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2部教師題材電影推介

寫在前面

作者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隨著一年一度的開學季到來,不僅又要看到一批新學生,也要看到一批新教師帶著飽滿的熱情踏入陌生的教室。每當這時候我的心裡就像王曉春先生說的那樣,充滿著不由自主的高興。電影是人類藝術的一種極具張力的表現形式,通過觀影或許能夠給新教師甚至老教師們都帶來一些有益的思考,可惜涉及教師題材的電影本來就不多,站在教師視角寫的影評就更少了,希望這次推介的12部電影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後續的其他精彩教師電影(如《黑板》等)會繼續更新,敬請期待。

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論,所有影片按上映日期排序,我在第一段的影片簡介中不但附上了IMDb和豆瓣的評分,也把評分的人數告訴了大家,方便大家客觀評價影片。此外還羅列了導演和主演的姓名,方便大家「愛屋及烏」地自行拓展搜索。第二段的影片點評純屬個人想法,不代表任何團體的意見,歡迎大家交流討論,但拒絕任何無意義的花式撕逼……文章字數5000+,建議閱讀時間15min,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1.《死亡詩社》,英語片名《Dead Poets Society》,1989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片長128分鐘。導演是彼得·威爾 ,主演羅賓·威廉斯飾演基廷老師。IMDb評分8.0分(評分人數298316),豆瓣評分8.9分(評分人數271901)。

點評:這是一個大學老師的故事,他用文學喚起了一群年輕人對生命意義的重新思考。故事發生在一個大學預科學院,所以影片的背景是精英教育。整部影片基調溫暖人心,但人物和情節的刻畫卻又非常真實,實屬教師題材文藝片中的上乘之作。

基廷老師這個人設開創了後續一系列教師電影的一個套路——優秀的教師往往都是當年精英學生中的「庸才」,應該說對於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所處階級還是認識得很清醒的。當然這部影片也第一次讓當代的許多年輕教師知道了可以坐在、甚至站在講桌上講課(大霧哈哈),不過講真,基廷老師最後如何面對人生挫敗的態度真的是既成熟又文藝,把一個不是傳統「大團圓」結局的尾章收得無比漂亮,但也開創了另一個後續電影中反覆致敬的套路——優秀的教師不是單身就是離異,要麼就是獨居……

片名《死亡詩社》重點在「詩」上面,「死亡」僅僅是一個觸發學生思考人生的詞眼(當然劇中也真的有人死了),喜歡現代哲學和英語文學的朋友會更喜歡這部影片。

2.《生命因你而動聽》,英語片名《Mr.Hollands Opus》,1995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片長143分鐘。導演是斯蒂芬·赫瑞克,主演理查德·德萊福斯飾演格蘭·霍蘭老師。IMDb評分7.3分(評分人數31459),豆瓣評分8.5分(評分人數4332)。

點評:這是一個中學音樂老師的故事,從最初為了養家糊口懵懂就職,到最後桃李滿天下圓滿退休,他經歷了所有老師都會遇到的困難,但也體現出了不是所有老師都具有的堅韌和隱忍。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這群中學生並沒有太多的管理問題,只是在音樂上一竅不通,所以霍蘭老師並不需要在教學管理上下太大功夫,觀影的重點還是放在他如何在學科教學上對學生循循善誘、在個人生活上如何處理家庭和工作的關係,影片的時代背景也為70年代美國人本主義在教育學領域的全面復甦打下了基調。

作為一個難得的善始善終的教師人設,霍蘭德老師應該會得到很多脾氣溫和但又堅韌不拔的邊緣學科老師喜歡。此外,音樂類電影的配樂是很好聽的,當年大學老師給我們播放的時候就是靠優美的樂曲拯救了拍攝年代帶來的渣畫質……

3.《心靈捕手》,英語片名《Good Will Hunting》,1997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片長126分鐘。導演是格斯·范·桑特,主演羅賓·威廉姆斯飾演桑恩老師。IMDb評分8.3分(評分人數668692),豆瓣評分8.7分(評分人數262594)。

