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義的人
1.范進是明代廣東省一名熱衷科舉功名的貧寒老童生,自20歲開始應考,直到54歲,才受廣東提學使周進的青睞,勉強考中秀才,想要再往前邁進舉人之路,卻受到親人的不諒解,和岳父胡屠戶的蔑視羞辱。范進家貧,岳父不肯伸出援手,家中無糧食,只好自己到集市上賣雞換米,卻在此時得知自己終於中舉,喜極而發狂,直到眾人想到方法,叫胡屠戶掌摑他,把他打醒。范進成名後,同為孝廉(舉人)的鄉紳張靜齋登門拜訪,贈送錢財房舍,范母喜極而死,范進遵制守喪三年,後中進士,出任山東提學使(類似於山東教育廳廳長)。
2.孔乙己作為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缺乏實際技能,只會諸如「『茴』下面的『回』字有幾種寫法」這樣的迂腐「知識」。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館裡人們嘲笑的對象,後來因為偷書而被打斷了腿。根據小說的內容,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大人》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小說暴露了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科舉制度製造了大量只懂鑽故紙堆,沒有實際營生技能的讀書人。小說塑造了孔乙己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底層人物形象,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3.羅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到達麗婭的莊園做客。在那裡的客廳里,他以其雄辯的口才、淵博的知識、嚴密的邏輯、蓬勃的熱情,在辯論中戰勝了當地最刁鑽古怪的皮加索夫,征服了所有在場的人,也點燃了達麗婭的女兒——年輕的娜塔麗婭胸中追求真理的火焰。天真純潔的娜塔麗婭為羅亭宣揚的崇高理想所折服,並真摯地愛上了他。娜塔麗婭情竇初開,決心犧牲個人的一切,跟隨羅亭離家出走,為實現理想而奮鬥。但兩人的戀情遭到女主人達麗婭的反對。在兩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一次幽會中,羅亭卻在愛情所面臨的壓力面前屈服了。羅亭在愛情上的退縮和懦弱令娜塔麗婭很失望。他離開莊園後,四處漂泊,想要致力於改革社會的實際事業,卻到處碰壁,屢遭失敗。
他出身於破落地主家庭的貴族知識分子,曾在莫斯科大學和柏林先後攻讀哲學;熟知西歐哲學,頭腦清晰、思維敏捷、見識超人,具有雄辯的口才;他熱愛真理,具有理性主義信仰,相信教育和科學的啟蒙作用,鄙視利己主義的庸人哲學,宣揚偉大的人生目的;但作為一名貴族知識分子,他又脫離俄國人民和現實,再加上腐敗落後的社會未能給有志於社會變革的貴族青年以機會,因此導致他們在生活中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成為社會中的「多餘人」。
在故事的最後:1848年7月26日午後巴黎的街頭,羅亭在法國革命失敗的關頭,高舉紅旗,英勇地倒在起義者固守的街壘之上。
高爾基在評價羅亭的作用的時候說:
「理想家羅亭比實行家和行動者是更有用處的人物。」[高爾基:《俄國文學史》,p305,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4.愛瑪·魯奧是一位農莊長大的女孩,美麗但不文靜,因為父親腿骨折受傷而認識了平凡的小鎮醫生夏爾·包法利,包法利為她的美貌而傾倒,向她求婚,在成為包法利夫人後,平淡的婚姻生活讓愛瑪大失所望,她沉浸在追求炙熱愛情的美夢中,先後結識了才華洋溢的年輕人賴昂和俊朗的貴族魯道夫,並發生了出軌的行為,忽略了丈夫和新生的孩子,使她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魯道夫只是一個逢場作戲的花花公子,在厭倦了愛瑪的肉體之後,他決定拋棄愛瑪而到盧昂去找另一個情婦。愛瑪知道後氣得大病一場。病好以後,她想痛改前非,開始重新生活。包法利醫生帶她去盧昂看戲解悶,湊巧在劇場里遇到了愛瑪曾為之心動的賴昂。兩人舊情復燃,她借口學鋼琴之名義,偷偷跟賴昂幽會。陷入熱戀的她,從服裝商人勒內那兒賒購了大量的服飾打扮自己,累積大量債務。迫使愛瑪瞞著丈夫把房產權抵押了債務,不斷的借債與不斷的典當,使得愛瑪陷入困境,法院限定愛瑪在二十四小時內,把全部八千法郎的借款還清。她求助於情人賴昂,暗示要他盜用公款,賴昂卻對她冷漠以待。最後愛瑪在絕望之餘吃下砒霜,痛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包法利先生受到嚴重打擊,不久也死了,愛瑪遺下的女兒寄養在姨母家裡,因姨母家窮,後來進了紗廠。
艾瑪是農家女,卻在修道院接受了貴族教育,學會了跳舞、彈琴、素描和刺繡,嚮往貴族生活的優裕和清閑。她缺乏鑒賞力,從閱讀過的浪漫主義小說和歷史小說中接受了消極的影響,她追求浪漫的情調和理想的愛情,卻嫁給一個凡夫俗子,一名鄉下庸醫,幻想與現實之間的絕大差距把她拋進絕望的深淵。
5.於連是外省小城市一個鋸木工廠主的兒子,由於精通拉丁文,被市長聘用為家庭教師,但他與市場夫人(相愛)私通,事情敗露後,他逃到東部城市貝藏松,進入神學院學習,後來院長推薦他去巴黎,擔任拉莫爾侯爵的私人秘書,於連很快得到侯爵信任,在侯爵策劃的政治陰謀中充當得力的工具,他又贏得了侯爵女兒馬蒂爾德小姐的芳心,由於已懷身孕,侯爵無奈答應將其女許配給這個平民之子,給予於連大量的財產與貴族身份,他成為驃騎兵中尉。於連開始幻想自己在三十歲時當上司令。這時市長夫人寫信給貴族小姐的家長,揭穿了他的醜行,讓於連前功盡棄。於連一怒之下,在教堂開槍打傷了從中作梗的市長夫人,後來於連才知道市長夫人是被神父所逼,後悔莫及。法庭以預謀殺人的罪名判處於連死刑,於連拒絕上訴,拒絕做臨終禱告,走上斷頭台,瑪蒂爾德坐上馬車將於連的頭顱放在膝蓋上,來到他生前選定的墓地,親手將之埋葬。三天後,市長夫人因過度思念於連去世。
於連是個性格複雜、充滿矛盾的人物。他出身寒微,從小手父兄虐待,養成多疑、敏感和頑強的性格。他英俊,聰穎,記憶力驚人,常為自己的天資與低下的社會地位不相稱而苦惱。
他讀過盧梭的《懺悔錄》,高傲而自尊,看不起卑劣無能的貴族和資產階級,他追求愛情和幸福,但野心和愛情常在他的內心激蕩,充滿了矛盾,他把拿破崙奉為神明,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披上紅色的將軍袍,後來拿破崙垮台,他又寄希望於教會勢利,覺得唯有披上教士的黑色道袍才有出頭之日。於連的人身悲劇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是底層平民青年無法施展才能和報復的社會悲劇。
資料來源:
1.維基百科
2.《歐洲文學史》,李賦寧
推薦閱讀:
※帝師孫英雄是個怎樣的人?
※你喜歡《西遊記》里的哪個人物,為何喜歡?
※snh48中誰長的最好看呢?
※蔣介石與孫中山什麼關係?
※中國的梵語泰斗除了季羨林還有別的專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