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二十)
親子關係的溝通技巧
作者 / 張榮豪老師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沒有了解就沒有辦法保持和諧的良好的關係。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人。父母對自己有多了解,就有可能對孩子有多了解。
二十、高品質的親子理念
溝通是與人交往的橋樑,溝通模式也代表每個人的生存姿態。一個人與生俱來就有溝通的需要和願望,其人際關係和生命質量也常常因溝通受到影響。親子溝通的主體不只是父母和孩子,還包括所有的家庭成員。家庭組織中的人際關係、相處模式、溝通方式,因為其交叉性和界限模糊,都可以視為親子關係、親子溝通方式。因此,從家庭的角度分析和調整親子溝通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薩提亞女士是全球知名的家庭治療創始人,被美國著名的《人類行為雜誌》譽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也代表以她的全名——維吉尼亞·薩提亞命名的一種家庭治療模式,又叫「聯合家庭治療」。家庭治療師一種心理治療的新方法,是從家庭、社會等系統方面著手,全面的處理個人身上所背負的問題,幫助每個人發展處健全的自我。
薩提亞溝通技巧,在個人成長尤其是親子關係方面能夠揭示出最深層、最基本的問題。
薩提亞高品質親子關係的理念:
1.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有其目的;我們要會區分開他行為的意圖和結果。
2.父母要把行為和人區分開來,才能以尊重的方式看見行為背後的人。
3.行為是應對的結果,應對 會體現出我們自我價值。我對自己有什麼感受,會在我的應對中呈現出來。
4.求生存是基本的需求,我們在原生家庭中學會求生存,並形成了不同的求生存姿態。
5.我們常常選擇熟悉,而不是舒適,寧可重複痛苦的舊有經驗,而不去尋找不同的經驗。
6.孩子可能覺得求生存並保有愛的唯一方法式順從和配合。
7.原生家庭是我們最早學習的地方。
8.回顧原生家庭的目的不是指責或評斷家人。
9.父母不是孩子的敵人。
10.我們傾向於熟悉的模式,因為這些模式是從潛意識中向我們的成人榜樣學習來的。
11.我們的自我價值觀不論高或低,都是在其中發展出來的。
12.如果三人關係是滋養的,孩子就會發展出高自我價值感,反之亦然。
13.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要符合父母和社會的期待。
14.孩子需要依賴大人的愛、照顧和贊同,才能覺得自己有價值。
15.問題並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
16.改變永遠是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內在的改變仍是可能的。
17.邁向完整的目標之一就是接受父母也是人,並在人性的層面而非角色的層面上與他們相遇。
家長讀後思考:
思考1:以上理念,你對哪一條或者哪幾條有感觸?
思考2:你如何把以上理念運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上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十九)
下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二十一)
作者介紹
張榮豪老師:中國學習能力研究院金牌顧問,專註於親子關係調解,全國家庭教育先進個人,參與並輔助與注意力,記憶力學習能力等青少年素質課程的開辦教學,為上萬的學生家長解決親子,家庭素質教育的難題。
喜歡本篇文章,請隨手點贊,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
手機訂閱號太多,想第一時間看我們更新怎麼辦?置頂「芒果三冥治」,一鍵輕鬆搞定!
推薦閱讀:
※錯誤,沒有必要重複 —— 李鐵軍家庭教育新聞評論 | TIC原創
※自尊與面子
※四歲一個月------被小朋友「欺負」了。
※給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