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女兒的「愛和感恩」教育

文/叢綠

在懷上女兒之前,我曾被資深的老中醫診斷為原發不孕,經歷過漫長焦灼的期待過程,這促使我不斷調整心態,直到能夠平靜面對很多人生狀態。

就在我博士入學前一天,寶寶宣告了她的到來,這讓我在美麗的校園裡,懷抱著異常純凈美好的心情,帶著她度過了終生難忘的學習生活。

通過孕育新生命的奇特歷程,我越來越認識到,在世界上所有力量中,最為強大的是愛和感恩這兩種情感,它們也是人類之所以幸福的根源。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愛和感恩的心,她必將因此而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並喜樂終生。

我對女兒的「愛和感恩」教育,是從胎教就開始的。

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孕期11周左右,我為她寫了一首歌,命名為《愛和感恩》。當時,我每天都溫柔地為她唱這首歌,她在我肚子里時,不知聽了幾千遍。

我本來五音不全,但由於這是我用心、用愛來寫、來唱的歌,所以老公聽了之後很吃驚,說:「居然這麼好聽啊,很沉靜,很有愛心,說不定可以灌唱片呢。」

我相信即便孩子尚在母腹中,她也能夠體會到母親的愛與呵護。

女兒出生後,每當感到煩躁或不舒服時,只要輕輕唱起這首歌,她就會豎起小耳朵專註地聽著,小臉蛋靠在我的左側胸膛,不一會兒就能香甜地入睡。

直到現在,她長成一個活潑可愛的八歲小姑娘,偶爾不易入睡,我還會輕輕拍撫著她,為她唱那首《愛和感恩》的歌,她就會安然入眠。這首歌已經成為一個載體,承載著愛和感恩的表達。

我對女兒的「愛和感恩」教育,還體現在自己親身奉行這樣的理念,從而帶給她潛移默化的影響。

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經濟學家史蒂芬·列維特,曾針對美國教育部開展的大規模「早期兒童縱向研究」中指出:父母本身的特質,即「父母是怎樣的人」,而非「父母為孩子做了什麼」,才最能影響孩子的表現。因此父母平時的所作所為,對孩子才最有影響力。

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是儘力對女兒做到無條件的愛,愛她這個人,而非她的優秀表現。我常常對她說:「不管你怎樣,犯什麼錯誤,媽媽都一樣愛你,不是因為你表現好,而是因為你就是我心愛的小孩。」

如果她幫我做了什麼事,比如教我做手工、電腦繪圖,或者幫我收拾碗筷,我也都會及時表達對她的感謝。不僅如此,和她在一起時,我常常長久地凝視她,覺得她是那麼可愛,這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合掌閉目說:「能有這麼一個可愛的小孩,我是多麼感恩!我怎麼能生出這麼好的孩子呢?你真是我生的嗎?」女兒就會開開心心地回答:「真是你生的呀!」

另一方面,我對於生命中遇到的其他人或事,也都盡量保持愛和感恩的心態。與人說話、做事的時候,我的友好與溫和往往是發自內心的。

即便是對小動物,我也採取溫柔的態度,比如雨後看到爬到馬路上的蚯蚓,我也會帶著她一起,把蚯蚓挑到鬆軟的泥土上,免得被行人不慎踩死或被陽光烤死。

當然我自己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有時也會發脾氣、犯錯誤,但八年間的耳濡目染,使女兒也漸漸培養出愛和感恩之心。

比如每當過節的時候,她總是主動給家人和老師製作賀卡,贈送禮物,以表達感恩之心,這種心意對一個孩子來說,也很難得;

比如她相對比較懂事,總是主動完成作業,自律性也比較強,如果告訴她非周末時間不能看電影,她就能夠遵守約定。

人只能給出自己擁有的東西,因為自己感受到愛和感恩,所以她才逐漸能夠給予這種情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並不是教導,而是影響。

生命如同迴音壁,我們給出什麼,便會反饋什麼。給予愛和感恩,我們的生命中,便會收穫愛和感恩的美好感覺。

這就是我希望女兒能夠度過的童年,如同我在歌中所寫的,願她懷抱著愛和感恩的心,健康成長,一生喜樂。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叢綠心靈教育,作者系國家生涯規劃師,中國職業規劃師,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培訓師,職場心理、生涯諮詢與青少年教育專欄撰稿人。致力於個體的自我探索、心靈成長與生涯規劃,從而達致自由和諧的生活。

微信號:conglv2

推薦閱讀:

比《素媛》還駭人聽聞的一件事,正發生在中國大地上。
柔惜青少年成長營好不好

TAG:青少年成長 | 親子關係 | 心靈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