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漢字識字教育模式下的識字過程及其弊端
05-11
一、國人對漢字的研究與認識
先秦時期,人們研究漢字的唯一目的是為識字教育服務,研究對象主要是當是時通行的文字。正是基於這一點,古人一直稱文字學(漢字學)為「小學」,識字教育與漢字研究是「小學」的共有之義。在這一時期,漢字研究工作紮根於識字教育,擁有廣泛的基礎,也充滿了活力。人們在識字教育過程中自發總結出的「六書」,不僅真實全面地反映了漢字產生髮展的動態過程,也科學系統地揭示了漢字產生髮展的規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書同文字」政策,廢止了小篆之外的先秦文字。此舉割斷了漢字發展的脈絡,使後人不僅難以識認除小篆之外的古代漢字,也無法認清漢字早期產生髮展的過程。之後不久出現的隸書等現代方塊字體,則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到了東漢時期,即使是眾多知名的文字學家,也只能局限於靜態地分析漢字的字形構造。於是,他們漸漸地曲解了「六書」的本義,遺失了古人曾經揭示出的早期漢字產生髮展的規律。同時,為了解讀古文經學,他們將漢字研究工作的重心,由研究當時通行的文字轉向研究先秦時期的古代文字,使漢字學變為「古文字學」。自此,「小學」淪為經學研究的工具,完全背離為識字教育服務的家旨,被極少數學者壟斷,最終發展為一門高深莫測的「絕學」。 因此,目前國人對漢字的認識極為有限,一些最基本的理論問題至今都沒能得到解決。如: (1)不能系統地揭示漢語產生髮展的過程及規律;(2)不能系統地揭示漢字產生髮展的過程及規律;
(3)不能正確理解「六書」的內涵; (4)不能確定漢字的性質及基本分類; (5)不能確定漢字的字形、字義、字音三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二、現行教育模式下的漢字識字過程
自漢代以來,漢字研究工作完全背離為識字教育服務的宗旨,這使得「小學」最終發展為一門絕學,同時也使識字教育幾乎沒有任何理論作為指導。長期以來,所謂的識字教育,就是老師強逼著學生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死記硬背。為了分析說明現行教育模式下的漢字識字過程,我們可以對照字母文字的識字過程,將其分為漢語學習和文字識記兩個階段。 1.漢語學習過程 此過程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掌握漢字字音與字義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 對一個智力發育正常的兒童來說,學習母語是件很容易的事,一般都能在出生後的一到兩年內由父母等親屬輔完成這一學習過程。我國兒童學習漢語的難度,從理論上來說,和西方各國兒童學習本國語言的難度應基本相同。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則稍微複雜一些。 我國兒童首先學會的,一般都是只是其所處地區的方言,而不是全國通行的標準的語音——普通話。因此,北京以外的地區,尤其是非北方方言區的兒童在上學識字時,會多出來一個學習漢語標準發音的過程,即學習普通話的過程。對部分方言區的兒童來說,這一過程可能難度不大,只需較正個別的發音。而對南方方言區的兒童來說,學習普通話的難度則較大,其過程相當於讓西方國家的兒童去學習母語外別一西方國家的語言。但是,除民族地區外,我國各地方言的語源基本相同,只是發音習慣存在大大小小的差異,所以彼此間語音的對應關係還是比較明顯的。經過人們的長期分析研究,這些對應關係已被發現和掌握,並被運用到各方言區的人們學習普通話的實踐當中。因此,對部分國人面言,學習普通話雖需要一個過程,但不需要一個一個地去死記硬背,難度不是特別大。
2.文字識記過程 此過程又可分解為以下三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1)識記和書寫字形的過程。 此過程的學習目的,是識記不同的字形,並能正確地書寫。人們經常寫錯字,或不會寫某個字,就是因為沒有很好地完成這一識字過程。 長期以來,人們基本都是靠一筆一划地死記硬背來完成這一過程。漢字總數大約有六萬多個,常用字大約有六七千個,即使是目前小學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漢字也有2500個左右。如此多的字形都要一筆一划地去死記硬背,工作量之大,足以讓人望而卻步。這是漢字難識難記的最主要原因。 導致此過程如此艱難的主要原因是,我們至今不能系統地闡釋漢字字形產生髮展的規律。需要說明的是,人們雖可藉助於「六書」來減少一些識記字形的勞苦,但效果非常有限。原因有以下幾點:①現代方塊漢字已失去了早期的象形特徵,無法用「象形」等造字法來直接釋解;②「六書」反映的是早期漢字產生髮展的動態進程及規律,而不是漢字的構造特徵,所以用「六書」來靜態地分析字形構造的做法本身就是錯誤的;③用「六書」分析字形構造,所針對的是一個個具體的漢字,從中人們並沒有總結出能夠舉一反三的規律。對大量的獨體字,人們仍需一筆一划地死記字形;至於合體字,人們雖不用一筆一划地去記,但要去死記構成的每一個字的偏旁部首。 (2)識記字義與字形之間對應關係的過程。 此過程的學習目的,是在會識會寫字形的基礎上,掌握每一個字形所表示的字義。人們經常用錯字,寫別字,或不能正確解釋會識會寫字形的字義,都是因為沒有很好地完成這一識字過程。 識記字義與字形之間的對應關係,是漢字識字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只有很好地完成這項工作,我們才能熟練地運用漢字來進行閱讀和寫作。但是,目前人們對漢字字形與字義之間對應關係的認識非常有限,所以這一過程也主要是靠死記硬背來完成。要死記硬背成千上萬字形與字義的對應關係,並且不能相互弄錯,工作量也異常巨大。這是漢字難識難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3)識記字音與字形之間對應關係的過程。
