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學筆記|小溪坑村
從天台縣城趕到住處已是天黑,幾乎是黑燈瞎火,摸索著鋪好床單被子就躺下了。第二天被公雞打鳴吵醒,走出房間,從走廊望出去的景色太美了。後來的一個多月天天對著這景色喝茶看書吃葡萄。
小溪坑實為自然村合併而成的行政村,離渡口最近的是茶園村,步行距離在四十分鐘左右。再走二十分種為朋友房子所在的燥坑村,和05年通了公路的新屋王村。前兩個村都傍溪而建,自從寒山湖水庫建成,兩個村的小溪也建了水壩,除了暴雨天,溪水都是淺淺的,看得到底下的河卵石和小魚。水庫發電站免了村子的電費。村裡的自來水是從村後山上引下來儲存在水箱中用泵送到各家的。
燥坑村被南北東西兩條主幹道圍合。南北道路沿溪而建,負責村子的外部交通,村裡的公共空間,一側設有一些條石板凳,一側是小賣部,有在這裡吃早飯的,有路過聊天的,開著三輪摩托進村賣蔬菜熟食的每周一次出現在這裡。磚砌的外牆較封閉,僅開少數門洞和窗,對內院大面積開窗開門。整體布局也十分緊湊,各家幾乎挨在一塊兒。可能是出於最先在此定居為躲避戰亂的村民對付強盜劫匪的策略。巷道寬兩米左右,都是河卵石鋪的,還有卵石砌的台基和牆腳,甚至外牆,一層的牆體多為夯土和磚,二層多為木。村尾有幾幢磚混結構的樓房。燥坑村的耕地在小溪對岸,新屋王村的緊挨著村子,兩村子之間也有耕地,用卵石砌矮牆分隔菜地。
村裡一些老人在編念珠,說是有人專門分發材料,然後收去出口歐美國家,一串能賺幾角錢。老戲台正在修建。不時有人從附近鎮子來戲水。去水壩上洗衣服。
小賣店裡有茶鹽醬醋這些生活用品,有一台電視,一台自動麻將桌。去買東西,每次店主老奶奶都會泡一杯綠茶招待。塑料杯子里放一撮自家制的茶葉,一勺白砂糖。
中元節每家都會做「絞餅筒」是記憶中天台的味道。每家的餡料稍有不同。備好粉絲,幾種蔬菜炒熟切絲,有加咸肥肉,也有海鮮蝦米,或者豬肝。備好餡料,老奶奶拿出幾隻空碗擺上筷子,點香,走到門口向著庭院拜了拜,插到燭台上,等香燒完了,收拾桌子。開始夾一些餡料到攤好的薄薄的餅皮上,捲起來,放鍋里稍稍煎一下。當地人說是以前本著不浪費剩菜的發明。江浙一帶可能都有類似的麵食,叫法有些不同。
朋友問,在這麼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悶嗎?其實可以做的事還蠻多也挺費時間的。日常的事情主要有:撿柴、生火、煮飯、洗碗、洗澡、洗衣服、打掃房子;這些事情,在上海時是占生活兩三成時間的,這裡要七八成,尤其是雨天生不起火時,忽然斷水時,去鎮上趕集買菜要花上一整天。空下來就喝茶、看書、練字、畫圖,出門逛村子,有時候去山裡走走,和路上遇到的人聊聊天。
文字:范倩
照片:Eric 范倩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