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以「人」為本,切記急功近利!和CEO看順眼很關鍵!
曾之傑
職位: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高級董事總經理及創業投資部門主管
投資階段:擴張期、成熟期
投資領域:移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活消費、硬體電子商務
投資案例:噹噹網、拓維信息、芯晟半導體、高德軟體、阿里巴巴、新浪、中特物流等
「我經常鼓勵大家去創業,因為人的一生很短暫的。如果現在不去嘗試,恐怕以後就永遠沒有機會了。機會不見得總有,機會來臨的時候一定要牢牢把握。」中信資本高級董事曾之傑說。
1968年出生的他,滿頭灰發,語速緩慢,神色平和,舉手投足不急不迫,雍容大度。
48歲的年華,25年的職業投資生涯,曾之傑的人生精彩、傳奇!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噹噹網、高德、新浪、順豐、芯晟半導體等都是曾之傑的妙筆生花之作,但這些過往無法滿足他的投資饑渴,他依然戰鬥在投資第一線,衝鋒的身影依然那麼年輕,身手還是一如當年般矯健。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希望能夠投中像阿里巴巴那樣偉大的公司。
那麼,在他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精彩的投資經歷呢?他又是如何看待當下的投資市場的呢?對待創業者,他又有什麼話要說?今天,就跟著金牌顧問一起來聆聽這位風投領域領軍人的感悟和分享吧!
一、 見證創業投資從零到百花齊放
上世紀90年代,從日本學成歸來的曾之傑,在香港中信泰富經歷了兩年短暫的工作後,又隨著當時的留學潮走出國門,就讀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
在那裡,他第一次接觸到了風險投資。
而在當時的美國,風險投資已經有了30年的歷史。許多高科技公司,包括微軟蘋果這樣巨頭的崛起背後都有風險投資在支撐。
從商學院畢業後,曾之傑沒有選擇創業,而是像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中國人一樣選擇進入跨國公司工作,因緣際會,他進入了當時著名的風險投資基金——華登國際。十幾年前,它是中國最大的外資風險投資基金,這也是曾之傑創投生涯的開端。
當時,風險投資還是一個非常「陽春白雪」的領域,從業人員很少,基金有限,能接觸到的需要融資的企業就更少了。但這並沒有讓他望而卻步。
在美國華登國際工作的7年,曾之傑很快完成了合格創投人的蛻變。期間陸續參與投資了包括噹噹網、高德、愛康國賓等耳熟能詳的成功案例。
回國之後加入中信,曾之傑更是憑藉自己深入的探索和長久的歷練,堪當大任,在工作中應付自如,掌控全局。
十幾年過去了,曾之傑從華登國際到中信資本,毫無疑問見證了中國創業投資從「零」起步發展到今天百花齊放的盛況。
「如今,中國資本市場有了大的發展,從主板開始,後來有了中小板、創業板,甚至新三板,與十幾年前的情景不可同日而語。」曾之傑說。
二、 風險投資幾大原則
1.投資切忌急功近利——中國手機動漫第一股
曾之傑強調,「過去的十年,尤其是近幾年創投行業太浮躁了,各種各樣的資金搶各種各樣的項目,導致很多項目估值出現泡沫。現在很多投資人過度追求短期效益,投資後迅速把下一輪的估值升上來,謀求短期退出。這些急功近利的行為對企業毫無益處,也影響了創業團隊的判斷,如果真想把這個行業做大做好做紮實,除了滿足資金上的需求外,更多的是需要在戰略上下功夫。投資人和團隊都應該把心靜下來,從更高的、產業發展的角度認真研究,真正培養出能夠有顛覆性技術的優秀企業。」
對於投資人來說,投資一家企業其實蘊含著很深的學問,尤其當企業估值高低起伏時,投資人很難準確評估。但曾之傑經過長時間的商海搏擊,早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已經能夠嫻熟地辨明優劣良莠。
早年曾之傑投資過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拓維信息,這家公司成立於1996年初夏,主要業務是電子商務應用開發與推廣。
2003年公司開始涉足無線增值業務,形成了涵蓋2G到2.5G及准3G通信網路下的完整產品體系。2008年公司在中小板上市,被譽為「中國手機動漫第一股」。
但在投資初期的時候,公司有的只是一個概念,在曾之傑的幫助下公司業務不斷拓展,涉及文化創意類產品、移動電子商務、移動教育,已成為在全國29個省市區擁有分支機構的移動互聯網公司。
