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親(兒子、丈夫)

有一份數據: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其中的大概佔7%左右。換句話說,中國大部分家庭教育的模式是:一個焦慮的母親,一個「問題」孩子,一個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父親……

在中國傳統的家庭關係中,有一對矛盾持續了上千年:婆媳矛盾。表面看是兩個女人的矛盾,而實際上則是這兩個女人對同一個男人的態度上的矛盾:一個是永遠長不大、需要被照顧的兒子(在母親眼裡),另一個則是不會疼人、不會關心人、不會照顧自己的丈夫(在妻子眼裡)。

其實這個父親,這個兒子,這個丈夫是同一個人,很明顯,無論他扮演著哪個角色,似乎都不合格。因為這個男人,從小到大,都沒有做為一個「人」來培養,而是做為一種工具來培養:要有事業,要出去打拚,要養家糊口,要出人頭地……「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集中體現了我們社會對男性的態度:不允許脆弱,更不允許表達脆弱。這帶來的結果就是男人不會表達情感,不會處理親密關係,但是無論他作為父親,作為兒子,作為丈夫,他必定都要面對情感糾葛,但這恰恰是他不擅長處理的,所以只有逃避,也只會逃避。男人被培養成了鬥士,戰場才是他們證明自己的地方,是用流血來證明他們能力的地方。

一個從小不被允許柔軟、脆弱的男人,回到家,面對柔軟、脆弱的孩子、母親和妻子,他只有逃避,只有遊離。在華哥看來,這種逃避和遊離不是不負責任,而是得不到認同,找不到存在感和價值感。

也許,當男人可以自由表達情感,可以允許柔軟脆弱時,這個世界才會溫情更多,「中國式男人」也才會多一些「家的味道」。

推薦閱讀:

男人會不會特別在乎女人的手、腳、牙齒等是否漂亮?
為什麼我一個大男人看到《小蝌蚪找媽媽》幾個字都會眼眶濕潤,看完故事都快哭了?
關於補腎的一些疑問?
如何看待熱議話題「長得帥的都在家帶孩子,長得不好看反而出軌?
花心有錯嗎?

TAG:男性 | 中國式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