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層面、組織層面和產品層面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原則及意義
區域層面的碳排放計算指以地理範圍劃分的,該區域內各種方式直接產生或者吸收的溫室氣體排放總和。其目的就是儘可能反映真實的溫室氣體排放,最為廣闊的區域就是整個地球了,但是因為數據採集問題,這個的準確計算不大可能實現。其次就是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算,通常叫做國家溫室氣體清單,這個層面的計算就非常有參考意義了,國際氣候談判及國內總量控制的時候,一個國家的溫室氣體清單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依據。我國目前一共編製了3次國家溫室氣體清單,分別是1994年、2005年和2012年的溫室氣體清單(正式出版物為《國家信息通報》)。再往下就是省級溫室氣體清單和市縣級溫室氣體清單了。這些清單對於省市一級的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區域碳排放的計算方法主要是參考IPCC發布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簡稱《IPCC》)來進行計算。主要是分能源、工業過程和產品使用、農業、林業和其它土地利用、廢棄物這幾個部分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算。一般區域碳排放計算都不涉及到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的概念因為都是直接排放(《IPCC》中也未提及間接排放)。但是我國有做省級和市縣級溫室氣體清單的需求,其中電力的間接排放又是影響非常大的部分,所以在計算是把電力間接排放也考慮了。
組織層面的碳排放計算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就是企業的碳盤查。組織層面的碳排放計算相對於區域層面的碳排放來說,更注重的是該組織因為生產活動應當承擔的碳排放範圍,因為在這個範圍內的碳排放只有該組織才能通過實施減排活動來減少。這就方便國家實施總量控制時對碳排放的責任歸屬進行劃分。
組織層面的碳排放計算方法最早源於WRI發布的《溫室氣體議定書》及隨後的ISO14064,當然後來就轉化為國內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組織層面的碳排放計算方法跟區域就不大一樣了。它分為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其中直接排放又包括能源排放、工業過程排放和廢棄物處理排放,間接排放包括外購電力和熱力的排放。每個行業的計算方法根據其特殊工藝有一些差別但總體來說差別不大。其中對於重要組成部分的外購電力間接排放,實際產生的排放在發電廠,為什麼要用電企業來承擔呢,因為這部分的排放只能通過用電企業通過各種方式來減少,電廠是幫不上忙的。按照碳排放的責任歸屬劃分的話,就得劃分給用電企業。
產品層面的碳排放計算就是產品的碳足跡了,這個詞也是說了很多年了。而計算產品碳足跡的目的一是引導消費者低碳消費,二是促使產品整個產業鏈進行減排。蘋果手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然而雖然產品碳足跡的影響範圍如此之廣,但都是屬於間接影響,涉及到個人消費的碳排放很難進行量化約束,所以在總量控制方面通過產品碳足跡來搞點制度不大現實,沒有政策支持的東西當然也不受企業待見,目前在減排方面屬於冷板凳選手。
產品層面的碳排放計算方法主要是基於產品從搖籃到墳墓全生命周期(LCA)的排放進行計算。目前國內沒有相關指南,國外的主要參考資料包括BSI的《PAS2050-商品和服務在生命周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評價規範》和WRI的《Product Life Cycl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以及ISO14067。產品碳足跡的計算也沒有什麼直接排放間接排放的概念了(或者說全是間接排放),其計算的主要流程為:設定功能單位,過程圖繪製,系統邊界設定,單位流程設定,數據收集和計算。產品碳足跡的計算很依賴基礎產品的碳足跡資料庫,目前我國官方還沒有明確這個事情,川大在這方面資料庫的研究算是走在我國的前列,但始終沒有政策支持難以推廣使用,這也是制約產品碳足跡業務在我國發展的原因之一。
推薦閱讀:
※台灣綠能喊假的,大陸來真的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什麼?搜索引擎會帶來碳排放嗎?
※【波恩觀察第三彈】不出錢的主席國斐濟為談判帶來了什麼
※為中國的低碳發展擔憂-關於電網排放因子的感悟
TAG:碳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