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生靈 —— 藝術家 Levi Jackman Foster
題圖:ILL NEVER LET YOU GO,選自 Levi Jackman Foster 個人攝影項目。
"HOME IS IN THE WILD"
這是紐約藝術家 Levi Jackman Foster 個人博客攝影類標籤的第一個題目,也是他 Instagram用戶頁面唯一的個人描述。獨立存在的標語總會給人一種很醒目的感覺,定神讀幾遍也容易聯想到那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理想主義者在青春時代即決定流浪荒野的電影 —— 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可是「荒野」有兩種存在形式,電影走的是物化,藝術家 Levi 走得則是靈化。
Levi 最早取得大範圍的關注是在 Instagram,他擅長使用撩人的肖像攝影和極個人化的象徵化圖像表達自己對人權、LGBT、Queer 等社會問題的態度。始終在線的顏值和高質量的攝影讓他的社交媒體得到超過 24 萬關注者的點擊。
人體和自然的碰撞像是破繭而出的過程,失落和孤寂是留在山林里的殼,飛往深處的美麗留下好似經過計算一般的弧線,利落而乾淨。
大膽的顏色撞擊傳遞出 Levi 對世界的個人詮釋:藍紫色漸變的天空、亮紅色的野餐墊布、橙色起火燃燒的沙發,雖然沒有詳細勾勒出圖像人物的個性,但是卻分明能聽到他們內心「我就是我」的吶喊。
今年在紐約舉辦的攝影項目個展,Levi 為其取名為「FOLLOW」,他在簡介中寫道:
Considering the self objec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modern men.
關於現代男性自我客觀化和尋找認同的行為。
信息爆炸時代的社交媒體帶給人類無盡的反思。我們每天通過這些媒體關注那些抒發自己觀點的個人,與此同時,站在信息風暴頂端的我們也在這些平台表達著經過整理的思考和態度。一個簡簡單單的「關注」按鈕,建起了無數多座無形的橋。
我們需要多少的贊才能真的實現自我認同?
網路的數字化展示到底是發展還是收回隱私權式的後退?
類似的思考通過影展的方式出現在幾個獨立的房間里:
人權平等,伴隨著性向不同而來的脆弱轉變為堅強,都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我們無法得知它們的實現日期,但是這也決不能是撒手不管任之的借口。
本文所有照片均選自 Levi 個人官網: Levi Jackman Foster ,此外如果對他的創作過程和細節感興趣也可以關注他的 Instagram,內容更加生活化。
作者:羅皓文
Email: heaven9414@hotmail.com
Lofter:Harvey Luo
Instagram:harveyluo
微博:大寶Heaven
推薦閱讀:
※書畫家衛道志 翰墨丹青 妙筆煙雲
※極簡西方繪畫史 (七)— 現代藝術
※孫林畫家與原生態
※《老獸》:看不清內蒙和鄂爾多斯,你便看不懂這場時代悲劇
※民間小調有什麼樣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