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清修札記》
《古寺清修札記》
◎蔣鑫
佛法修學講究依聞、思、修來增益戒、定、慧,對於在家佛弟子來說,這點尤為重要,那麼我們如何去系統的修學佛法和體認佛法呢!我想莫過於親近三寶、聆聽教誨、入寺清修,這也是修行之路上的捷徑。
自從皈依三寶以來,內心一直有著無比強烈的對佛法修學的迫切需求,也是因為這個緣起,才使我決定懷著歡喜愉悅之心步入寺院清修,體驗叢林生活,完善修學之路。
第一天
來到寺院的第一天,內心無比歡喜,因為作為一名佛弟子,終於可以真真切切的體驗一次入寺清修,過一次出家生活了。
這是一座千年古剎,一些古建築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顯得破舊,但不失莊重,正所謂,寺院以舊為貴,因為貌似只有這樣才標示著承載了諸多歷史與滄桑。
進入寺院的第一件事即是來到客堂,當我與知客師說明來意時,知客師極為歡喜讚歎我的清修發心,並為我安排住宿,告知簡略的叢林規約。
到居士宿舍放置好行囊,隨即到寺院各個殿堂禮拜佛菩薩聖像,因為禮拜三寶能使我們身心愉悅、增長福慧,正如《大乘妙法蓮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禮佛能收攝我們的散亂心,從而引發正念,近而開啟無上智慧與種植無量福報,所以,拜佛也是佛弟子的修行功課之一。
拜佛之後剛好趕上寺院法師們出坡,即是勞作。中國佛教叢林的美德之一即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樣的傳統一直保留至今。我手握掃帚,掃著大雄寶殿前的落葉,心中頓然想起佛陀當年對迦葉的說教「掃塵除垢、掃塵除垢……」,使我深刻體悟到,其實日常修行即是在行住坐卧之中,無不是在修行,同時大乘佛法也極力提倡行住坐卧皆是禪的利他思想。
經過上午的出坡勞作,身體微微出汗,筋骨輕健,精神飽滿,這樣的感受在都市生活中彷彿自從出走校園以後便沒再有過。
短暫的休息過後便到了中午的過堂時間,法師們手捧缽盂,威儀具足的排班走入齋堂,我們幾個居士隨同在後,坐在齋堂的最後一排。用齋之前先是念供與施食以及迴向給護持佛法的眾位齋主。用齋過程中,齋堂極為安靜,雖然有數十位法師與居士同時進餐,但是悄無聲息,碗筷的聲音都聽不到,這也說明了,吃飯過程中也無時不保持著正念,同時也體現了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食不言。
用齋過後,法師對我們開示說,過堂也是修行的一堂功課,吃飯不能貪著美食,只作藥石想,以療形枯,為了修行才吃的這頓飯,並非長養六根之貪著,在用齋之前的迴向,是為了培養對眾生及護法居士護持佛法的感恩,施食是為了培養對一切惡道眾生的慈悲。
聽完了法師對於用齋的耐心開示後,我踱步園中,聆聽鳥叫與風聲,空氣中瀰漫著古樹散發出來的自然香氣,吸入肺中感覺混身清涼,又不感不適,使我氣定神閑,自在超然。
下午,法師召集大眾到禪堂進行禪修,在禪修之前,法師先為大家開示,禪法有許多種,今天教大家的是「觀呼吸」,故名思議,即是觀察自己的呼吸。先是端身正坐,全身放鬆,把手放到腹部,並且集中心念去感受呼吸時的腹部起伏,以此來培養正念,使心專註於腹部的起伏,有助於降伏諸多煩惱。通過40分鐘這樣的禪修練習,下座之後,不僅不感覺身心疲憊,反而是神清氣朗,精神百倍,這使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禪修的力量。
到了黃昏時分,是寺院的晚課時間,今天誦持的是《佛說阿彌陀經》,因為今天是農曆的單日子,與此對應每逢雙日子誦的是《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晚課中,領念的維那法師領眾起念,眾法師隨後一同念誦,在悠揚的梵唄聲中,凈化的不僅是我的心靈,更是對於現實世界與輪迴的超脫。晚課的內容分為誦經、發願、施食、懺悔、迴向、拜願等環節。
晚課過後又到了晚飯時間了,這時齋堂的人數寥寥無幾,在我疑惑之時,有一位法師說,因為寺院法師們都受持戒律,稟持過午不食,除了因為身體患病等原因才少許吃一些飯而已,大部份法師都不會吃晚飯,所以晚飯又被稱之為「藥石」,即是把這頓晚飯視為良藥,為了治病而吃,並非貪圖口腹之慾。
經過了一天的清修,感到這一天極為充實,真切的感受到了佛教叢林的文化內含,更加深層次的領悟到佛法的妙用與真諦,使修行更加明了與透徹。
更多佛教乾貨,請移駕微信公眾號:佛教乾貨
http://weixin.qq.com/r/hz_kvMHEAZx_rYXf92qV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