點評:這是一個大學心理學教授和淪落為清潔工的天才學生間「亦師亦友」的故事,影片有兩條主線,除了穩重成熟的桑恩老師和桀驁不馴的威爾之間一番心理層面的交鋒,作為配角的數學教授蘭博表現也非常出彩,他慧眼識珠重新發現威爾的過程和他與桑恩同窗、同事生涯的愛恨交織都令人回味無窮。

這是一部涉及心理學操作層面的教育題材電影,但可惜並不涉及心理學對教育學最核心的支持部分——認知學習理論,反而是有一種心理諮詢的感覺,甚至桑恩一度控制不住自己產生的共情體驗,影片非常適合心理學愛好者觀看,此外因為該片涉及大量在成長過程中的友情故事,所以青少年也是不錯的觀影群體,我妹愛得不行……

4.《一個都不能少》,英語譯名《Not One Less》,1999年上映的一部國產電影,片長145分鐘。導演是張藝謀,主演魏敏芝作為角色出演。IMDb評分7.7分(評分人數7114),豆瓣評分7.5分(評分人數80779)。

點評:看過這部電影的估計都要暴露年齡……現在回看會感覺比較「土」、比較low,然而想想中國社會的金字塔形結構,能夠在短短几十年實現義務教育的全面覆蓋和鄉村教育的長足發展,大幅降低的文盲率為轉化龐大的人力資源(或者說負擔)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一個教育人就不由得心生自豪。

魏敏芝就是這麼一個鄉村小學的「全科」教師,她的單純耿直在那個迅猛發展的教育年代獲得了開花結果的機會,她可能不懂「為什麼一個都不能少」,但她有著無比執著的教育情懷,再次印證了教育科學這個尷尬的學科特點——畢竟靠情懷推動的命,連社會科學都很難沾上邊。能把政治主旋律的影片拍得如此文藝范兒,老謀子的功力還是有的。

5.《大逃殺》,英語譯名《Battle Royale》,2000年上映的一部日本電影,片長122分鐘。導演是深作欣二,主演北野武飾演北野老師。IMDb評分7.7分(評分人數146839),豆瓣評分8.0分(評分人數126838)。

點評:估計放出這部影片,很多老師會覺得意外……首先放出警告,這是一部限制級影片,充滿大量血腥鏡頭,不建議學生群體觀看。北野老師在影片中是一個劊子手,但他的一些想法難道從來沒有出現在各位的腦海里?當你被學生欺凌時,有沒有想過反擊和報復?當你任教的學區和班級「爛」得可怕時,你有沒有想過放棄?當你回憶起執教過的「刺頭」學生時,有沒有一種罵髒話的衝動?

如果你經常有這種想法,那麼北野老師的言談舉止一定能夠撬動你內心最隱秘的部位。我一向把《大逃殺》看做教師師德的一個測謊儀,觀影之後的反思以及反思帶來的後怕,會讓一個老師充分認識到教育法制建設的必要性——人的理性在極端情境下脆弱得超乎想像。這部影片雖然殺戮色彩過重但依舊好評如潮的原因是它的原型實在太著名了,它就是威廉·戈爾丁的代表作《蠅王》。認為平時自己鐵石心腸的「嚴父」型教師必看影片,時時刻刻給自己敲響警鐘。

最後說句題外話,這麼血腥的片子配樂出奇好聽,得獎無數。有很多甚至是沒改編過的德奧古典音樂直接拿來就用,音樂愛好者觀影時會感到很熟悉親切(不看流血鏡頭的話)。

6.《老師你好》,英語譯名《Teacher Kim Bong-du》,2003年上映的一部韓國電影,片長117分鐘。導演是張圭成 ,主演車勝元飾演金奉斗老師。IMDb評分6.7分(評分人數246),豆瓣評分7.0分(評分人數527)。

點評:難得放部韓國電影,因為很多情節實在是沒頭沒腦,不過說真的評分有點過分了……這是一個因為師德問題被從城市重點小學「下放」到快要被撤併的鄉村小學的男老師的故事。影片的視角很有趣,別的影片講的多半是老師怎麼讓學生「浪子回頭」的,這片子卻講了一個學生怎麼讓老師「改頭換面」的故事。我還記得當年自己對這部片子的評價,「影片中美好的都很虛幻,醜惡的卻很現實」。