當初曾之傑看中的其實就是這個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1996年互聯網在中國剛剛興起,電子商務正如火如荼,拓維信息當時的商業模式正好契合了那時的市場環境和氛圍。
而2003年,無線增值業務又成為那時的一個熱點。
這就是投資的價值所在。
2.堅持以「人」為本,兩大投資需考慮的問題
在經營、管理風投企業過程中,曾之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說到投資需考慮的因素,曾之傑談到了兩點:
(1) 彼此「看順眼」很關鍵
「其實最令我焦慮、最重要的還是判斷這個人是不是值得我投的一個人?這個人是不是值得我信任的人?」曾之傑說,很多時候,事情的成功與失敗都是人做出的。所以每投一個案子,一定要跟CEO之間互相看著順眼,這很關鍵。
同時,要多維度、多角度考察創始人以及團隊其他成員的熱情、激情、執著、學習能力、心態是否開放、親和力、大局觀等要素。
曾之傑透露這麼多年下來,他的朋友圈子裡很多都是原來投過的CEO,雖然項目退出了,他也會儘可能地多任一屆董事。
(2) 投資的業務需對社會有益
曾之傑說:「如果我們投這些錢,帶動這個公司做這件事情,對社會的發展、對人的幸福能夠帶來幫助,我們就要盡我們所有的力量去投入。」在他看來,投資最看重的是這個企業的社會價值,對社會發展有幾分價值,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投資人投入多少資金。
2015年上市的中地種畜就是曾之傑主導投資的,它通過對奶牛的集約化飼養,徹底杜絕了三聚氰胺等抗生素的危害,讓奶製品越來越安全,越來越乾淨,如今已悄悄成為國內排名前五名做乳業的企業。
同年上市的亞美煤層氣又是曾之傑的一大力作。它無疑是新技術對傳統行業改造新生的一個經典例子:該公司把傳統的煤層裡面的氣體提取出來,既減低了煤礦的風險,又有效利用了資源。煤層氣屬於新能源和清潔能源。
如果之前還不了解曾之傑的投資偏好,那麼這兩大投資案例就已經很好地詮釋了。曾之傑看到這兩家企業的社會價值,以及巨大的市場份額,再加上企業本身的知名度,都讓他確信投資的價值巨大。
三、消費品是未來的「大餐」
在曾之傑看來,中國消費者的滿意度低,這意味著未來的市場機會很大。但問題在於線上線下過於雷同。投資人應當更多關注消費企業的品牌成長。
而且,如果仔細看中國的消費市場,觀察每一個細分市場,會發現其實集中度非常低。根據當前的數據,第一,中國現在在建的購物中心的量和歐洲的存量是一樣的;第二,中國電商的成長率大概每年在30%左右的速度在走。在他看來這對今後十年、二十年整個消費包括零售的大格局,其實中間有很多值得想的問題。
曾之傑也毫不避諱地說,目前還沒有投到他心目中偉大的公司,除了之前投的電商中的阿里,還有順豐之外,中國現在還沒有出現很了不起的品牌,不過也許這只是一個階段。
另外,在他眼中消費公司想要生存下去必須具備四大要素:
1.要牢牢的抓住消費者的信息,積累下有用的數據;
2.必須做成全國性的品牌,形成全國的統一市場;
3.網上渠道至關重要。線上的成長率遠遠大於線下;
4.消費企業必須具有差異化產品,只是同質化去複製很難生存。
四、互聯網是最公平、最沒有壁壘的行業
一直以來,曾之傑對於「風口」有自己獨到的思考。
在他看來,技術熱點會轉移,但是下一個大浪會在哪一個領域裡發生,不是投資者可以輕易判斷的。
他只認準一點,能夠提高社會效率和改善生存環境的技術,就肯定會是下一個風口,「比如現在環境的壓力很大,霧霾讓人們對經濟發展的代價產生思索,那麼與環境相關的技術無疑就是下一個風口。」
不過,他又直言,雖然自己不是什麼「算命先生,無法準確預測下一個風口在哪」,但他也有自己的判斷。
「從中國整個經濟格局、社會格局來講,還是會在TMT領域,因為互聯網這個領域是相對最公平、最沒有壁壘、最扁平化的,任何人有相對平等的機會。只要有下一代顛覆性的產品出現,可能產品、理念、基因完全不同,打破現有格局也不是不可能。」他說,即使是類似於Facebook等火熱的社交工具,也將面臨產品老化,甚至幾年內就會被顛覆。
再加上互聯網領域周期性強,更新快的特點,不可能永遠只會被少數幾個公司壟斷,這種情況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肯定會出現下一代,只要下一代顛覆性產品出現,打破現有格局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五、 創業者和投資者是一對孿生兄弟
