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性的善惡,心靈的追求

這篇文章是伯諄 2018 年以來分享的第33篇原創文章

溫馨提示:本文字數有2018個字數,預計7分鐘閱讀完

文|伯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導演中國人李安。影片講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難,家人全部喪生,他與一隻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最終共同戰勝困境獲得重生。

其實這部電影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隱藏著第三個故事,而最終所要表達的是人性思考,心靈的追求!

電影隱藏的第三個故事實際是:

救生船上面,斑馬是父親,大猩猩是母親,鬣狗是哥哥,老鼠是Anandi。老虎是派本人,即派人性的惡。

鬣狗咬死了斑馬和大猩猩,即哥哥殺了父親殺了母親

老虎咬死了鬣狗和老鼠,即派殺了哥哥和Anandi

最後派吃掉了Anandi的屍體挺到沙灘上,獲得救助

派的第一個故事中只有動物,第二故事有一部分是真的,即大猩猩是母親,被鬣狗咬死。那麼這兩個故事為什麼不是真實的呢?

其一,派的故事有漏洞,沒有信服力。1.香蕉不會浮起來 2.不存在的島嶼和狐獴

其二,真實觸手可及

伯諄來證明:

1.斑馬是父親,大猩猩是母親,鬣狗是哥哥

大猩猩是母親。這個是派說的第二個故事裡面提到的。

我們先回頭看下,母親維繫著派成長

其一:信仰(在信仰啟蒙上對派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

其二:愛(父親反對派信仰三個宗教,母親維護派)

印度是宗教國家,母親在派的成長路上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

正是由於母親的被殺,導致了派極其憤怒,人性的惡(即老虎)此刻爆發出來。

斑馬是父親。派在混亂中大喊:我父親不會游泳,所以斑馬(父親)不顧危險只能往船上面跳,最終摔斷了腿

於此,當飢餓的鬣狗要吃已死去斑馬肉時,大猩猩和派極力去阻止。

鬣狗是哥哥拉維

老虎在船上咬死了鬣狗和老鼠,即派殺了哥哥拉維和女朋友Anandi。影片最後的情節中,中年派有一兒一女,兒女的名字剛好預示著派殺的兩個人。

兒子就叫拉維,女兒叫Atita,拉維的名字的存在,是為了永遠記住這個殺了自己的母親的人。而女兒取得相似音是自己不願想起但也不願忘記。

2.老鼠是Anandi

在與Anandi告別時,派說了一段這樣的話:

說也奇怪,最後一天的事我全都記得,就是不記得道別的部分

其實沒有道別,是派把Anandi藏進了救生船。Anandi死後,派經歷了人性激烈的掙扎,把她作為補給,挺到了沙灘上面。

怎麼證明?

首先,進行補給的島嶼是一座女人的模樣,暗示了其實補給的就是一個女人。

派進行補給的細節

先吃根莖

再喝水

老虎吃掉了島上的狐獴

派說水在晚上呈現酸性

即整個島嶼隱射的就是人身上的東西,派吃根莖,人的身體組織,晚上的水呈酸性就是胃酸,老虎吃狐獴,就是蛆

而蛆有兩點可以證明:

一.前面受傷斑馬身上有蒼蠅,預示著後面的蛆。同時老虎吃狐獴的細節,一群狐獴居然都不會逃跑也證明了。

二.非常喜歡動物的派把靠近自己的狐獴拿開,也暗示著這些狐獴並不是小動物。

然後是證明是Anandi

其一:紅繩。派在準備出發前,Anandi為派繫上

而在派剛在島嶼進行補給後,把已經變色的繩子系在了島上

其二:蓮花。在島上派打開了一朵蓮花,看到了一顆牙齒

回頭看下,派和Anandi的一段對話

Anandi:不是,這手印代表蓮花

派:蓮花藏在森林裡?蓮花幹嘛要藏在森林?

