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麥體育孟威:國內最大票務平台入局,將為體育產業帶來什麼?

禹唐體育註:凜冬已至,北京室外的最高溫度早早跌破零度,不過,天氣的寒冷卻抵擋不住體育迷的熱忱。如今,各類體育賽事正漸入佳境,而親臨現場觀賽,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體育迷度過閑暇時光的重要選擇。

想必有過現場觀賽體驗的體育迷們對大麥網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但或許多數人並不知道,大麥網已經於2016年正式成立了大麥體育事業部,一個專註體育賽事的垂直票務營銷服務平台。最近,大麥體育團隊正為即將於12月20日開啟的「體育狂歡季」準備著,這個被他們稱為體育觀賽界的「雙十一」活動,在為大眾觀賽市場再添一把火的同時,也將是大麥體育成軍一年多以來的首次公開亮相。

依託大麥網,打造專註體育賽事的垂直平台

眾所周知,大麥網是中國最大的票務平台,票務板塊實現了全品類覆蓋。然而,與演唱會、音樂會等演出形式相比,體育賽事卻有著不同的受眾人群。因此,在看到了體育產業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後,大麥網自2016年開始搭建體育團隊,並創建了「大麥體育」這樣一個專註於體育賽事票務營銷的垂直品牌。

阿里文娛集團現場娛樂事業群體育事業部總經理孟威告訴禹唐:「大麥體育為體育產業的用戶提供服務,面向體育產業的B端用戶進行合作。我們希望在做垂直類深度票務營銷服務的同時,不斷拓展業務範圍,覆蓋更多的體育賽事類別,打造最專業的垂類票務營銷服務平台。」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中,從團隊的持續搭建,到面向產業的中高端B端用戶提供深入的垂直服務,大麥體育做了許多準備性的工作。這其中,體育賽事的票務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大麥體育為三場落地國內的世預賽,50%的中超比賽,超過70%的CBA俱樂部以及ICC等眾多頭部賽事提供了全程票務服務。由此,大麥體育也在體育票務的垂直領域建立起了自己的競爭壁壘。

目前,大麥在全國擁有46家分公司或辦事處,業務覆蓋330個城市,申請專利80項,軟體著作權200項,服務過萬場體育賽事,獨家系統使用率高達65%,稱得上是中國體育票務服務的第一供應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麥體育開始扮演起了體育類用戶消費習慣培育者的角色,而這也是大麥體育成立至今,孟威最看重的成果。「從服務娛樂產業到服務文體產業,大麥體育正幫助體育行業實現現場消費的升級,讓更多用戶可以通過線上購票,更便捷地到現場去觀賽,更直觀地感受體育賽事的魅力,對用戶消費習慣的培養是我們的職責,我們很欣喜能看到這種轉變。」

三駕馬車構成核心競爭力

在孟威看來,大麥體育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體育票務服務的領軍企業,最重要的是已經在專業運營、用戶觸達與本地化服務這三方面建立起獨特的競爭優勢。

首先,在專業運營方面,無論是對接賽事、演出還是場館,大麥網都有著國內票務領域最豐富的運營經驗,大麥體育對這種專業化優勢是一脈相承的。在與賽事方的合作中,大麥體育會通過前期票房的規劃、票權的分配、銷售與分發渠道的變現轉化以及與第三方的合作,來打通體育票務的各個環節。

以大麥體育與中網的合作為例,據介紹,從中網的官網,到涉及票房規劃、銷售、運營和會員管理的票務系統,再到包括閘機、自助機、現場換驗票在內的線下設配,均由大麥體育提供。與此同時,大麥體育還通過一票一證等技術手段,有效打擊了黃牛,建立起行業壁壘。

其次,自今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全資收購大麥網以來,大麥便坐擁5億的消費者,通過打通淘寶、支付寶以及口碑線下生活的入口渠道,讓大麥在用戶觸達方面擁有了相當可觀的競爭優勢,真正成為了一個全渠道覆蓋的現場娛樂入口級應用。

體育賽事需要人們到現場感受比賽氛圍,但不同地區的消費者卻有著不盡相同的消費習慣。例如在廣州、東莞等城市,人們對排隊進場並不感到緊迫,因此相關流程會變得更加緊湊,但在北方的一些城市,人們卻更多地習慣提前入場,因此也拉長了相應的工作周期。

為了更契合消費群體的特徵,把握各地用戶獨特的消費習慣,大麥在項目較為集中的城市陸續設置了分公司或辦事處,目前已接近50家。這樣一來,在售票、換票、驗票、入場、核驗等各環節,大麥都能夠提供因地制宜的服務方式,這種本地化的運營思路無疑也為其建立競爭壁壘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體育狂歡季,開啟體育觀賽的「雙十一」