此過程的學習目的,是在會識會寫字形的基礎上,掌握每一個字形對應的字音,能夠準確地讀出其字音,或根據其讀音寫出字形。人們經常讀錯字,或根據字音寫錯字,都是因為沒有很好地完成這一識字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根據聲旁來讀象聲(形聲)字,但經常會讀錯,原因在於漢語的古音與今音不同,而其中的變化規律仍未被人們系統地總結出來,因此,藉助聲旁只能幫助人們識記一部分象聲(形聲)字的字音,而對絕大多數漢字來說,人們至今仍無法確定它們字音與字形之間的內在聯繫,也要去一個一個地死記硬背,工作量也非常巨大。這是漢字難識難記的又一個主要原因。三、現行漢字識字教育模式的弊端
1.識字過程漫長,投入大,效果卻差強人意 現行教育模式下,漢字識字過程基本是靠死記硬背來完成的,工作量異常巨大,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一般來說,這一過程至少需要五六年時間,有時甚至長達十幾年。古人用「十年寒窗」來形容讀書人的艱辛,其中大概有一半的時間都要花在識字上。 對兒童而言,漫長的識字過程即意味著要為識字教育耗盡少年時期的精力。以目前小學語文教育為例。根據新版《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和《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生的識字要求為2500個左右。這也就是說,兒童從七歲入學到小學畢業,六年時間內才識記2500個漢字,平均一天才一個多點,這樣的識字效率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更讓我們感到痛心的是,即使教學效率是這樣的低下,卻已把小學生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一直以來,為小學生減負的呼聲就沒有斷過。 對家庭而言,漫長的識字過程即意味著父母要為子女多支付一筆數額不小的費用。這筆費用足以讓廣大貧困家庭渴望而止歲,貧困人家的子女根本就沒有接受識字教育的機會。這是舊中國和目前偏遠地區廣泛存在文盲的根本原因。正是基於這一點,魯迅先生認為,「方塊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不但勞動大眾沒有學習的可能,就是特權階段,也有許多人學不會」。(《關於新文字》)為此,他極力主張廢止漢字,發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吶喊。 對國家而言,漫長的識字過程即意味著巨額的財政支出。以目前國家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為例。國家不僅要承擔全國中小學生在數年識字教育期間的費用,還要為此培養和維持大量的師資隊伍,所耗資金肯定是個天文數字。但是,其最終識字效果卻是差強人意的,不要說小學生或初中生,即使是高中生和大學生,相當一部分人都不能熟練運動漢字閱讀和寫作,少數大學生甚至連信都不會寫,更不用說寫論文了。至於寫錯字讀錯字,對國人來說,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2.嚴重阻礙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傳播,致使國民整體素質低下這是「五四」先驅們極力主張廢止漢字的主要原因。
知識是社會進步的階梯,人才是興國安邦之本。在西方國家,識字過程簡單快捷,國家易於普及教育。國民能在較短時間內獲得一定的閱讀能力,再通過書本去繼續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因此,近現代自由民主思想和科技知識得以在國民中迅速普能,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即使一些貧苦家庭無力承擔子女上學的費用,父母、親友或教會等也能在短時間內幫助兒童完成識字教育過程。這樣,在以後成長的各個時期,這些貧苦出身的人都可以通過自學、半工半讀等方式繼續學習他們認為有用的知識,成為對社會發展有所貢獻的人。 但是,在舊中國,因為完成識字過程所需的費用太高,只有富裕人家的子女才有機會在完成識字教育去進一步學習各種知識,而廣大貧苦家庭的子女,則根本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只能當「睜眼瞎」,只能陷於愚昧落後的困境。因此,「五四」先驅們普通認為,這是中華文明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國家施行義務教育,減輕了家庭為子女教育支出的負擔,經濟因素不再是決定能否享受教育的關鍵。但是,我國教育落後的狀況卻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為什麼?答案還是因為漢字難識難記。 幼年時期,特別是小學階段,因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滿腦子都是好奇,可以說是人生求知慾望最強的階段;同時因為受外界干擾少,內心純潔,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去,所以這一階段也是人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西方國家兒童很快地完成識字過程,意味著他們能在這一階段去系統地學習各項專業知識,既學得快,又掌握得牢。