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牛津

2010年11月,我派到英國支持項目投標。那年的聖誕節,沒有回家,趁著長假遊覽了一些地方。大英博物館、裘園、自然博物館、巴斯、比斯特、劍橋、牛津。除了大英博物館,我最喜歡的就是牛津了。

劍橋顯得現代了一些,學院與學院之間大都是商場、遊樂場、餐廳,熙熙攘攘的人群,讓人感覺到了一個商業中心,只有當來到學院大門,看到一些捧著書在讀的學生,才有點大學的感覺。徐志摩再別康橋里的康橋,坐落在一條小河上,小河寬大概10米吧,橋面很窄,兩車道那麼寬。康橋,在當地人眼中是一座在普通不過的小橋了,只是在徐志摩的詩中賦予了一些浪漫的感覺,這樣的小橋在劍橋很多,很多.......冬天的康河,兩邊的柳樹掉光了葉子,我在嗖嗖的寒風中看著孤獨的小橋,沒有一絲的浪漫。

牛津,學院都還是古建築,大多是教堂,雄偉、神秘。除了少數幾條主幹道快一點,大都是小巷子,只能人走,不通車。我只記得瑪利亞大教堂了,聖誕節的緣故,關門了,我只能站在外面,想像著裡面的模樣。

在牛津有種特殊的感覺就是能夠感受到科學和宗教是結合的,而不是之前書上看到的這兩者是矛盾的。那個發明顯微鏡的虎克的實驗室,就在一座教堂裡面。那麼多諾貝爾獲獎者、政治家、企業家從這些教堂里走出來了,科學和宗教怎麼可能是矛盾的呢?

隨著自己對聖經的認識逐步加深,我更加堅定了這個信念。學習宗教知識,會幫助理解科學,創世紀中的世界的產生的記載,幫助我們理解日月星辰,大洪水幫助我們理解現在的地質地貌;學習科學知識,也會幫助理解宗教,2015年的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獲得者是那個發現人的大腦中的定位系統的科學家,這印證了上帝給人打上印記的信息,看了時間簡史,你就會臣服那創造宇宙的上帝,等等。

牛津,那些高大的教堂、學院,在我心中依然代表著科學、信仰的高度、寬度,我很難忘。

推薦閱讀:

TAG:牛津 | 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 | 劍橋大學UniversityofCambrid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