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生大學:寫不出文章,就用這5招!

大家好!

從去年開始,截止到今天,我在自己的公眾號發布了 25 萬字,日記 12 萬字,再加上入職後的 6 萬字,一共碼了 43 萬字,算是一個小小的里程碑吧。

前段時間,有同學跟我說想要動筆寫作,卻不知如何開始。那麼今天,我想把自己寫作至今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篇文章主要分五個部分:

1. 打破寫作魔咒

2. 寫作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3. 寫作時你需要注意的事

4. 寫作後你必須做到的事

5. 通過寫作,我得到了什麼

(溫馨提示:文章較長,還望大家多些耐心。)

打破寫作魔咒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指的並不是事情真的有多難,而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其實,寫作這件事兒就跟吃飯、喝水是一樣的。它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千萬不要對寫作抱有恐懼心理。

如果說一開始,你不知道自己想寫什麼、該怎麼寫,那我建議你從寫日記開始。

最初,你可以記錄日常的行為,流水賬也沒關係。比如說:

今天,晴。

早上睡過頭了,在公司附近買了一個煎餅。

中午休息的時候,去外面買了個甜筒。

晚上去麵館吃了一碗牛肉拉麵。

完啦。

這樣的日記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寫得出來,很簡單,對不對?

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看似很簡單的事,因為每一件小事背後都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寶藏。

即便是流水賬,也有它的價值。流水賬寫得多了,你就會不自覺地開始加入自己的感受。

然後,你的日記就會變成這樣:

今天,萬里無雲,難得沒有霧霾。

早上睡過頭了,心裡有些忐忑,萬一遲到了怎麼辦?只好在公司附近買一個煎餅,囫圇吞下就趕著上班了。

中午休息的時候,心血來潮,去外面買了個甜筒,躲在樓下吃完了才上去,生怕被別人發現。

晚上去麵館吃了一碗牛肉拉麵。呸!真難吃!下次再也不去他們家了。

你看,同樣的事情,把自己的感受加進去,就變得不一樣了。

這就是開始寫作最簡單,也最直接的辦法:

流水賬+感受+思考+反省=日常寫作。

如果你想要寫作,卻不知從何下手,就從寫日記開始吧!

寫作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一篇文章是先有標題還是先有內容?

我的答案是:先有觀點。我們說的觀點,其實就是整篇文章的主旨、立意

通俗點說,就是這篇文章想要表達什麼,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以這篇文章為例,我想要表達的是:

通過分享自己寫作的經驗,鼓勵更多的人開始寫作。

如果在動筆之前,你自己都不知道要寫些什麼,又怎麼能讓讀者有興趣讀下去呢?

以寫作對象來分,我覺得可以把寫作分為兩種:一種是寫給自己嗨的,另一種是寫給別人看的。

所以,請務必在動筆之前,想明白你寫作的對象。

如果是寫給自己的,隨心所欲,你開心就好;如果是寫給別人的,想要獲得他人的認同、讚賞,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了。

通常來說,一篇文章得以被認同,要麼有用,要麼有關。

有用,指的是以乾貨、工具、技巧等為主,讓讀者覺得有直接收穫的文章。比如《這18道雞蛋,讓你半個月早餐不重樣!》、《有前途的人必讀的10本書》、《三招讓你的PPT大不一樣!》。

有關,則是一種認同感,讓讀者產生「是啊,這不就是我嗎?」的感覺。比如《父母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子女的情商》、《這樣的女人剛剛好》、《一個人愛不愛你,看細節就知道》。

此外,《魔鬼經濟學》中提到了關於人類的四種誘因:

1. 經濟動機(金錢)

2. 道德動機(感覺)

3. 社會動機(認可)

4. 追隨動機(模仿)

試著回想一下,那些你曾有過認同感的文章,是否具備了其中一條呢?

接下來,我們要做寫作前的另一件事兒 —— 找靈感!

其實,只要你足夠用心,從生活中產生的想法就足以讓你擁有寫不完的靈感!以下面這個很著名的故事為例: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這個故事,可以有很多結局:

版本1: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 —— 請放下你的無效社交。

版本2:砍柴的學會了放羊,放羊人學會了砍柴 —— 三人行必有我師。

版本3:砍柴人一刀把放羊人砍死了 —— 防人之心不可無。

版本4:砍柴人依依不捨目送放羊人離去 —— 其實,他愛他。

你看,同一個故事,當我們加入不同的元素,就會產生不同的寓意:生活中處處都是靈感,關鍵在於如何發現。

Leo Babauta 曾寫過一篇《31 Ways to Find Inspiration for Your Writing/尋找寫作靈感的 31 種方式》,我覺得很受用,在這裡翻譯成中文跟大家分享一下:

