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分析性寫作如何分析

分析,一般有五步:

①把核心概念或論點分解。

②指出問題的特徵、特點。

③揭示問題的本質、原因。

④挖掘問題的聯繫、關係。

⑤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

看看例文:

培養自己的「靜能量」

①雲南省勐海縣的賀開茶山上,有幾個做茶的年輕人。茶山聽起來很美好,待起來可不好受:遠離了都市的繁華,朋友圈就那麼幾個人,洗個澡、看個電影、吃頓料理都不太方便。雖說是為了創業,怎麼能待得住?有個做茶的年輕人楊景潤這樣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26歲的崔亞蕾說得更簡單:靜下來就好了。

【敘事引出話題,即分析對象:靜。接下來,作者把論點(題目)一分為三:什麼是靜,為什麼安靜,怎麼樣獲得安靜。典型的議論文思路。】

②靜,就是潛下心來,保持安靜。有些年輕人缺乏安靜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頻率、快節奏的生活,一靜下來就不習慣,覺得無聊。譬如酒和茶,他們更愛酒的熱烈刺激,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還沒想好要幹什麼、怎麼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計劃,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這山看著那山高」,職業規劃變了又變,跳槽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年輕人想當然以為動比靜好,外向者一定比內向者更容易成功。於是整日忙於交朋友,參加酒場聚會,鑽研「成功學」,尋找成功的「終南捷徑」,希望一蹴而就。

【首先對「靜」進行概念分析,這就是揭示本質內涵。然後,說年輕人缺乏安靜的耐心,舉了社會上的許多例子,與第一段的事實形成對比,更顯做茶的青年人的可貴。】

③靜的好處很多。《大學》里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諸葛亮告誡過我們:「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安靜也是一種「能量」,甚至是一種很強大的「能量」。為了讓自己安靜下來,曾國藩給自己定了「靜坐」的「日課」:每天不管在家還是外出,總要獨坐兩小時。

【這段說靜的好處。安靜是一種很強大的能量。扣題了。名言、名人的論據,非常有說服力。說好處,就是說為什麼,說原因。】

④安靜是一種能量,安靜的人更自省,做事更專註,收穫也會更大。雲南保山原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後「自找苦吃」,帶領林場職工綠化荒山,20餘年造林5萬多畝。來訪的記者問他,那麼艱苦怎麼待得住?老書記笑答,山上鳥語花香、清風陣陣,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應該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長的精神考驗,並把它轉化為鬱鬱蔥蔥的「精神綠洲」吧。

【這段是第三段的遞進,進一步說安靜的好處。安靜的內涵進一步拓展:應該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長的精神考驗。】

⑤培養「靜能量」,要學會追求安靜。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安靜並非召之即來,要想靜下來,須下一番修鍊功夫。讓自己「靜下來」的法子挺多,古人說「唯讀書可以變化氣質」,讀讀書,釣釣魚,下下棋,練練書法,只要有心,無論哪種,久久為功形成習慣,心沉下去,「靜」的境界就升上來了!

【前邊說的是為什麼要安靜,這段說怎麼樣安靜。既然安靜有那多的好處,那麼怎樣才能安靜呢?法子挺多。方法、措施分析。】

⑥培養「靜能量」,還要學會享受安靜,於安靜中汲取養分。當你煩躁不安、百無聊賴時,不妨靜下來,想想自己想要什麼,適合做什麼;當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時,不妨靜下來,想想自己做錯了什麼,失敗了又如何;當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滿時,不妨靜下來,想想初衷是什麼,得到的算什麼。

【「還要」,表示繼續說怎麼樣的。用了排比,「當你------不妨-------」列舉了三種情形。很有提示作用。】

⑦培養「靜能量」,當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遠的地方「修行」,只要心無旁騖,處處可以歷練,「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培養「靜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氣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陽,自然是朝氣蓬勃的。不過,於艷陽天里多一縷清風,想必不無裨益。

【這段主要還是說怎麼樣的問題,不過換了角度,從反面說了,當然,也呼應了開頭的事例,巧妙。用三個段落說怎麼樣安靜,是題目,即論點決定的,培養自己的「靜能量」,怎麼樣培養?自然是寫作的重點,那麼開出「處方」前,是要找出原因的,不然,處方無的放矢。可見分析原因的目的是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其實,這也是「分析」的目的、落腳點。】

【選自人民日報】


推薦閱讀:

6月走了,這些正能量畫面將為你的7月帶來滿滿的愛
【譯文】我思,故我在法蘭西(節選)
加盟跨世紀,做真正有教育內涵的私立高端幼兒園
iPhone 8發布前,我將一本智能機器人英文小說學了10遍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生活能力?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