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種菇技術暗藏5大陷阱,再不知道,就要中招了!

現在菇友們用上了智能手機,上網方便了,學習技術也容易了許多,這是件好事。但網上技術非常雜亂,必須懂得甄別,一定不能亂學亂用,否則是會出大問題的。經過認真綜合分析,我們把網上種菇技術存在的問題歸納整理為5個方面,暫稱為5大陷阱,現奉送給大家:

陷阱一:不註明技術編寫時間

網上發布的種菇技術,只顯示發布時間,不顯示該技術的編寫時間,很多都是多年前編寫的,有些甚至是10幾年前編寫的,可是從發布時間看,還是現在剛發布的。當時這種技術很適合實際,發揮了很大作用,是個好技術。但10幾年過去了,這些技術都被淘汰了,你如果不知就裡,照搬照用,會犯低級錯誤的。

陷阱二:不註明技術適應地域

每一項種菇技術,都是作者根據當地操作實踐總結而來,所以它有很強的地域特點。作者創作的目的,也多是為了服務當地種菇人,所以一般不註明適應地域。可是被各個網站或自媒體發布到網上後,就流傳到了全國,各地的讀者都可以看到。如果是東北的人,誤用了南方的技術,就不好了。

陷阱三:不註明針對品種類型

現在的網路技術,都是萬能型的,不寫針對的品種類型。不僅是不寫同一個菇的細分類型,有些連菇種大類別也不寫。比如最常見的香菇管理技術,其實香菇有808、9608、135---等等無數個品種,這些品種管理是有差異的,有些技術是針對808的,你用在9608上效果就不好。還有更寬泛的,如食用菌管理技術,食用菌涉及香菇、平菇、金針菇---多去了,你用草菇栽培技術,管理滑子菇估計不行吧。

陷阱四:不註明所適用的栽培模式

即便是同一個菇的同一個細分品種,如果栽培模式不同,管理技術也是有很大差別的。但現在網上的技術,很少註明它這個技術適用哪個栽培模式。比如最典型的香菇轉色技術,棚架模式是不脫袋轉色,地栽模式是脫袋轉色,可網上的技術不管這些,都是說到轉色時怎麼脫袋、怎麼噴水等,這個顯然不適合棚架模式。

陷阱五:乾脆直接存在嚴重的錯誤

現在的網站和各種媒體,發布的技術文章,很少有技術專業人士親自編寫的,大多都是小編們在網路上搜刮來的,小編基本不懂技術,甚至是連常識也不懂,出點錯誤太正常了。細心的菇友,可以看到關於技術文章,帶原創標示的很少。這些錯誤不是小編故意的,是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可是作為學技術的你,看了而且照搬著用了,那就麻煩了。

推薦閱讀:

【市場調研 】 黑河市多處發生大豆菌核病
極飛科技品牌升級,XAG詮釋更高使命
加快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破解經濟融資難題
在互聯網時代,打造爆款的正確姿勢了解一下?
我會種幫您量身定製水溶肥方案

TAG:食用菌 | 種植業 | 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