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糧食生產受乾旱影響將減產 我國庫存大米和玉米能銷售過去嗎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歐洲委員會的聯合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在2017年的糧食生產,包括主食類大米、玉米、土豆和大豆,都受到了持續許久的乾燥天氣的嚴重影響,威脅到了朝鮮很大一部分人口的食品安全。根據糧農組織,今年朝鮮人民共和國國內主要農作物生產地區在四月到六月的降雨遠低於長期降雨平均水平,嚴重破壞了生產活動,破壞了2017年主要作物收成。
話說,現在我國正在大力去庫存,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每周都掛出大量的庫存糧,其中有不少還是2012年、2013年產的,比如最低收購價稻穀(2013年)競價交易、國家臨時存儲玉米(2012年及以前和蓆茓囤儲存)定向競價銷售交易,甚至還有2009年產的托市小麥。
而在近期公布的交易結果來看,顯然國內糧食企業並不太喜歡這些庫存的高價糧。據悉7月20日跨省移庫小麥交易成交率僅為8.34,而7月21日最低收購價稻穀(2013年)交易更是低至2.7%,同期,7月21日中儲糧委託包干銷售玉米交易成交率雖達到55.8%,但其中2013年產的只有19%。
每日糧油在上一篇文中說了,一般糧食一旦作為陳化糧,就只能作為廉價的工業用糧了(詳見:養殖業看過來:從專業角度看為何飼料企業不採購陳化糧(玉米)),從目前國家拍賣的情況來看,顯然糧食標準還處在可控的範圍內,但如果再保管下去呢?不但要繼續消耗大量的國家財政(保管糧食國家需要對相關企業支付保管費),更關鍵的是還有變成陳化糧的風險,到時候可就難弄了!
如果我們能低價出口或者處理掉這批糧食,短期看是虧損的(因為高價收、低價賣的緣故),但從長期來看,一是節約了大量的倉儲保管費用、二是又能給新糧或者說優質糧騰出足夠的保管空間、三是能夠回收過來一部分現金,降低貸款利息成本、四是能滿足社會上一些低成本劣質糧的需求,可謂是一舉多得。
推薦閱讀:
TAG:糧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