性格上的孤癖,它是將他人納為自我之中的一種渴望,它尋求的是理解。一般來說,孤獨是一種主觀自覺地與他人或社會隔離與疏遠的感覺與體驗,而非客觀狀態,是一個人生存空間和生存狀態的自我封閉,孤獨的人因為找不到同類,所以喜歡離群索居,從而脫離社會群體生活在一種世俗意義上的消極狀態之中。譬如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在其《空谷幽蘭》一書中所描寫的隱士,而事實上,隱士多是智者,在古代的三教九流中,它居然排在上九流的第三位(上九流即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民、工匠、商人)。不過,漢朝的東方朔對隱士也有新的註解,他說:「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這種源自中國道家的哲學思想倡導閑逸瀟洒的生活不一定非要置身於林泉野徑才能體會得到,更高層次的隱逸生活其實就在繁華都市之中,只要在心靈凈土上獨善其身,依然可以找到一份寧靜,也就是說,獨處的關鍵不在於與世隔絕,而在於精神上的獨立。客觀地說,孤獨的人多是智者,他(她)之所以經常處於一種孤獨的狀態,大多是被迫的,實屬無奈之舉,他(她)也渴望與別人交流,但囿於時代局限性、空間局限性和自身固有的人脈圈子,他(她)要麼喜歡一個人靜悟,深度思考某個問題,要麼乾脆一頭扎進書籍里,期求與古代的聖賢來一場心靈上的對話,試圖在書中找到自己的知音,誠如叔本華所說的那句話「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排斥孤獨喜歡喧囂的人此生註定平庸。當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別人說出諸如「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曲高和寡,知音難覓」的話,你可將其理解成這是一種孤獨的表現,而事實上,絕大部分人並未上升為孤獨的精神層面,因為普羅大眾早將無聊、寂寞與孤獨混為一談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你總喜歡玩深沉」。

關於無聊、寂寞與孤獨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中國著名學者周國平曾寫過一篇《論孤獨》的文章,茲引用我所認同的一段話:孤獨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劇性的。無聊是一顆空虛的心靈尋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劇性的。寂寞是尋求普通的人間溫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至於喧囂,我們在此將其看成是孤獨的極端即可。

我是一個中國人,中文是我的母語,目前也只能用中文寫作,但是,我還是有一定英語基礎的,雖談不上精通,但在閱讀方面並無多大障礙。我突然發覺,在辭彙方面,英文似乎要比中文省心一些,英語單詞言簡意賅,沒有那麼多令人彎彎繞繞的近義詞、派生詞或衍生詞,而漢語辭彙卻豐富多姿,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它可能會擁有好幾個同義詞或近義詞,並人為地賦予它們以不同的內涵與意義,常常讓人混淆是非、張冠李戴。作為碼字長達十餘年的我,常自詡我在語言文字方面有點天賦,但也經常傻傻地分不清誰是它的同義詞?誰又是它的近義詞?在此,我不妨打個比方,譬如英語單詞「lonely」就幾乎囊括了孤獨、孤單、孤寂、寂寥、寂寞和落寞的意思,至於這六個中文辭彙,它們卻小有差別,各有各的內涵,而事實上,「孤寂」一詞是孤獨和寂寞這兩個詞語的縮寫,它相當於兩個詞語;再譬如英語單詞「noisy」 就幾乎囊括了喧囂、熱鬧、喧鬧、嘈雜、吵鬧、吵雜、喧嘩和喧闐的意思,至於這八個中文辭彙,它們同樣小有差別,各有各的內涵,若真要較真起來,誰也難保不犯錯誤,也這就是中文辭彙的朦朧、含蓄、多彩與繁複之美,這也就是不同的譯者翻譯一本相同的英文原著而其質量卻大相徑庭的主要原因,一切得歸咎於譯者的文學修養與素質。