當然,就像孟威所說的,目前許多體育迷仍習慣於通過媒體平台觀看比賽,尚未養成現場觀賽的消費習慣。而用戶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則是中國體育市場良性發展的關鍵所在。對此,大麥體育做出了他們自己的嘗試。

2017年12月20日到2018年1月1日,大麥體育將融合所有自行運營與代理的賽事項目,來啟動一個名為「體育狂歡季」的主題營銷活動。孟威告訴禹唐,與簡單的促銷不同,大麥體育開啟這個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去往現場觀賽,體驗大麥體育的服務與現場觀賽的獨有魅力,從而最終推動體育消費習慣的養成。

據了解,大麥體育狂歡季期間平台賽事資源豐富,70%以上CBA俱樂部、歐洲五大聯賽、歐冠、NBA、乒超、排超等國內外頂級賽事的門票,將以「買一送一、折扣套票與大禮包」等形式呈現,優惠力度非常可觀。除了傳統的促銷外,大麥體育還將結合體育迷的愛好,打造專屬的賽事指南,並開展賽事趣味競猜等多項互動活動。

「我們會通過項目購票優惠,輔助大轉盤、抽獎、桌面大禮包等活動,回饋大麥體育的新老用戶,讓大家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大麥體育項目的豐富性及平台服務的便捷性,」孟威介紹道,「用戶心智需要長期培養,我們的目的是帶用戶到現場感受賽事魅力,增強體驗。打折只是與用戶形成連接的一種手段,我們希望通過吸引用戶來,為他們提供一次超出想像的觀賽體驗,從而讓用戶感受到現場的獨特之處,消費習慣就是這麼培養起來的,這才是關鍵。」

商業化進程推動票務市場發展

近年來,體育產業在政策與資本的支持下迎來了長足的發展,除了那些知名賽事外,許多新興賽事也如雨後春筍般進入到我們的視野,人們親臨現場觀賽甚至參與賽事的熱情也不斷提高。然而與演出市場相比,體育仍有著不小的差距。

孟威說道:「在國內,電影市場正位於最高點,票房是電影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而體育則位於演出之後,排在第三位,北美市場的情況卻截然相反。目前,國內體育門票的價格雖然並不算高,但已經呈現出遞增的趨勢。」

針對這樣的情況,孟威認為市場需要呈現更多更優質的比賽內容,賽事對明星的塑造、整體視聽效果的保障以及本地球隊戰績的提升,都將有助於體育票務垂直市場的發展。憑藉著有價值的內容產出,以及大麥體育這樣的票務平台對C端用戶的觸達,將持續推動體育消費的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具體到純票務方面,國外許多體育賽事的票還是通過列印的方式,用戶前往現場去兌換或直接入場,而國內用戶則更習慣用手機APP進行購票,許多電子票在國內也已經相當普遍。

雖然技術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優勢,但在孟威看來,中國體育票務市場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仍然需要市場商業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國內體育賽事以往更多習慣以贈票充場為主,不將票務作為重要收入,更多的還是依賴贊助。但近幾年許多賽事方已經有了不同的思維視角。尤其是我們服務過的一些IP方,他們能通過大麥的渠道,令票務產生一定量的營收,慢慢也就會有一個收入結構的轉化。」

結語:

孟威表示,現階段,大麥體育的工作重心仍是構建自己的團隊,儘可能地覆蓋國內賽事全品類,以此為更多甲方提供票務規範化運營的保障服務。而在未來,他們希望在自身營收外,與賽事方進行更深度合作,幫助賽事IP持續成長,並實現共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隨著中國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整個市場對專業票務公司的需求正逐漸顯現。12月20日開啟的「體育狂歡季」,將是大麥體育的正式亮相。大麥體育這樣垂直體育票務公司的入局,對整個市場的良性發展無疑大有裨益。

聲明:配圖除署名外均來自網路

禹唐體育原創文章未經同意不得轉載,轉載/合作請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號:yutangxzs

-------------------------------

禹唐體育每日準時奉送體育方面的新鮮資訊、數據發布、產業趨勢、專題解讀、案例分享。平心靜氣的深入洞察,只為你提供最具價值的體育營銷解讀。

歡迎關注我們的網站ytsports.cn和微信公眾號yutangtiyu,每天給你好看!

推薦閱讀:

從阿里收購大麥網,看文娛產業的整合相對論(轉)

TAG:大麥網 | 票務網站 | 體育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