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80年前潘天壽先生就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歷史論斷:即傳統出新之路

80年前潘天壽先生就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歷史論斷:即傳統出新之路

參觀了浙江美術館舉辦的「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每一幅畫前都會讓人產生一種歷史的恍惚和錯覺。「一味霸悍」的胸腔氣度,幾乎把每一個參觀者都深深從心「撼動」。參展的多數畫作,都有似曾相見之感,只有身其中,才能更加感受到潘先生仰之彌高的「大匠之風。」卓然不群的個人面貌,迥然不同與他的老師吳昌碩,亦不同於他同時代的任何畫家。

1936年,年近不惑之年的潘天壽先生就以其超人的識見,在他著述的《中國美術史》中指出:「原來東方繪畫之基礎在哲理,西方繪畫之基礎在科學,根本處相反之方向而各有極則。」潘先生的極有眼力的觀點,也體現在他堅守中國畫獨立性的基點,著眼東西文化根脈的不同。這也使得在國立藝專時期形成了兩條彼此相照的、互為激蕩的道路。一條是林風眠先生倡導的東西融合之路;另一條則是潘天壽先生開創的傳統出新之路。

而這一切,在讀者諸君觀看過潘先生1928年的畫作後,但可以看得清楚。彼時之作,筆力雖還嫌粗糙,然其雄強霸悍之氣已現。未來該走一個怎樣的路子,似乎也有些模糊的端倪。這在潘先生的學生口裡和有關吳昌碩詩作中也有表述(只恐荊棘叢中行太速,一跌須防墜深谷,壽乎壽乎愁爾獨)。潘先生走地有些急,時事多艱也為潘先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歷史的機遇,做畫外功。

當世當我們還匍匐於權門,蠅營狗苟亦步亦趨曲意迎合風尚,還有一些拜服在前人的故紙堆里筆筆有依據時。這個自號「懶道人」的人精進善學,對前人佳作臨寫不綴,學亦不失個性,「盡其極」「為高峰增闊」,最終自己也成了一個時代的最高峰!

丁酉冬月觀展後急就

https://www.zhihu.com/video/921492730474008576

潘先生的學生講述那過去的故事

推薦閱讀:

清明溜柳,長安再一次驚艷東方
馬來西亞黃氏總會于吉隆坡首都舉辦新春團拜
為什麼古人給後代「只傳玉不傳金」?
「全能選手」任伯年的雅與俗
【邀約】愛易貨邀您共賞大寧夏走出去的「西北高原畫家何學升」筆下的故鄉!

TAG: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