從一開始索取學生家長紅包開始,金老師做出了一系列讓人大跌眼鏡的行為,泡夜店、酗酒抽煙、消極上課、別有用心的家訪、惡意導致學校撤併……雖然影片人設很典型,但其中每一個行為好像在我們身邊的同事身上都有所體現吧?該片更是男老師必看影片,很現實地描述了教師這個職業中男性角色面對物質社會誘惑的一系列尷尬和無奈。

7.《放牛班的春天》,法語片名《Les Choristes》,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國、義大利、瑞士合拍音樂電影,片長96分鐘。導演是克里斯托夫·巴拉蒂,主演傑拉爾·朱諾飾演克萊門特·馬修老師。IMDb評分7.9分(評分人數47454),豆瓣評分9.2分(評分人數448556)。

點評:這是一部幾乎沒有爭議的名作,講述了一個懷才不遇的音樂教師在上世紀50年代的法國鄉村學校雖然短暫但卻影響深遠的執教生涯。這所學校有些類似於矯正不良行為和接收留守兒童的收容所,所以馬修老師一開始只能專註於學生管理,抽空教教音樂,然而他很快發現這個邏輯關係好像反過來效果更好,音樂再次成為神奇的催化劑。

影片格調輕快悠揚,除了優美的配樂,馬修老師面對挫折的「中二」,呃,幽默精神很具有感染力,能把如此沉重的素材演繹得那麼歡脫,平時就喜歡馬伯庸馬親王那種寫作風格的讀者看這部影片一定沒錯。人物刻畫非常立體,就連校長你也沒法說他是個「壞人」,但是那個合影中消失的學生卻成為唯一的遺憾所在,關於這個角色的藝術處理上存在著巨大爭議,大家可以見仁見智。

8.《熱血教師》,英語片名《The Ron Clark Story》,2006年上映的一部美國、加拿大合拍電影,片長86分鐘。導演是蘭達·海恩斯,主演馬修·派瑞飾演羅恩·克拉克老師。IMDb評分7.7分(評分人數7898),豆瓣評分7.8分(評分人數3791)。

點評:這是一個青年才俊型中學教師的勵志故事,雖然政治宣傳的味道很噁心人,但是好在克拉克老師這個原型比較過硬,所以看看也是無妨。故事發生在美國教師題材電影泛濫的地方——「城中村」。時間跨度不大(畢竟克拉克28歲就譽滿全美),案例多而鮮活,但是有生拼硬湊的趕工嫌疑,不過還好我大馬修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整部影片,雖然真的是比《老友記》那時候老了好多(又暴露年齡了大霧)。

年輕老師可以把這部片子當成一個工作狂養成記觀看,其間克拉克遭遇的感情危機還有生病時的「遠程授課」所反映出近十年方興未艾的「微課」理念,都是比較有借鑒意義的。建議此片配合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併閱讀,感受一下這兩個全美最佳教師幾乎迥異的教學方法,會對「補差」式的教學有更全面的了解。

9.《自由作家》,英語片名《Freedom Writers》,2007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片長123分鐘。導演是理查德·拉·格拉文斯,主演希拉里·斯萬克飾演愛林·格魯維爾老師。IMDb評分7.5分(評分人數56409),豆瓣評分8.5分(評分人數11032)。

點評:新教師完美離婚,呃,不對,是成長案例。愛林老師的人設幾乎就是克拉克老師的娘化版,連婚姻破裂都很像,但兩片還是有較大不同的。愛林的學生所處的環境更加暴力,因為加入了「種族歧視」這一歷史性敏感(現在是「政治性正確」)話題。此外愛林的抓手並非克拉克那樣的高效率機械訓練,而是寫日記這種看似人畜無害的行為,雖然影片整體發「虛」,但是結合我自己與同事的教學經驗,寫自己這種看起來小兒科的手段,確實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優秀班主任往往是語文教師的原因,他們有一個批起來簡直最麻煩但是育人效果卻最好的作業——作文。

