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專欄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推薦另一個叫「祖先」專欄的文章!!!
我是一名歷史愛好者,不是一名歷史學學者。這個定義,是我寫下專欄文章的首要假設。之所以這麼說,原因在於,我在敲東西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帶出學術意義上的「硬傷」;另外,全憑印象的我,會偷懶到不列出參考文獻。但我思考時的態度肯定是認真的,這足以自慰到高潮了。
人們眼中的歷史往往像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視角。有的人出發在1840年,有的人跟上了哥倫布發現美洲,有的人追思漢唐,有的人沉迷物種起源——或精細,或宏大——大到《祖先》專欄中說的,始自7.2萬年前。中國在秦始皇時期第一次建立起多民族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政權。無論怎麼看這都是劃時代意義的。所謂劃時代意義,頗有點這種意思:之後的我們和原來不一樣了。這一改變,一走就是2200餘年。可是。當愷撒踏上亞歷山大的碼頭時,距離第一座金字塔的砌成也已過了不少於2200年。古代人愷撒眼中的古代史又是怎樣的呢?令我浮想聯翩又終歸不得而知。
記得有人曾說過,人類從狩獵到農耕用了多少多少多少多少多少年,從舊石器時代到新時期時代用了多少多少多少多少年,從新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用了多少多少多少年,從鐵器時代到蒸汽時代用了多少多少年,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用了多少年......一言以蔽之,加速度。越來越快,沒有一點點防備,人類面對人類自己。這樣很容易按時間遠近程度賦權。
當然馬克思說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所創造的財富,比之前人類歷史上創造財富的總和還要多。此言不虛!不過很顯然,這一背景下的生產力進步是一個指數函數,那麼雖然,但我們不能說就比重要。歷史不僅僅是當代文明的鋪墊。設想,用蒸汽時可以把之前的一切混同為小兒科,但是同為小兒科的鐵器時代的人們,看小兒科的石器時代,會不會覺得已是滄海桑田?可是我們走入石器時代那一步時,不也意義非凡、驚天動地,至少感動了自己嗎?
對茅草屋下的祖先,實可給予同帝王將相企業家一樣的敬畏!
這是讀完《祖先》開篇後我的感受,也是我在此推薦《祖先》的理由。
推薦閱讀:
※什麼堪稱一個國家或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為什麼?
※如何評價戰爭?
※如果下一瞬間人類全體滅絕,我們有什麼是能留存到下一個文明的?
※商朝與同時期的其他人類文明,發生過哪些衝突並大獲全勝?
※為什麼文明6里只有中國的農民可以建造四次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