(Anandi微笑不語)

在島上,整座島嶼就是森林,晚上派打開一朵蓮花。這個情節剛好銜接了前面派和Anandi的那段對話。

其三:名字。前面有提及過,女兒Adita的名字和Anandi諧音,也是派不願意想起,但也不願意忘記的一個人。

有很多觀影者說這個島嶼是母親。當然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在島嶼出現前,派看到了蓮花,也看到了母親的模樣。

關於島嶼是否一定是母親,先看下派第一次吃魚時:

對不起,對不起。謝謝你,毗濕奴,謝謝你化身為魚,救了我們的命

在信仰和生存掙扎的邊緣,人要突破信仰觀,才能去選擇信仰以外的東西,所以以人為食時,深深地想起了母親的啟蒙信仰,是可以說得通的 。二者相取,島嶼是女朋友Anandi!

這部電影前後鋪墊的非常嚴謹

其一:生存與信仰

劇情前面有一個細節,派信仰三種宗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種宗教的同時信仰,導致了一個結果,父親說:

同時什麼都信,就等於什麼也不信

而主人公派前面接觸了三本書,第一本《神秘的生命》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地球上面的生物,成就了派講的故事中都有動物,無論是救生船,海上,和島嶼。

第二本書《Dostoyevsky》,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一部犯罪心理小說。

第三本書《異鄉人》,法國作家卡繆,這是一本關於人性的小說

截取一段《異鄉人》的簡介:

我合該天地不容,人神共憤,但你們企圖用來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麼?我殺了人,只因夏日陽光太刺眼……世界總是喋喋不休地告訴人們,行為舉止甚至思想應該如何符合社會約定俗成的、種種道德規範下的節度。

派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三種宗教的搖擺,導致了信仰的有無,而接觸的書本對其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是因為如此,救生船發生的事就順理成章,一切也有跡可循。

其二:派與老虎

派與老虎的共存,是人性的善和人性的惡的共存,實際還是一個人。人性惡(老虎)是一種感性的東西,只是為了生存(餓了就要吃東西),而善是理性的,對於派本人來說,還存有信仰。

當感性與理性相互存在,由於派以前的際遇所影響,前面提到派成長過程中信仰的三種宗教看了三本書,兩者此消彼長,這些導致了信仰迷失,理性漸消(但是沒有完全被殆盡)。在救生船上,惡始終是想吞掉善,而善一直在拚命鬥爭,兩者的並存著。

最後在得救時,老虎頭也沒有回的走了,派人性中的惡走的乾乾淨淨

正是因為惡走的乾乾淨淨,得救後的派和普通人一樣,可以娶妻生子,成立自己的家庭,和普通人一樣生活著。

而只是在想起時傷心。

善回歸,他再一次完全擁有了理性,擁有了信仰。

這部電影關於善惡,信仰,人性等話題,李安導演被採訪時說的很透徹:

我覺得信仰對人生很重要。因為人生可以用科學來證明,可是手眼能觸及到的東西非常有限,你不能證明精神層面上的東西。理性和感性需要結合,不然人生是非常空洞的,破碎的,是混亂的,在經歷了身體的困境後,心靈怎麼不發瘋,不絕望,不沮喪,怎麼熬過這個,我覺得不只是海上漂流存活的故事,更是對人生的隱喻。這個旅程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東西,結尾有一個反轉,有一個思索,一個討論,這個東西才是片子的主題。我要講的其實是心靈的追求。

心靈的追求,一千個人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伯諄就不提倡其他觀點。

至始至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部非常棒的影片,部分場景美到了極致,作為視覺藝術可圈可點,同時,隱喻的第三個故事,讓電影本身的魅力達到了一種深度的延長。

佳作,實至名歸!!

—THE END—

? 專註生活感悟,書影評,深度寫作,每一篇都有現實意義。人生不僅僅是眼前所能及的範圍,更大的是精神的無垠。歡迎您在評論下區留言。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 | 李安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