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存在邏輯問題如何解決?
「論證的邏輯問題」的解決方案
文//吳炳忠
一、存在問題
1、學生作文常常有在同一層面上繞來繞去的情況,一個論點,三個事例,強行得出結論。
2、主體部分的各段缺乏內在的邏輯關係。邏輯混亂、不清。
3、段與段沒有邏輯推進,沒有清晰的思維推進痕迹。
4、缺乏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
二、解決方案
1、 原則:學會分析性寫作。
學會分析性寫作會很好的解決論證的邏輯性問題,因為分析性寫作嚴格遵循嚴密的邏輯規律,逐步分析推導,最後獲得一個符合邏輯規律的結論。分析性寫作展開模式是階梯式的,一次只前進一步,步驟遞進明確,包含這一系列嚴密、連續的歸納、演繹過程。
分析性思維與直覺性思維不同,直覺性思維,它的結論的形成是沒有明顯的邏輯規律的,也沒有思考的過程,結果直接反映在人的意識中,它的展開模式是跳躍式的,中間步驟被省略掉了。在其展開過程中,作者不能明確的意識到思考的行程,不能清楚的用語言將該過程表述出來,大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感。邏輯混亂的原因大概是直覺思維導致的。
2、 抓手:分解、分類概念。
解決論證存在的邏輯問題,我以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概念的內涵、外延入手。明確概念的內涵,然後分解概念的要素,分別分析討論。如,責任:內涵是「分內應做的事。」分解為:1、分內的事。2、應做的事。3、假如沒有做好分內應做的事,就應該承擔過失;研究外延的範圍,分類分析。如,責任的外延包括:個人的責任、集體的責任、家庭的責任;國家的責任、民族的責任;人類的責任等等(注意排序:邏輯順序)。
當然不會都入題討論,要依題而定,詳略得當。吳炳忠
分解、分類是分析與綜合科學思維方法在論述類文章中的具體運用。
3、 措施:
① 縱向延伸、橫向拓展。
縱向延伸是向上下延伸,內容應該是按「類、因、法、果」的順序思考,構成邏輯鏈,邏輯順序鮮明、突出。橫向拓展,就是抓住「類、因、法、果」其中或一個、或兩個,向左右聯繫,抓住與要討論的問題的相似、相反的問題,進步比較分析論證。
縱向延伸解決思考深度問題,橫向拓展解決思考寬度問題,兩者結合織成理群網,既尋找問題又尋找答案。橫向是點的平移並列,擴大思考面;縱向是點的鏈接遞進,推進思考向縱深發展。橫向拓展是多角度、多層面;縱向延伸是推進深入。吳炳忠
② 學會推理。
歸納、演繹是寫作思維中最一般最常用的推理方法,是從特殊到一般,又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既相對立又相聯繫的方法。
歸納法是根據對於某類事物中的對象必然性聯繫的分析,推出有關該類事物一般性結論的思維方法。歸納就是從眾多不同事物中尋找相同點,歸納就是歸納出相同點作為一般結論。演繹法就是運用一般原理推出對個別事物的新認識的思維方法,是從理性抽象推演到感性具體。吳炳忠
歸納的實質是概括,演繹的實質是驗證。歸納是從事實出發,演繹是從理論出發,作文應該先從事實歸納出理論性的結論,再用這個結論去演繹,二者綜合運用,才有說服力,才能讓人信從。
③ 設置中心句、中心詞。
每段應該圍繞中心句或中心詞展開論述:詮釋一一判斷一一說明一一論據一一分析一一小結。重點揭示論據與觀點之間的因果邏輯關係。
每段的中心句或中心詞之間應該最好是遞進關係的。一個中心句或一個中心詞,論述一個方面,不重複、不交叉。
中心句或中心詞是從中心論點分解出來的。
④ 使用關聯詞語。
「然而」、「於是」、「因此」、「因為」、「所以」、「當」、「假如」等等這樣一些表示推理關係的邏輯性詞語,應該在文章中,特別是在分析性語言中經常出現。《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使用了大量的這樣的詞語,是非常典範的文章。使用過渡句也是一種好方法。吳炳忠
⑤ 追問。
追問就是問為什麼,問為什麼的為什麼,問原因的原因等等。
還要學會質疑、辯證、挖掘、提升等。
更要學會分析矛盾一一性質、結果、類別、過程、原因、異同、條件、關係、反思等。
總之是概念界定、質疑思辨、揣度對手、層層推進、具體分析、一分為三、關注現實。
1
推薦閱讀:
※發現孩子撒謊該如何應對?
※孩子學數學是一場戰爭,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痛點
※收藏!【兒童性教育時刻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分別教些啥?
※對不起,我是你們的孩子,不是為你們照顧二胎的保姆!
※出來實習了,專科生,現在工作還沒以前每個月做兼職賺的多,下一步發展哪裡?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