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留給父母最後的教育機會!看完大家都沉默了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一茬果實

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兩個最敏感階段,第一個階段是4—6歲,在這兩三年里,孩子從家庭感受到了生存中最基本的要素,並對性別及環境有了最初的認知,這一切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據,也是人際關係的基石。

第二個階段就是青春期,它是在第一個階段的基礎上發生的,換言之,它的質量基本取決於第一階段。比如一個女孩子在小學前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關愛,那麼步入青春期時,她就有可能早戀、厭學、與老師作對……,一個男孩子也有可能因童年階段與父母的不良關係,而在青春期發生一些反常現象,比如網癮、打架、早戀或逃學等。

童年是種子,青春期結出第一茬果實,雖然青黃不接,青澀脆弱,卻也實在地掛滿枝頭,呼朋引伴。但有經驗的果農都知道,第一茬果實不能要,果樹要養,因為它們的營養還不夠豐富,還不足以承擔成熟的責任。

這是對青春期最形象的比喻,看上去他們已經出落得婷婷玉立或高大威猛,卻遠未達到成熟的要求,廣義地說,是心理年齡幼稚,狹義地講,是除身體外其它一切條件均不具備。所以他們無權,也無法承擔生活。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父母的最後機會

但並不是說這個階段就該無所作為,事實上,青春期之重要,甚至要超過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

原因有二:第一,它是成家立業的前奏;第二,它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什麼機會?

調整和教育的機會!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階段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並因此而表現不良,那麼父母就要在孩子的青春期給予彌補和引導,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的性格漏洞仍未得到修補,那麼他/她的一生將很難與幸福、健康、快樂結緣。

無論是高考減壓,還是親子關係,或是早戀、逃學、網癮、叛逆等,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階段給予正確的引導與關愛,上述大部分問題都有解決的可能。

可如果將之推延幾年,對,只是短短的幾年後,當這些問題背後的心理因素如病毒一樣貫穿於孩子們的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成為終生難愈的腫瘤,再治起來,不僅成本極高,而且治癒的可能性相當低。原因是,他們已經定型了,「炎症」已經發展為「癌症」!

▼青春期傷害的惡果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最後的機會,因此在這個階段,許多孩子也令家長十分頭疼,有些明智的家長會以耐心地陪伴、引導等方式感化孩子,他們或求助於專家,或者與老師溝通,或者把孩子送到國外……無論這些舉動是否高明,總之,他們在付出心血,而這些心血,孩子不會視而不見。只不過,那些回報有可能滯後。

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父母沒有這種耐心,面對表現不良的子女,他們仍然延續著十幾年前的管教方式,比如在孩子5歲時遭到父母責打,15歲時還在忍受這種皮肉之苦。

這就等於進一步強化了孩子的存在方式:我是不被父母關愛的(5歲時),我是不被環境接納的(15歲),那麼再過十年,25歲時,這個人就有可能發展出反社會人格或自虐傾向,再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些疼痛和羞辱將永遠伴隨其左右,地獄由此形成。

研究證明,青春期被家庭迫害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殺率相當高。除此之外,這些受害者還要發展出自虐、自殘、自貶、自卑等特質,這一切,均玷污了美麗聖潔的青春期,但此時的孩子還無法離開父母而獨立生存,因此,他們還會被迫承受來自父母的壓力與傷害。並帶著這些傷疤走向他們的下一站:社會。

家長們,請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後的機會,人生是個單程旅行,沒有回頭路可走!

育人邦心理教育

專註於10-18歲厭學託管!

1對1輔導,致力於解決:

1、目標理想缺失問題:無所謂心理

2、學習類問題:厭學、逃學、失學

3、自我類問題:無自信、自卑、自閉

4、情緒類問題:焦慮、恐懼、抑鬱

5、心理年齡問題:長不大、幼稚病

6、行為類問題:說謊、攻擊、網癮

7、青春期問題:叛逆、早戀、夜不歸宿

8、成長類問題:抗挫力差、適應力差

9、人際交往問題:親子、師生、夥伴

10、危機干預類問題:考試失利、災禍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識,如果您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有困擾,歡迎聯繫諮詢。

聯繫方式:400 023 5088

心理諮詢師1號專屬微信號:18500292277

心理諮詢師2號專屬微信號:18519362277


推薦閱讀:

《爸爸去哪兒》5年,哪種教育方式最合你意?
寫給即將當媽媽的自己「教育方式」
灌輸式教育和啟發式教育那種更適合人才培養?
為什麼要學好普通話?

TAG:家庭教育 | 教育 | 教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