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跳舞的人也喜歡街舞節目?人們在看街舞綜藝時在嗨些什麼?| 喜愛街舞的心理機制

今年春天,國內兩大網路視頻平台毫不掩飾對街舞這一題材市場的看好,幾乎同時推出了街舞相關的綜藝《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甚至將決賽安排在同一天,正式宣告街舞熱潮強勢來襲。

緊隨其後的《創造101》節目播出,迷妹們紛紛表示眼裡沒有小姐姐,而選擇pick舞蹈導師王一博。

街舞愛好者就不用說了,就連學堂君這樣一天舞都沒跳過、一個專業術語都不懂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到底街舞有什麼魅力,能夠吸引這麼多人?或者說,不懂街舞的人在看街舞綜藝時,到底在嗨什麼呢?

音浪太強!我也想晃!

在節目中,各個舞者都有自己最擅長的舞種。除了urban(都市編舞)以外,其他舞種的舞者幾乎都有「freestyle」的能力。看到他們在聽到一段新旋律時,身體本能地跟著節奏搖擺,真是讓吾等觀眾身心舒暢!

why?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皮層上有一塊專門負責聽覺的區域——聽覺皮層,它保證我們可以聽到各種聲音,比如:音樂。大腦皮層中其實還有一塊專門控制我們動作的區域——運動皮層。

這兩塊區域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恰恰相反,這兩塊區域之間的關係十分友好,哥倆兒時不時還交換點信息什麼的。正是這兩種皮層之間的信息交換(交互),讓我們在聽到節奏感強的音樂時就想蹦迪,聽到優美舒緩的音樂就想搖頭晃腦地哼唱。人類先天對有節奏感的聲音沒有抵抗力。[1]

可是對於學堂君這種肢體不協調的人來說,當節目中音樂響起,雖然身體很想隨著音樂舞動,但迫於自己的硬體條件有限就只能作罷。

而街舞舞者恰恰具備這種硬體條件。聽到音樂後,他們就通過輕與重、快與慢、松與緊、長與短、大與小等等這些不同的舞蹈動作,將他們的情緒和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出來。[2]

人對藝術的欣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無師自通」的,人的情感也是互通的,可以互相感染,因此我們能自然地從他們的舞蹈中與他們產生共鳴,就好像他們跳出的正是我們自己心中所想卻無法展現出的律動!

當然,如果條件OK,有時看見他們流暢的表演,我們也會忍不住動起來。

可以說在觀看街舞節目的過程中,觀眾的自我間接地被舞者表達出來,無法完成的肢體律動通過觀看舞者的舞蹈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釋放了自我。

我說街舞你說酷!

說起街舞,我們的印象就是「酷」。

「酷」體現在街舞舞者隨意誇張的服飾、張揚又有力的動作、不羈瀟洒的性格,甚至體現在節目里反覆出現的街舞專業術語和他們約定俗成的手勢。

那麼所謂的這種「酷」,為什麼會吸引我們呢?

逆反心理

「今天我們以帶有嘻哈元素的街舞作為切入口,打造年輕潮文化聚集地。眼下90、95後正在成為大眾娛樂消費的中流砥柱,年輕人正在定義著娛樂的現在和未來。」

——《這就是街舞》監製

目前街舞綜藝瞄準的主要受眾是青少年,這是因為青少年正處在一個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急切渴望獲得自由,但此時感到自己他們的自由又被老師家長所制約[6]。,因此很容易產生某種「心理逆反」 [5]。街舞的行為規範和價值理念強調的是對主流文化的反叛和對「管理者的不認同」[3] ,恰恰是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出口。

求異心理

街舞具有和傳統舞蹈不一樣的新奇之處。比起其他舞種的優美高雅,街舞是張揚的,甚至會表現出侵略性和攻擊性。

在節目中我們也能看出,當一個舞者展現的內容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人時,只會引來周圍觀賽者的噓聲和不滿。在他們心中,街舞追求的就是與眾不同,求新求異,沒有獨特性的街舞哪怕技術上跳得再好也得不到其他舞者的承認。