1. 博客:擁有大量來自天南海北的信息,任選一點足矣。

2. 書籍:不同的書會帶來不同的靈感,試著讀一讀你感興趣的書吧。

3. 閑談: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流,從周圍的對話中尋找靈感。

4. 雜誌:不同類型的優質文字,只選讀一篇,也會有所得。

5. 電影:台詞、劇情、情節,都是很好的切入點。

6. 論壇:集思廣益的好地方。

7. 藝術:藝術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靈感。

8. 音樂:音樂產生獨特的靈感。

9. 朋友:與友交談,往往能獲得不同角度的靈感。

10. 社群: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討論。

11.《口袋裡的繆斯》:一本極富靈感的書。

12. 名言:作者也不知道為什麼名人名言會帶來靈感。

13. 自然:回歸自然,尋找本心。

14. 歷史:讀史使人明智,看盡人間百態。

15. 旅行:行萬里路,每一步都是靈感。

16. 孩子:對於沒有結婚的人來說,家庭也是靈感的來源。

17. 運動:感受身體的變化也是獲得靈感的特殊方法。

18. 宗教:有信仰和沒有信仰是截然不同的。

19. 報紙:從報紙中獲得最新的消息。(我覺得這裡可以理解為媒體)

20. 夢境:每一個夢都是神奇的體驗。

21. 日記:堅持下去,足矣。

22. 美味書籤:美國的一個收藏夾網站。

23. 詩歌:學習行文、選詞、押韻。

24. 莎士比亞:最偉大的語言大師。

25. 谷歌:信息茫茫,或者度娘也可以。

26. 隨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27. 頭腦風暴:列出你想到的,也許可以拓展一下。

28. Flickr:虎旗下圖片分享網站。

29. 改變:嘗試用新的角度看世界。

30. 勵志故事:雞湯並非全無價值。

31. 觀察:生活中只缺乏善於觀察的有心人。

另外呢,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記錄靈感的小技巧:我會在微信中置頂自己,把平日里冒出的想法或者看到的好句子,直接寫在微信里發給自己。既方便,還不容易丟。

寫文章時你需要注意的事

有了靈感和立意,下一步就是動筆寫了。

我在寫文章之前,習慣先列出一個框架,把每個部分要闡述的內容自己先理清楚,然後再一點一點把它填滿。

讓我感到神奇的是,這種習慣慢慢形成了一種 —— 套路。

俗話說得好: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其實都是有套路的。

許榮哲的《小說客》中將小說的套路概括為 「七個問題」(彩蛋是我自己加的):

1. 目標(主角想要報仇)

2. 阻礙(他打不過仇家)

3. 努力(找高人拜師學藝)

4. 結果(武功學好了卻打不過)

5. 意外(高人跟仇家是一夥的,於是主角被打落山崖)

6. 轉折(山崖下一個女子救了他,還給了他一本秘籍)

7. 結局(主角神功大成,手刃仇人)

彩蛋(主角發現,跟女子是同父異母的兄妹)

轉折(主角不是親生的)

真——結局(他們依然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而好萊塢電影的套路,則是這樣的:

1. 毀滅世界性的災難

2. 官方束手無策

3. 主角(一般都是無名小卒)陰差陽錯捲入其中

4. 主角歷經磨難獲得成長

5. 主角拯救世界成為英雄

黑格爾說過凡是現實存在的,即是合乎理性的。所以,套路的存在,既不是為了偷懶,也不是為了取巧,而是經歷眾多實踐之後保留下的精要所在。

寫文章的套路很多,適用性也因人而異,今天我主要說說自己用的套路,供大家參考借鑒。

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經常讓我們分析文章結構,這就是最基本的套路:總—分—總

寫作也是一樣:開篇陳述觀點——中間具體論述——最後升華點題。

說來簡單,但是真到了要做的時候,就變成另一回事兒了。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三個字:列提綱。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1. 提出問題

2. 舉出事例

3. 分析論證

4. 得出結論

5. 解決問題

一般來說,我的文章都是由這5個部分組成的。

看起來很容易,其實沒那麼簡單,因為需要我們把所有零散的點串在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

有句話說的是:所有的交流都是提問與回答的集合。

寫作,我覺得就是交流的一種形式。因而,用分析問題的框架就很容易整理出寫作的思路。

理論寫出來,是這樣的:提出一個大問題並分析,然後對大問題中的小問題進行解答,最後整合綜述,得出大問題的答案。

具體操作的時候,可以是這樣的(以雞湯文為例):

