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兩個蘋果和孔融讓梨

在美國,有一個關於兩個蘋果的故事。說有兩個家庭,各有兩個兒子。一天,兩個媽媽都拿了一大一小兩個蘋果,放在兒子們面前,讓他們選。第一家的大兒子剛想說要大的,結果弟弟搶先說了出來。媽媽就把弟弟批了一通,說:好孩子要懂得禮讓,不能自私。於是哥哥就對媽媽說:我想吃小的,把大的讓給弟弟。然後哥哥不僅得到了大蘋果,還得到了媽媽的表揚。於是第一家的孩子學會了說謊。而第二家的媽媽當孩子們學想吃大蘋果時,媽媽說:對,孩子們真聰明,大蘋果一定比小蘋果好吃。但只有一個,怎樣才能吃到大蘋果呢?那就看今天誰先完成家務勞動(美國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有清晰的家務勞動任務)。於是第二家的孩子們學會了先付出,後收穫。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很真實,從不掩飾他們真正的喜好。

但是父母會用成人的標準和價值觀來要求孩子,並告訴孩子只有達到了他們的要求才是好孩子。

於是慢慢地,孩子們開始變得懂事,變得乖巧,變得越來越像「好孩子」。而代價就是孩子們學會了偽裝、掩飾、討好和功利。這樣的孩子越來越沒有自我,越來越虛偽。

再看孔融,4歲讓梨,博得千古美名。在華哥看來,4歲的孩子這麼做,可能有這幾個原因:一他根本不喜歡吃梨;二他已經學會了壓抑和掩飾,成為了一個公認的「好孩子」。

所以,華哥認為,孔融,不學也罷,這樣的「好孩子」,不做也罷。

推薦閱讀:

你覺得最沒用的一句話是什麼?
19張圖片描繪人生哲理,你深刻體會過多少?
人,就跟垃圾車一樣!——微博瘋傳的人生哲學
穿過水晶球的塵埃

TAG: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