但是,我國的小學教育,主要教學目標是教會兒童識字,而不是傳授知識,本質是一種掃盲式教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被識字教育佔據,老師承擔的主要工作就是日復一日地強逼著孩子們去機械式地識記漢字。這一過程十分枯燥,也十分乏累,不用說幾年或幾個月,幾天下來就會抹殺兒童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產生厭學的心理。 現行漢字識字教育模式導致的厭學心理,在當前中小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嚴重些的表現為一見到書本就頭痛,就要睡覺,輕一些的則表現為想辦法逃避學習。這種心理一旦形成,將會伴隨終身,使人一輩子都不願學習。就目前而言,絕大多數國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這種厭學心理。孩子不願學習,對識字讀書有抵觸情緒,國家、社會、家庭投入再多的錢也不會有什麼效果。因此,如何消除孩子們的厭學心理,是我國普及教育過程中一個急需解決的重大難題。 3.嚴重束縛兒童思維的發展,扼殺孩子們的創造力 一般來說,兒童因為較少地受到傳統意識的影響,他們的想像力都非常豐富,創新意識也很強。只要適當地加以引導和培育,許多孩子都能為我們帶來一份驚喜。但是這種情形在現行漢字識字教育模式下是很少見的,因為它只會扼殺孩子們的創造力。 讓我們來共同回想一下兒時所經歷的識字場景,也是千百年來國人所共同經歷的識字過程: 老師先寫出一個字形,然後一筆一划地教我們識記和書寫這個字形,以及與這個字形對應的字義與字音。重要若干遍後,老師便完成了大半的任務。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檢測教學成果,一般採用聽寫或默寫的方式。嗯,這孩子多寫了一點,錯了,戒尺落在稚嫩的手心上,挺響,自然疼;噢,這孩子少了一橫,也錯了,戒尺又重重地落下去了,還不讓哭出來。為什麼錯了啊?孩子們會問。老師愣了愣,卻答不出來。「寫錯了,還那麼多廢話?」權威受到侵犯,老師免了不有些惱怒,戒尺又揮舞了起來。而對戒尺的淫威,孩子們心裡雖不服氣,卻也不敢再問,只好再去死記硬背若干遍,也就完成了一個字的識字過程。
在此過程中,老師其實也挺委屈的。一個字為什麼必須這樣寫,為什麼必須這樣讀,鬼才知道呢。要說理由,只有一個:老祖宗這樣傳下來的。老祖宗讓這樣寫,我們就必須這樣寫;老祖宗讓這樣讀,我們就必須這樣讀。否則,就冒犯了老祖宗,就會受到懲罰。 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裡,我們就這樣憑藉著一把戒尺,強逼著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一筆一划地死記硬背字形,去日復一日地訓練他們遵循守舊的思維。再豐富的想像力,也會被抹去掉;再天才的兒童,也會變得平庸。古人曾雲,人生識字憂患始。在認清了這樣機械的識字過程後,此話是應該改一下的:人生識字愚昧始。可以說,國人的思想總體上是趨向保守的,究其原因,就在於幼年時代長期接受的識字教育。四、現行漢字識字教育模式的反思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很容易看出,漢字難識難記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漢字本身,而在於一筆一划硬死硬背的僵固的識字教育模式。 與字母文字相比,漢字絕對不是落後的過時的文字。與字母文字相比,漢字只是擁有其身特殊的發展規律,只要我們把這些規律找出來,並將它們用於指導漢字的識字實踐,漢字的識字過程,必然會和字母文字的識字過程一樣簡單快捷。我們應有這樣的自信,在我們揭示出這些規律前,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我們不應去否定和攻擊漢字,而應致力於探究漢字產生髮展的規律,從根本上解決漢字難識難記問題。 「五四」先驅們主張廢止和改革漢字的原因,筆者在比較分析中西識字教育過程時已有所論及。我們能理解他們憂國憂民的那份沉痛,和救圖存的強烈信念,所以我們不應該責難他們,也沒有資格去評斷他們的功過是非。我們所要做的是,去解決先輩們尚未解決的問題。 要解決漢字難識難記問題,首先必須闡釋清楚關於漢語、漢字的一些基本問題,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科學系統地揭示漢語、漢字的產生髮展過程及規律。在未揭示漢語、漢字產生髮展過程及規律的情況下,主張廢止或改革漢字,都是不負責任的,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例如漢字簡化運動。在沒有弄清漢字產生髮展規律的情況下刪略漢字的筆劃,肯定會人為地破壞漢字的發展規律。至於漢字拼音化運動,一百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它是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它不符合漢語、漢字的產生髮展規律。漢字中大量存在的象聲(形聲)字,本身就是根據有聲語言產生的表音文字,而且是與漢語最相配的表音文字。要將漢字改成字母文字,是不可能的。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