我聽說,勞動改造機關或者勞教所有一種懲罰犯人的措施,這種舉措就是禁閉。他們將受到禁閉處分的罪犯單獨關押在禁閉室內,令其反省檢查錯誤。你千萬不要認為罪犯單獨居住於一個房間,這是一種很高的待遇,殊不知,在那個空間里,沒有電視看,也沒有書看,反正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少得可憐的水和糧食。若長時間如此,很多罪犯因為找不到人說話而變得歇斯底里,精神狀態接近於癲狂,這種被迫的孤獨狀態一般人是難以承受的,因為人置身於那種狹小的空間而又長期無所事事的話,很多人受不了那種無盡的空虛與寂寞,於是他(她)的精神狀態才會一點一點地趨於崩潰,所以很多罪犯自從禁閉室出來之後,似乎個個都洗心革面了。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寫道:「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這句詩有點晦澀難懂,但卻富含深深的哲理,它的意思無非就是:真正的孤獨是一種真實的自我,實實在在地做回自己,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也許內心憂鬱卻並不空虛,這是一種自我和本我的狂歡;而空虛的人總是害怕孤獨,一刻也靜不下來,只得在與別人的交往和狂歡之中忘卻自我,麻痹自己,使自己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感受並體會內心的空虛,可是一旦安靜下來了,頓時又會覺得空虛無比,倍感孤獨。關於「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之心靈體驗,譬如我常常一個人坐在家裡靜靜地碼字,每當寫完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會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興奮感和成就感,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狂歡」吧。前幾個月,一位朋友邀請我去東莞市石碣鎮的第五元素酒吧體驗生活,我看見幾個妙齡女郎在舞台上跳著艷舞,一群以90後為主的年輕人則在台下盡情地吶喊,他們一邊喝著芝華士,一邊手舞足蹈,我不知道他們是因為看見美女那挺拔傲人的胸脯和裸露的白皙的大長腿而感到興奮呢?還是確實因為內心的寂寞才來這裡盡情地渲泄,盡情地釋放個人情緒,或許這就是「一群人的孤獨」吧。

2018年的春節剛剛過去,在很多微信群里轉發著這樣的一個網路段子: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工作,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糊口的路,找到了養家糊口的地方卻安不了家,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思念。但願在家的父母平安幸福!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每一個出門的遊子一切安好!我覺得,這個段子有五個關鍵詞:家、他鄉、靈魂、肉身和遠方。家即故鄉,這裡有我們的父母。他鄉即工作所在地的異土,那裡有我們的牛奶和麵包,也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但卻與故鄉千里迢迢。靈魂即精神皈依,你傾向於哪裡,那裡就是你的靈魂棲息地。肉身即自我,你在哪裡工作,你那具笨重的軀殼就粘附在那裡。因為漂泊,故成就了遠方;因為身在遠方的父母,故成就了親情;因為你那個謂之為留守兒童的孩子也在遠方,故成就了思念;因為故鄉,故成就了鄉愁;最終因為這所有的一切,才成就了孤獨。為什麼這個網路段子能夠引起那麼多人的共鳴呢?這顯然是一個宏大的複雜的社會命題,歸根結底,得歸咎於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不管怎麼說,我們無力扭轉現實,也無力改變這一切,唯一能做到的是,在喧囂的他鄉努力壓抑住自己的孤獨,而一旦置身於熟悉的故鄉,那你就應該盡量陪伴你的父母與孩子,看著父母慢慢地變老,看著孩子慢慢地長大,因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僅此而已。可是,於我而言,因為長時間在外漂泊的緣故,再加上文人的思維方式有異於常人,我已經習慣了他鄉的氣候條件與生活方式,回到故鄉若是居住久了,反而覺得不習慣,正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因為我的心中裝著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走到哪裡,那裡就是我的故鄉,真真應驗了那句話「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

孤獨與喧囂屬於辯證關係,時而矛盾,時而統一。你喜歡喧囂與浮華,本無可厚非,這並沒有錯。你喜歡孤獨與寂寞,我衷心地恭喜你,證明你正在走向平庸的反面。誠如我在介紹本人時有這麼一句話「喜歡孤獨與喧囂兼而有之的矛盾生活」,是的,我有時為了尋找寫作素材抑或激發創作靈感,我需要像你們一樣將自己置身於煙火紅塵或街頭巷尾中,與朋友們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瘋狂,若不然,我也寫不出那篇文章《暗流涌動中的飯局江湖》來。待繁華落幕,我又需要遠離喧囂,默默地走進孤獨的隧道,躲進一隅,要麼靜靜地讀書,要麼在一個絕對安靜的空間里心無旁騖地碼字,這就是一個作家無可迴避的矛盾生活。

要麼庸俗,要麼孤獨,願你少一份喧囂,拒絕庸俗,多一份孤獨,最終走向卓越。

(作者微信:xusongxiang1976)

推薦閱讀:

名門創始人隆乾:立湘西之命,做無效社交的造反者
八字案例(七)--艱苦奮鬥
清明冷知識--人生能得幾清明?
從未想過修譜竟然可以如此簡單,徹底解決了修譜所有難題
正德雙創-曾國潘老先生十句印象最深刻的勵志名言警句

TAG: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