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筆記 | 如何閱讀哲學

公眾號閱讀: mp.weixin.qq.com/s?

亞里士多德說,哲學始於懷疑

就像孩子總是喜歡問一些終極問題:

  • 「為什麼會有人人類?」

  • 「這個世界最初是什麼樣子」

  • 「我們從哪裡來?「

這些我們孩提時代的好奇心正是尋找真理的途徑,他們的提問也正是哲學家們思考的領域。

1

哲學家提出的問題

  1. 「有」或「存在」問題

    存在與不存在的區別在哪裡?

    所有存在事物的共同點是什麼?

    每一種存在事物的特質是什麼?

    事物存在的方法是否各有不同 — 各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是否某些事物只存在心中,或只為了心靈而存在?

    而存在於心靈之外的其他事物,是否都為我們所知,或是否可知?

    是否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具體的,或是在具體物質之外仍然存在著某些事物?

    是否所有的事都會改變,還是有什麼事是永恆不變的?

    是否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必要?

    還是我們該說:目前存在的事物不見得從來都存在?是否可能存在的領域要大於實際存在的領域?

    哲學家在探索存在的特質與存在的領域時,這些都是他們會提出的問題。但是回答起來卻並不容易,甚至很難。

  2. 有關改變的問題

    改變所牽涉到的是什麼呢?

    在每一個改變的過程中,是否有什麼堅持不變的東西?

    以及這個堅持不變的東西是否有哪些方面還是要遭逢改變?

    當你在學習以前不懂的東西時,你因為獲得了知識而在某方面有了改變,但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是同一個人。否則,你不可能說因為學習而有所改變了。是否所有的改變都是如此?

    對於生死這樣巨大的改變—也就是存在的來臨與消失—是否也是如此?

    對一些不太重要的改變,像某個地區內的活動、成長或某種質地上的變動來說,才如此?

    不同的改變到底有多少種?是否所有的改變都有同樣的基本要素或條件?

    是否所有這些因素或條件都會產生作用?我們說造成改變的原因是什麼意思呢?

    在改變中是否有不同的原因呢?

    造成改變—或變化的原因,跟造成存在的原因是相同的嗎?

    哲學家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是從注意事物的存在到注意事物的轉變,並試著將存在與改變的關係建立起來。再強調一次,這些問題並不難說明及理解,但要回答得清楚又完整卻極不容易。

  3. 必然性與偶然性

  4. 物質與非物質

  5. 自然與非自然

  6. 自由與不確定性(indeterminacy)

  7. 人類心智的力量與人類知識的本質及範圍

  8. 自由意志

    以上是思辨性或理論性問題

還有:

  • 善惡

  • 義務與責任

  • 美德與罪行

  • 幸福與人生目標

  • 人際關係與社會互動

  • 公理及正義

  • 禮儀與個人關係

  • 美好的社會

  • 公平的政府

  • 合理的經濟

  • 戰爭與和平

等等

我們所討論的兩種問題,區分出兩種主要不同的哲學領域。第一組,關於存在與變化的問題,與這個世界上存在與發生的事有關。這類問題在哲學領域中屬於理論或思辯型的部分。第二組,關於善與惡,好與壞的問題,和我們應該做或探尋的事有關,我們稱這是隸屬於哲學中實用的部分,更正確來說該是規範(normative)的哲學。

2

現代哲學與傳承

第一順位問題:

(現代哲學家認為他們無法解決,幾乎放棄)

世上存在及發生的事情,人類該做該追求的問題

第二順位問題:

(現代哲學家認為可以討論)

回答第一順位問題的思考模式、語言表達等

3

哲學的方法

哲學就是一種思考,別無他物。

當然,你並不是在茫然空想。真正好的哲學並不是「純」思維—脫離現實經驗的思考。觀念是不能任意拼湊的。

回答哲學問題,有嚴格的檢驗,以確認答案是否合乎邏輯。

整體來說,除了這些可能會產生的困擾之外,缺乏科學知識的缺點並不影響到哲學經典作品的本身。原因是當我們在閱讀一本哲學書時,所感興趣的是哲學的問題,而不是科學或歷史的問題。在這裡我們要冒著重複的風險再說一次,我們要強調的是,要回答哲學的問題,除了思考以外,別無他法。

4

哲學的風格

雖然哲學的方法只有一種,但西方傳統中,偉大的哲學家們至少用過5種論述風格。

  1. 哲學對話

    柏拉圖 《對話錄》(Dialogues)

    懷特海言:全部西方哲學,不過是柏拉圖的註腳。

    希臘人也說:無論我們想到什麼,都會碰到柏拉圖的影子

  2. 哲學論文和散文:

    亞里士多德 《物理學》、《形上學》(Metaphysics)、《倫理學》、《政治學》、《詩學》

    都是純粹的哲學作品,是理論和規範。

    《靈魂論》

    混合了哲學理論和早期科學研究

  3. 面對異議:(中世紀發展的哲學風格)

    聖托馬斯 阿奎那 《神學大全》

    它分成論文、問題和決議。所有文章形式都相同。先是提出問題,然後是呈現對立面(錯誤)回答,然後演繹一些支持錯誤回答的論述,然後以權威性的經文(通常摘自聖經)來反駁。最後阿奎那提出自己的回答和解決方案。

    從對立與衝突中,讓真理逐漸浮現,這是中世紀非常盛行的想法。

  4. 哲學系統化:(17世紀出現)

    笛卡爾 基本上,他嘗試為哲學披上數學的外衣,給哲學系統的框架組織,就像2千年前,歐幾里得為幾何學所做的努力。

    斯賓諾莎《倫理學》(Ethics)

    用嚴格的數學方法來表現,其中有命題、證明、系理、引理、旁註等。

  5. 格言形式:(沒有前四種重要)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 Spake Zarathustra)

    之所以興起,是因為西方讀者開始對東方哲學感興趣,而它們多是格言形式。

5

閱讀哲學的提示

  • 理清你的思緒

  • 關於神學的重點

  • 如何閱讀經書

閱讀哲學最重要的規則就是積極主動地思考,像哲學家一樣論證你的觀點。

·END·

weixin.qq.com/r/QjpAWA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讀書筆記-泉鏡花《和歌燈》
諾獎得主是怎麼用腦的?從暢銷全球的《思考,快與慢》中找答案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讀書報告
《我不過低配的人生》讀書筆記
《窮查理寶典》:巴菲特的人生導師是如何思考的

TAG: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