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零一八年一月

封面來自1月28日去上海看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跑來看《音樂之聲》的音樂劇是臨時起的意。期末複習政治那段時間人很down,每天只好掛著耳機。那天無意中切到了《Sixteen Going OnSeventeen》,就隨手搜了一下,發現百老匯有授權的中文版,而且正在演出中,所以毫不猶豫就買了票。等了很久,終於風雪無阻地跑來了上海。這是一次不虛此行的觀賞,也讓我對音樂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本月讀書:焦元溥《樂之本事》,張兆和《與二哥書》,劉緒源《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

《樂之本事》(2017.11.7-2018.1.5):這本書也是很早就借來看了,一直當成閑書讀,斷斷續續拖了兩個月。因為在網易訂了《焦享樂》的電台,開始對古典音樂產生興趣,這本《樂之本事》就是《焦享樂》的文字底本。電台節目還沒有連載完,先把書看完了。因為張懸知道了她的哥哥焦元溥——這位本科學政治,碩士讀外交,博士才考取音樂學院研究古典音樂,15歲開始就在各種雜誌發表樂評的「大舅哥」。《樂之本事》這本書因為面向的是「零基礎」的普通愛樂者,並無艱深之處。除了耳熟能詳的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等名家,書里也介紹了許多我沒聽說過的作曲家和樂曲,而且所推薦的曲目都非常「抓耳」,很適合入門者。

《與二哥書》(1.17-1.18):主要挑選了張兆和的一些日記、書信(主要是與沈從文)和詩歌散文小說作品。但在這裡我想記錄的是沈從文的一段文字:」我先前一時不還提到過這些人可憐的生,無所為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們來可憐,我們應當來尊敬來愛。他們那麼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麼樣,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而應有的一切努力。他們在他們那分習慣生活里,命運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於寒暑的來臨,更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重。三三,我不知為什麼,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得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為所謂的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裡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於人生,對於愛憎,彷彿全然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為受難者了。這時節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三三,倘若我們這時正是兩人同在一處,你瞧我眼睛濕到什麼樣子!「

《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1.22-1.27):前一段時間,劉緒源先生去世,他的這部《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是當代兒童文學研究領域一部重要著作,幾經再版。在這裡,劉緒源把「母題」定義為「主題的主題」,繼而把兒童文學的母題分為三種:「愛的母題」(包括「父愛」和「母愛」)、「頑童的母題」和「自然的母題」。三種母題分別代表三種視角:成人對兒童、兒童對兒童以及人類對自然。劉緒源認為渴望母愛與家庭社會的溫暖,與渴望衝破束縛張揚自由的天性,正對應著兒童文學中「愛的母題」與「頑童的母題」,而「自然的母題」則給人帶來一種「超脫感」、「驚異感」和「親近感」,使人感悟到在人類社會之外還有一個無比偉大的自然,感悟到自己和大自然之間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在這三種母體中,劉尤其推崇「頑童母題」,我也認為「頑童精神」是兒童文學創作的核心驅動力。

推薦閱讀:

TAG:樂之本事書籍 | 兒童文學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