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你說人話好不好,我聽不懂!
我們發現,很多時候,別人我們對別人說的話是100%,而別人理解你的只有50%,甚至練50%都沒有。從而我們就抱怨別人理解能力比較差,然後帶著心塞的心情,又把自己的話,用另一種表達方式,講述了一遍,這時候發現,別人好像能理解80%了。所以你沾沾自喜,堅定認為就是別人理解能力差。
其實,我們重新思考一下就會知道,當我們把同樣的意思表達第二遍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去除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辭彙,用比較簡單的辭彙去替換。例如我以前當店長的時候,開會的時候總會講到:
我們要提高門店的服務質量,提升顧客體驗。(員工的反應是:N臉懵逼)
這句話裡面,有兩個比較抽象的辭彙:服務質量、顧客體驗。如果改成以下的表達: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把各自專櫃打掃一遍;顧客進來的時候做好三米原則;談判的時候,可以給顧客遞上一杯水;顧客買單的時候,親自帶著顧客到收銀台。(員工的反應是:明白怎麼做了)
這樣把抽象的辭彙,替換成「打掃專櫃」、「做好三米原則」、「給顧客倒水」等具體動作,員工的理解程度至少達到80%以上。
當然,在網路辭彙不斷發達的時候,出現了很多不忍直視的歧義,看看下面的段子:
從前:喜歡一個人。(喜歡一個女生)
現在:喜歡一個人。(喜歡單身)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越多越好)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越少越好)
剩女的原因一:誰都看不上。(自己看不上別人)
剩女的原因二:誰都看不上。(別人看不上自己)
類似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強迫自己判斷是否有歧義,並且換成清晰無歧義的表達,不要讓傾聽的人去猜,現在每個人都很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猜你的意思,特別是你的老闆。
同樣的,多義詞的出現,也容易讓別人曲解你的意思。這點在我們高考的時候,體會應該是最深刻的!!!
一個「故」,在文言文裡面,可以有幾種意思:
①舊的(溫故而知新);②原因(問其故);③特意(故使人問之);④所以(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當然,在現代文裡面,也有很多多義詞。看一下下面的段子:
領導:你這是什麼意思?
小明:沒什麼意思,意思意思。
領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
小明:小意思,小意思。
領導:你這人真有意思。
小明: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
領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明:是我不好意思。
這是網路上一個比較火的段子,裡面「意思」有好幾個不同的意思,需要我們聯繫上下文去理解。當有人總是含糊其辭,一段話裡面包含很多的「多義詞」的時候,說明這個人肯定是做了什麼虧心事或者壞事了。
當然,我們沒辦法去改變別人的說話習慣,對於別人的話語,自己能慢慢聽懂別人的「話中話」,做出最正確的回答,這大概也是情商的一部分。而從自身出發,就要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說出讓別人能輕鬆聽懂的「人話」,注意,是讓別人輕鬆聽懂,而不僅僅是讓別人聽懂。
推薦閱讀:
※一名月入5萬的信貸經理是如何煉成的?
※職場:道德經教給我們的職場智慧
※我眼中的財務云:初入職場如何學習問題、解決問題
※信貸員一定要告訴客戶的信審潛規則!
※學點職場心理學 與領導良好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