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專業主義|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如今需要的不再是程度與規模,而是方向,是克服眼前困難的思路和勇氣,是在沒有道路的地方找到道路的能力,是能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的遇見能力」——大前研一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裡不講佛法,多經歷幾次職場的人自會懂得,專業的力量,在這裡,專業即能力。以下分享一點《專業主義》的讀書筆記。
先見能力
要擁有這種超脫眼前事物的預見能力,並不容易,可以參照以下建議修鍊:
明確定義事業領域
分析現狀預測未來方向,可簡述假象論點,分析其因果關係
精選出幾種選擇,推進落實
不要迷失假說的基本方向,不要偏離原則
同時,必須拋棄過去的經驗和積累的部分知識,學會懷疑,才能獲得洞悉變化本質的能力。接著,還要學會享受變化,執著探索,不怕失敗;為了加速改變,緊張感,積極的猜疑心理也是必要的。最後,決勝的也許就是「直覺」,達到「無知有能」的境界。
構思能力
如果說「先見」是對趨勢的把握,那麼「構思」就更注重的是對未來的規劃與設計。由於外部環境的加速變化,商業模式、產品及市場的不確定性也迅速增加;組織的反應快慢已經成為了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因素。
要想獲得構思能力,必須對問題進行多角度觀察,既要考慮必要的社會條件,也要考慮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特殊情況。設定一個高格局全球範圍的姿態會提升自己的視野以及開拓未來市場的定位。
成功與失敗企業的界限越來越清晰,負責人需要選擇「or」而非「and」,想要大而全,什麼都做,只會加速自己的死亡。
勇於改變自己,自我否定,將成功視為「過去式」,才能使預見的機會和事業變為現實。書中提到了一些有趣的案例,比如GE這樣的企業會從競爭對手的角度思考問題並進行自我變革。還有的企業如PLUS,乾脆在自己公司內部創辦並發展競爭對手的事業。
討論能力
相對於先見與構思能力所需的個人才智,討論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掌握的,這其實也是許多東方民族人們所欠缺的。在東方文化里,人們傾向於保守和維護人際與情感,很少會挑戰權威,然而這確實是有害的。
首先,要學會符合邏輯的思考才能衍生出符合邏輯的討論。邏輯思考的基礎在於建立假說並以事實為依據進行驗證。其次,提問的能力尤為重要,「So what?」,5個「why」都是非常實用的技巧。
真正的討論是避免不了摩擦的。但討論也不是談判,需要有規則和紀律,還要有共同的語言。而討論能力的另一層含義是傾聽能力和說服的能力;在關鍵時刻,敢於對權威者提出質疑,這點也很重要。
在說服和討論方面,作者還列舉日本劇作家那裡學來的「守、破、離」三法,還是挺有意思的。首先「守」住自己不受到攻擊;其次攻「破」對方的邏輯的薄弱之處,指出對方的目標錯誤;最後雙方共同「離」開最初的討論,轉移到最佳境地。
適應矛盾的能力
經營中充滿了互相矛盾的事物。以往曾帶來成功的模式不再通用,也沒有唯一的最佳答案,如今需要的是俯瞰全局思考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 V.S 溝通的能力
指揮者不僅要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是的要能與執行人員充分溝通,才能將正確的方案傳遞並落實到位。
集權 V.S 分權
商務專家不能僅憑簡單的二元論思考問題,是集權還是分權,看似矛盾,但由此產生的變化卻可以是豐富多彩的。
全球化 V.S 本土化
隨著網路的成熟與滲透,無國界的「全球化」主義早已席捲全球,此時,大前先生提醒企業活動也必須考慮「按客戶需求定製」的本土化策略。也正如SONY的盛田昭夫所談到的「全球的思考,地域的行動」。當然,倒過來也是個重要的概念「地域的思考,全球的行動」。
競爭V.S 顧客
大前先生在這裡強調了優先考慮顧客的利益,強化收益率與顧客忠誠度,提高顧客的購買慾望與購買能力的重要性。以「攻」為「守」,不糾結於競爭對手的策略,重點關注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競爭力的打造,讓對手望塵莫及。
自由V.S 統率
自由的思考與行動決定著新事業構想的產生以及構想能否實現,而事業要想得到發展與繼承,事業的主體必須統率從事該事業的人們。這兩種相互矛盾的作用是事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平衡與協調。
左腦V.S 右腦
右腦具備直覺、洞察與創造的能力,左腦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優秀的專家必須積極努力地把左右腦的能力有機的結合起來。作者強調了往往被忽視的右腦的直覺作用,兩個半球按照需要交替思考,可以相互作用創造出新的方法。
推薦閱讀:
※《終極演算法》——一切真的都能化繁為簡嗎?
※[讀書筆記]意象與心理療法e——《心理療法入門》(河合隼雄)第一章
※四月讀書總結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四)
※《學習之道》讀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