不滿足已有的生活,追求新刺激是人們的天性。街舞恰恰懂得給觀眾造成新的刺激,也滿足了人們張揚自我,凸顯個性的心理需求。

歸屬的需要

嘻哈文化,包括街舞文化正在流行時,媒體的宣傳可謂鋪天蓋地。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大眾傳媒不遺餘力地對流行文化及文化產品大肆炒作。在嘻哈文化成為酷的象徵,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時,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吸引、被熏陶,就會對社會上新穎的流行文化報以肯定的價值判斷,產生欣賞動機和行為取向[3]。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年輕人會認為文化認可就等同於人群認可。為了能在人群中獲得認同感和歸屬感,年輕人也會表現出自己是這個人群的一份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從眾」。從眾的原始存在目的很簡單——更好地活著。

表現從眾,能夠在這樣一個被時代和文化認可的群體中獲得認同感,這何嘗不是一種心理庇護。

宣洩的需要

現代人處於一個快節奏生活的時期,各行各業的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街舞文化作為當下的一種流行文化,不同於經典傳統文化被「精英」壟斷的性質,充滿了豐富的情緒化要素,其娛樂、狂歡、通俗化、攻擊性等特點刺激著觀眾的內在情緒,觀眾可以通過想像和感受,將自身置於娛樂狀態,緩解平日生活中的壓力。

街舞綜藝因而有了宣洩的功能,而宣洩是大眾參與文化的動機和文化表達的鮮明特徵[4]。觀看街舞節目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通過娛樂的形式來宣洩情感上的鬱悶和壓抑。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看什麼樣的綜藝節目看似是你自由意志,實際上綜藝節目的製作人們早就瞄準了你的心理需求,有備而來。

在《這就是街舞》節目中,選手之間硝煙瀰漫的對抗,甚至選手對賽制對評委的不服和不滿的鏡頭,瞄準的是你的逆反心理;新穎的節目題材和形式,街舞圈外不為人知的大神,瞄準的是你的求異心理;而你在觀看的過程中,產生的參與感,則正是你歸屬需要的表現;整個節目中表現出的對抗、離別、友情等等刺激你情感的元素,讓人在看街舞時時而血脈噴張時而遺憾惋惜,時而感動落淚,很明顯就是針對你的情感需求而來的吧!

當然,對某些人而言,街舞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自家愛豆。在此之前,舞蹈類節目早就做了很多,可是受到的關注並不是現象級的。懂得利用偶像們自帶的流量來吸引觀眾,也是街舞綜藝大勢的重要原因。

閑來無事看看綜藝節目,早就成為當代人最普遍的放鬆心情、釋放壓力的方式之一。但也要合理控制,不要過分沉迷,否則就會被電視製作人們捏得死死的了。

參考文獻:

[1] 王顥霖、王東雪.音樂節奏與動作節奏的同步認知:聽覺———運動交互研究.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3,03;137-141.

[2] 趙艷.舞蹈創作的自我表達.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13,04;34-38.

[3] 金新玉.街舞流行的動因、誘因和原因.體育文化導刊.2007.12;64-66.

[4]劉懷光、高迪.流行文化的興起與宣洩性文化的合法化. 中州學刊2013.08.90-94.

[5] 王銘、江光榮. 心理逆反及其臨床意義.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8.16-3;302-308.

[6] Dowd ET, MilneCR, Wise SL. The Therapeutic Reactance Scale: A measure of psychologicalreactance.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1991, 69(4) :;541- 545.

文/學堂君

參考原文:完全不會跳舞,也喜歡街舞節目? | 喜愛街舞的心理機制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心理科普,讓這裡成為當代人們追求幸福美滿生活的大學堂。奉獻百年積澱,帶你腦洞大開!

歡迎參與機構號提問討論&評論回答&私信學堂君和lang=EN-US>TA的小夥伴們:)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bnupsychology」歡迎關注!

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與微信公眾號後台聯繫。

——學堂君,to love and to work


推薦閱讀:

學習爵士舞半年多了,可是身上的問題卻很多,求解答?
Waacking篇 第1期 正面直線的 Waack 瀟瀟 | 街舞小知識

TAG:舞蹈 | 街舞 | 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