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信息服務,能為中國汽車贏得尊嚴
這張照片是戴姆勒賓士2016年世界供應商大會的合影,除了騰訊那張亞洲面孔,其他幾乎悉數西方面孔,作為全球第一大新車市場,很快會成為全球第一大存量市場,連給賓士當一級供應商的機會都沒有,這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恥辱。我知道有人會說,我們的中國品牌汽車供應商大會會有不同,其實真去參加中國品牌的供應商大會,雖然大多確實都是亞洲面孔,但看看企業名稱就知道,大多數也都是跨國零部件公司。在傳統汽車零部件領域,我們按照西方的遊戲規則,永遠不可能實現自力更生屌絲逆襲,唯有騰訊這類信息服務提供商,完全不走西方的套路,反而能夠很快在智能汽車服務領域實現突破。
我在2月28日的米級快速定位北斗晶元聯合發布會上說:我們必須藉助中國信息服務的產業優勢,為中國汽車工業贏得話語權。事實上,這個話語權的意思是你能夠和跨國汽車巨頭直接公平談生意,而不是被跨國汽車巨頭的供應商層層盤剝,淪為廉價勞動力提供方。
目前,我們的汽車電子產業基本都是充當汽車產業的三四級供應商。如果不是汽車智能終端迅速普及,消費者壓力迫使跨國汽車巨頭引入信息服務提供商,騰訊也很難進入一級供應商序列。道理很簡單,如果能夠賺錢,幹嘛不給自己人?當然,對騰訊而言,成為主機廠的供應商恐怕也是情非所願,畢竟,在互聯網巨頭眼裡,一幫老頭把持的車企,早晚淪為富士康,眼下給車企當供應商是委曲求全。
在目前汽車產業分工體系下,中國無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在傳統汽車技術領域打敗跨國巨頭,很多人認為不引入外資模仿韓國就能如何如何,這是腦子進水才能得出的結論——全世界這麼多國家,好多都沒有機會引入外資,為何都沒有能力造車?為何只有這兩個喊美國乾爹的國家能造車?對中國而言,只有另起爐灶,才有可能在自己定義的市場里和跨國巨頭公平談生意,否則只能屈辱的賺點兒辛苦錢。
智能網聯汽車很有可能給中國汽車產業一個機會,因為在這個領域,我們可以藉助本土信息服務的優勢,重新設定遊戲規則,努力改變歐洲日本汽車電子巨頭獨佔市場的現狀。過去10年,基於傳統汽車電子路線圖的車聯網帶來了一股歪風邪氣,這股歪風邪氣正把中國汽車產業帶向邪路,按照拷貝歐洲的車聯網TSP路線圖,在未來的信息服務領域,中國本土企業仍然會全軍覆沒,即使是全球第一大通訊公司的中國移動,也得淪為小車企的供應商,這樣一個產業前景難道是中國政府,中國產業界希望看到的結果么?
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們如何在中國市場折騰跨國車企和零部件巨頭?如何通過本土信息服務的標準制定權,把這些跨國巨頭治得服服帖帖?這個路線圖是產業智者需要一起琢磨的事情。如果我們錯失這次產業變革的機會,未來30年,即使中國問鼎全球第一強國,汽車產業也仍然是我們的軟肋,作為汽車產業人,那時候恐怕才是最沒有尊嚴的時候。我想,未來10年,我們汽車人必須用信息服務的話語權對抗跨國車企的傳統汽車技術話語權,在全球供給過剩的背景下,顯然最終的勝利應該屬於我們,我們能夠加速這一天的到來么?讓我們擼起袖子一起來!
推薦閱讀:
TAG:賓士MercedesBenz | 信息服務 | 中國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