1. 提出問題 —— 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嗎?(大問題)

2. 舉出事例 —— 有人堅持努力取得成功,有人半途而廢就沒有成功

3. 分析論證 —— 為什麼堅持的人成功了?放棄的人沒成功?(小問題)

4. 得出結論 —— 成功,不僅需要努力,還要堅持。

5. 解決問題 —— 如何更好地堅持:一、二、三。

這樣,一篇勵志、帶著雞血的雞湯文就出現了。只不過,雞湯文都有個特點,就是喜歡以偏概全,誇大某個因素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在閱讀雞湯文的時候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千萬別被文章的論述帶偏,從而忽視其他因素。

我再舉個具體的例子吧,比方說老闆有個關於職業規劃的課程要推,文案應該怎麼寫呢?

內容是職業規劃,這篇文章的主題就肯定是關於 「方向、目標」。

文章的立意一定是讓讀者感覺到目標很重要!所以,同樣是上面的結構,我們稍微做一些變動:

1. 提出問題 —— 目標和方向重要嗎?

2. 舉出事例 —— 有人樹立遠大目標並取得成功,有人沒有方向終生一事無成。

3. 分析論證 —— 他們的區別在於是否有目標

4. 得出結論 —— 目標和方向太重要了!所以,職業規劃很重要!

5. 解決問題 —— 我這裡有個職業規劃的課程,你來聽嗎?

這樣,一篇商業文案就出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展開來看,文章的任何一個部分都可以當做一個專題細說,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專門研究如何寫文章了。

比方說:標題怎麼寫才會吸引讀者點開?事例(故事)怎樣描述才能打動人?怎樣才能分析得更加精彩?如何升華才能讓讀者產生共鳴?

這些我們有機會再聊,今天就先略過不談。別忘了,套路只是一種表現形式,不足以奉為圭臬。

唯有在習得套路的基礎上不斷實踐,理出適合自己的寫作思路才是關鍵。

寫作後你必須做到的事

我遇到很多人,文章寫完了就算完了,錯別字、誤用詞、不通順、語病之類的通通不管。

我想說的是:這樣,真的不好。

如果只是給自己看,那倒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反正自己看得懂。

可要是拿去給讀者看,不管文章再好,都會因為這些小小的瑕疵、缺陷,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

海明威說:任何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

畢竟,寫作也算是一種藝術創作。作為工藝品,當然是需要經過再三雕琢才能玲瓏剔透,您說對吧?

有人可能會說:我看自己的文章會非常尷尬!

其實,剛開始我也會,但不能不看呀,怎麼辦呢?

我的辦法是文章完成之後,一天之內絕不看第二遍,放在那兒不管它。等到第二天再拿出來看,基本就能切換到讀者視角。除了文章結構是否合理、措辭是否妥帖之類的問題以外,還可能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

然後,在我們修改文章的時候,有這麼幾個點需要注意:

? 有沒有跑題

這其實涉及到最開始的文章立意,當你的立意非常明確的時候,一般不會跑題。

不過,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下,尤其是文中舉出的事例,是不是足夠切題?那些沒什麼關係的例子,能不能改一下?或者直接刪掉?

? 語句是否通順、流暢

我們寫文章的時候是一種感覺,而讀者看文章時是另一種感覺,是否押韻、讀起來是否舒服,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那,如果你看不出來,就試著把文章大聲讀出來。

? 用詞是否言簡意賅

有的作者寫文章時用詞會比較古板,讀者需要想半天才能明白作者要表達的意思。這樣會打斷閱讀的節奏,與其這樣,不如換成更簡單的辭彙。

比如說,「用詞是否言簡意賅」 就完全可以改成 「用詞是否簡練」,對吧?

? 刪去多餘的形容詞、副詞、介詞

當你連續讀自己的文章很多遍之後,你會發現很多詞其實都沒有必要出現,刪掉它們不但不影響理解,還會提升文章的節奏感。

比如說:的、我、我們。

? 一句話只傳達一個信息

如果某句話包含很多信息點的話,請一定記得把它們分開,不然讀者會讀得很辛苦。

不知道你有沒有讀過咪蒙的文字,她的句子就比較短,讀者就比較容易接受。

Gary Provost在《100 Ways to Improve Your Writing》中羅列了幾種增強文字力量的方式。

包括:

  • 使用短語,不要過於嘗試用豪華的文字來延長文章,簡短的文字往往能帶來更大的文字力量;

  • 使用熟悉的話,讓讀者發揮想像力而不是用字典查找詞義;

  • 使用主動動詞,當使用主動動詞時,你的文字將更有力;

  • 使用專有名詞,專有名詞會提供更多信息,也更加有趣,這會使內容更有意義。

他還寫了這樣一段話,用來說明文字的節奏感:

This sentence has five words. Here are five more words. Five-word sentences are fine. But several together become monotonous. Listen to what is happening. The writing is getting boring. The sound of it drones. It』s like a stuck record. The ear demands some variety.