10.《超脫》,英語片名《Detachment》,2011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片長97分鐘。導演是托尼·凱耶,主演阿德里安·布洛迪飾演亨利·巴赫特老師。IMDb評分7.7分(評分人數62505),豆瓣評分8.8分(評分人數165310)。

點評:我一般給新老師安利兩部片子,一部是上文中的「放牛班」,用來呈現教育工作者職業幸福感的上限,那麼第二部片子我一定會推薦《超脫》,如果你看完了,沉默了,然後揉揉刺目陽光下疲憊而絕望的眼睛,仍然想要做一個老師,那麼你才算有了真正入職的心理準備。

亨利·巴赫特老師是一個浪人一般的角色,他有當老師難得的天賦(讀心術),但也有一張看透世間冷暖的淡漠臭臉。文學與詩歌再次扮演拯救青少年心靈世界的角色,但也有一種拯救叫做「超脫」(detachment),其實我覺得翻譯成「解體」可能更合適,當然宗教的氣息就淡了很多。

整部影片調子極其壓抑,糟糕的大環境和小環境,糟糕的校長和同事,糟糕的學生和家長,糟糕的家人和朋友,且看高智商但卻有嚴重心理創傷的亨利·巴赫特老師如何應對。魔幻現實主義類型的中學老師,帶著屁股後面趕都趕不走的一群非主流學生,為你展示如何「超脫」。見仁見智的深度思考影片典範,喜歡加繆和愛倫·坡的朋友們觀影會感到很親切。

11.《狩獵》,丹麥語片名《Jagten》,2012年上映的一部丹麥、瑞典合拍電影,片長115分鐘。導演是托馬斯·溫特伯格,主演麥德斯·米科爾森飾演盧卡斯老師。IMDb評分8.3分(評分人數198212),豆瓣評分9.0分(評分人數120459)。

點評:這是一個幼教老師的故事……呃……我在猶豫我到底要不要推介這部片子,畢竟看完以後比《超脫》都懷疑人生……典型的悲劇色彩影片,格調從頭陰鬱到尾,故事背景在北歐的一個幼兒園,因為涉及幼兒性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問題、社群交往等方面內容,所以非常推薦教育管理領域的老師們觀看。這部片子不但告訴我們兒童會撒謊,而且還告訴我們這和他們很可愛一定都不矛盾,而且還還告訴我們問題出在成人之間的不信任上,我麥叔演技簡直滿分……

推薦拓展閱讀:斯潘諾斯在1982年做的催眠實驗,以及林恩在2003年對誤導記憶的進一步研究,看後簡直耳目一新,徹底刷新你對「人證可靠性」的看法。

12.《墊底辣妹》,英語譯名《Birigyaru》,2015年上映的一部日本電影,片長117分鐘。導演是土井裕泰,主演伊藤淳史飾演坪田老師。IMDb評分7.5分(評分人數1436),豆瓣評分8.1分(評分人數138948)。

點評:完全被片名毀了的中等影片代表作,翻譯老師信達雅,沒毛病……影片講述了一個原本已經放棄學習的女孩兒在補習班老師不懈鼓勵和科學指導下最終考上慶應大學的故事,雖然是老套的「學渣逆襲」劇情,但是好在視角獨特(輔導班視角),可以在體制外更加犀利地展現中日韓目前水深火熱的考生群體生活。同時除了坪田老師對沙耶加的持續鼓勵(鼓勵不難,持續才是最難的),影片還提供了很多挽救「失足」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影片中主要是語法和歷史這類文科內容),還算是製作得比較良心了。最後我就想問一下,坪田老師你這麼賣力地給慶應打軟廣真的好嗎……


推薦閱讀:

影片《海上鋼琴師》中1900斗琴的時候為什麼哭了?
《九品芝麻官》有哪些穿幫鏡頭?
怎麼評價《雄獅》?
電影《雪國列車》講了什麼故事情節?
《戰狼2》全集在線觀看吳京是誰?

TAG:教師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