曾之傑認為,創業者和投資者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離開了任何一個談另一個似乎都沒有意義。曾之傑欣賞那種從零開始的創業者,能吃苦的創業者。事實上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勤奮和吃苦。他就是這麼一路走過來的。
「我們既投資傳統企業,也投資互聯網企業。」在他眼中投資其實真正看重的是企業的本質,既要與時俱進,又要有「匠人精神」,好比「日本式」的「迂腐」與堅持。
作為一個投資人,曾之傑說「不贊成把一些時髦的概念給堆砌起來,尤其是中小企業、傳統企業的核心是領導人的管理能力和匠人精神,他希望創業者能夠靜下心來雕琢產品。而互聯網只是一個技術手段,拼到最後還是要有一個匠人精神在其中。除此之外,他看中的創業者需要有夢想,腳踏實地,勤勞刻苦,「再加一點點的運氣。」
另外,他還呼籲,需要給創新者更好的土壤。
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儘管總體上是向好的,但在法規、社會輿論、政府對法規的執行、解釋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還有一點就是社會寬容度。很多新東西一出來,會和現有的利益格局、法律法規相矛盾,而如果不給一定的試錯空間,很多創新是出不來的。
六、 中國應向多元化資本市場看齊
曾之傑覺得在中國今天需建設一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因為資本市場本身是一個生態系統,有大樹也要有小草和蘑菇,最重要把生態系統建好。目前來看,中國走到今天,市場系統已經在慢慢的建立中,先有新三板,之後有創新層,再接著非傳統意義上的高速成長就有可能在中國掛牌。
作為業內的老人,曾之傑說自己希望中國資本市場能更加多元化、更加開放,尊重市場規律。而且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角度來講,多元化的資本市場對創業本身也是一件好的事情,這兩年很多天使投資人的群體,因為每個環節和每個環節不一樣,機構投資者往往在A輪、B輪出現。
「Google創始人當年剛開始的時候就是兩個學生,有了一個很好的主意,就打算將其商業化。他們想要錢就跑到超市,因為超市裡有很多矽谷有錢的投資人,哥倆兒就在那裡抓著。」
曾之傑希望中國未來形成這個局面,因為中國人的腦袋一點不比美國人笨,只要能把環境弄好,現在中國已經出了很多優秀企業了,比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所以未來還會出更多優秀的企業。他認為我們的經濟還有動力,不覺得經濟成長到這個點就不能再往前走了,之後還會有很多空間。中國總有一天經濟不僅僅是規模上能夠超越美國,而資本市場一定能夠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最後,曾之傑表示,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要靠兩方面的推動,一是VC/PE界的投資助力,另一方面,要靠政府、金融機構合力推動,打通產業的上下游鏈條。
「中國的電影公司,除了國有的一兩家有能力提供很好的原創內容之外,其它公司的內容能力還沒有上來,說到底沒有形成這麼一個全產業鏈能夠打通的公司。在美國一部電影的收入不光是票房,包括上下游很多收入。這在我國來說是一個瓶頸。這種瓶頸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恐怕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
在投資界,曾之傑是一個低調的實幹者,儘管投資界充斥著浮誇的演示和「畫餅」,儘管低調和不善於講故事容易被喧嘩掩蓋,但在公平的市場競爭領域,成王敗寇、優勝劣汰的法則異常簡單明了,業績優秀的投資人隨著時間的延伸,依然會出類拔萃,獲得名聲和財富。
他的經典語錄:
我經常鼓勵大家去創業,因為人的一生很短暫的。如果現在不去嘗試,恐怕以後就永遠沒有機會了。機會不見得總有,機會來臨的時候一定要牢牢把握。
如果我們投這些錢,帶動這個公司做這件事情,對社會的發展、對人的幸福能夠帶來幫助,我們就要盡我們所有的力量去投入。
從中國整個經濟格局、社會格局來講,還是會在TMT領域,因為互聯網這個領域是相對最公平、最沒有壁壘、最扁平化的,任何人有相對平等的機會。只要有下一代顛覆性的產品出現,可能產品、理念、基因完全不同,打破現有格局也不是不可能。
(編輯:沈莎莉)
推薦閱讀:
※謠言之下,外匯儲備再創新低
※房價一直瘋漲的秘密在這裡
※對於擁有12%年收益投資小白,有沒有必要學習股票投資?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