Now listen. I vary the sentence length, and I create music. Music. The writing sings. It has a pleasant rhythm, a lilt, a harmony. I use short sentences. And I use sentences of medium length. And sometimes, when I am certain the reader is rested, I will engage him with a sentence of considerable length, a sentence that burns with energy and builds with all the impetus of a crescendo, the roll of the drums, the crash of the cymbals–sounds that say listen to this, it is important.

翻譯成中文,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字數相同:

這句話有七個字。這裡多了七個字。七言句子沒毛病。但放一起就很平。現在感受一下吧。作者開始無聊啦。絮絮叨叨說不停。如同卡碟唱片機。需要多樣的聲音。

然後我們再來看另一種,字數不同:

聽好。我改了句子的長度,創造出音樂。音樂。文字在歌唱。帶著歡脫的節奏,明快、和諧。先用短句,再用中等的語句。適時地,在讀者精神煥發的時候,我用相當長的長句抓住 TA 的心,一段長句,裹著火熱的能量聲音漸漸變強,踩著鼓點,敲鑼打鼓一樣,引人側耳傾聽,這個很重要。

雖然翻譯得不夠完美,但是相信大家能夠感受到韻律的不同,對吧?

所以,我們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短、中、長句互相結合,這樣會更有韻律和節奏感。

另外,建議大家讀一下由葉聖陶、夏丏尊(第二個字讀miǎn)二位先生合寫的《文心》,裡面講了很多寫作的技巧。

修改文章是一門功夫,也是一個需要不斷精進的技能,我自己也在努力做得更好。

修改,其實就是不斷刪除。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開始是 6000 字,後來花了半天時間,硬生生改成了 2300 字。

除了自己改,還可以找人幫你看,這樣不但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還可以獲得客觀的評價和修改建議,何樂而不為呢?

到這裡,我已經把如何寫出一篇文章的經驗全部告訴你了,總結一下就是:

定立意——列提綱——填內容——改文章。

通過寫作,我得到了什麼

嚴格說起來,我其實是個半路出家的編輯,但也可以說是回到了曾經喜歡的領域。

小學的時候,我就對仿寫句子特別感興趣,每次都絞盡腦汁想要寫出令人驚嘆的句子,寫作文的時候,也冥思苦想怎麼才能寫得更好。

可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就放下了。

去年 3 月份,我有一個朋友從上海回來,跟我說他要開公眾號。

好奇之下,我也開了自己的公眾號,但大部分都在寫自己的碎碎念,所以幾乎沒什麼人看。

雖然反饋很少,但我居然能硬著頭皮天天寫,堅持日更。

去年 7 月,我參加了笑來老師的寫作課。

也不知道是量變引發了質變還是什麼別的原因,我好像突然開竅了,文章也由最初的 「狗屎」 逐漸成為了 「還不錯的文章」。

寫作期間,我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們令我感覺到年齡、職業、收入等都不是差距,因為大家都在為寫出更好的文字而努力著。

2016 年 11 月中旬,新生大學招聘編輯。我很榮幸地通過面試,成為北漂大軍的一員,得以跟讀者溝通交流。

我不想說雞湯一樣的 「堅持就能成功」,畢竟我相信一切努力的結果都來自刻意練習和反饋。

而我自己,在面試前,也被拒了無數的稿件。但是寫作這件事兒,給我帶來的變化,是真實可見的。

2016 年的今天,我還在山溝里教小學生讀英語。

2017 年的今天,我在北京的朝陽區寫字給讀者看。

最後呢,我想說的是:

開始寫作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兒,人人都可以做到,也可以做得很好。

不要因為害怕寫不好就不去寫,因為你不寫就永遠不會進步。只要你開始動筆,就已經邁出了前進的腳步!

既然你有耐心看到最後,我再悄悄告訴你一個關於寫作的秘訣: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人間自有真情在,少點套路多點愛。

當套路不再是套路,就是真正的套路!

千言萬語也敵不過二字真言 —— 走心!

如果你想感動讀者,就先感動你自己!


推薦閱讀:

網路寫作迎合市場還是堅持自我
一個人的死亡
就算生活很平淡,也能寫出好故事
新生大學尹航:我的碼字經 | 七條寫作實用經驗
自媒體話題:為什麼好內容這麼稀少?

TAG: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