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思想有能力的人,一定不合群!

生而為人,人際關係無可避免,不合群會被人看成另類。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聽老師話、聽領導話、跟同學同事搞好關係,這麼多年,本以為這是國人特有的中庸之道,後來才發現,這是人類的本能。

心理學中有一項經典的實驗:三組人圍繞一個社會事件展開討論,每個組有九人,其中六人是雇來的幫手(分別扮演從眾者、偏離者、立場改變者),實驗表明,人們最喜歡的永遠是從眾者,最不喜歡的是偏離者。

無論社會怎麼變,如果跟著主流的社會價值走,是不會出岔子的。

從眾者是社會的主流,他們是最普通的一群人,最受歡迎的一群人,也是最可怕的一群人。

他們附和權威,他們成群結隊,他們四平八穩,永不犯錯。

平日里,他們是好好先生,災難時,他們是烏合之眾。

有聖人引領時,他們也是聖人。當魔鬼帶路時,他們皆是魔鬼。

因為他們懶得獨立思考,總是喜歡隨波逐流,所以看起來很合群!

慶幸的是,每個時代都有偏離者

他們,有思想、有能力、有主見,跟從眾者有分歧,所以看起來很不合群。

但這個世界,最終還是要由不肯從眾的人去改寫。

獨處讓你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

羅永浩說:「有思想的人一定不合群。」

作家劉瑜說:「我沒有『圈子』,因為我懶得去經營關係。她多年來憑著自己跟自己對話,深入思考,寫小說政論、論文博客,反而成就了自己。

同樣不合群使韓寒成為了自己。

在歷史的長河中,比如《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之人一盧梭;陳丹青放棄清華大學的教授不做敢當自由畫家和作家等等。

王毅,中國著名的外交官,在北大荒插隊時他屬於另類,別人打牌的時他在記英語單詞,別人睡懶覺的時他早起讀英語,不勞動時他閱讀大量文史書籍。好多人不喜歡他,因為他做的事是和別人是不同的,覺得他不合群。可是到1978年,他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因為卓越的英語水平和文筆而被看重,進入外交部工作,後來歷任外交部亞洲司處長、中國駐日本大使、外交部副部長、部長。

正是他們的不合群成就了他們的思想,也成就了他們的事業與人生。

英雄,永遠是孤獨的,只有小嘍嘍扎堆,只有內心不強大的人才會計較是否合群。

一個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沒有必要合群,為什麼一定要通過犧牲自己的思想來討人喜歡、迎合別人,活得憋屈。

有能力不合群的人都有某種奇特之處,永無止境的求知慾,總是對一切追根究底;更強的專註力和自制力,超凡的聯想能力,能夠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模式;敢在人群中發出與眾不同的聲音。當然,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固執狂躁的人,是沒出息的人。

一個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在獨處的時間和空間里,「自由」地安排這段時光怎樣度過,內心篤定地去做自己,獨闢蹊徑地思考問題,感受更多的積極體驗,加深自我了解,專註於你喜歡的領域,提升創造力,實現自我認知、獨立思考、提高工作效率等。

不合群的人並非遠離這個世界,他們只是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當然也有自己的小圈子。

合群,墮落的溫床,是淘汰的開始。

不合群不是因為孤僻,不是因為孤芳自賞、狂妄自大,而是因為喧器終究過去,正是你的孤獨讓你變得出眾。

這些年,我見過太多有稜角的人,漸漸被歲月磨得溫潤、溫順。也許有一天,你我也會變成被時代改良成從眾者,對著他人荒謬百出的言論隨口應和,並將其歸為有教養。只是希望這一天,希望來得可以晚一些。

歡迎關注達職官方微信公眾號「gzgetoffer」,更多求職乾貨、職場資訊,有溫度、有技巧、有實效求職輔導平台。


推薦閱讀:

他的烈士精神震撼了一個時代
顧准過時了嗎?現在的青年還有必要讀顧准嗎?你如何看待顧准?
人為什麼要培養思想?
為什麼邪教總是長不了?
如果回到奴隸社會,要如何向古人證明,把人當奴隸是錯誤的?

TAG:思想 | 能力 | 合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