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用獨特方式來旅行的女孩
作者:徐濤
採訪時間:2018年4月20日
姓名:沈思性別:女年齡:30黑龍江望奎人。清華大學建築學碩士畢業後,成為小宇宙空間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建築媒體人,曾參與萬聖書園及醒客咖啡室內設計。目前,在「Treep旅行」平台發起了三次環瀨戶內海的旅行,在城市內發起四次「手繪衚衕」系列讀城旅行活動。
沈思,曾獨自一人台灣環島騎行15天 672 公里,騎完從京都到奈良再到八幡木津的自行車道,騎單車環富士山,三度環瀨戶內海。
她享受「騎行」和「畫水彩手帳」所帶來的旅行中的「速度突破」。如果你要問她,有什麼辦法可以更好地去理解眼前的城市,她會告訴你—— 「騎行」。
單車旅行,源於自然野性
想到用自行車的方式去旅行,可能要從我小時候說起。曾經有段時間,我把自己小時候生活的特殊環境描述成一個「烏托邦」。
那時候,在東北農場和山林里有個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這所大學是上世紀 50 年代建設北大荒時,在山裡面生生造出來的,當時從全國各地召集了許多知識分子。
對我來說,大學校內學術氛圍濃厚,文藝而溫暖,但校周圍的環境卻像個荒山野嶺。我媽年輕時,還曾去山裡採過蘑菇、打過狍子。
因此,我從小就對這種自然而野性的環境,有種天生的親切感,不會害怕和陌生。以至於來北京念書時,我還在想,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更深入了解這個城市。
於是,我買了輛山地車,周末放假時,開始在校周圍的香山、百望山等地,稍作簡單地騎行,有時也會騎到城區里逛逛。
慢慢地,我愛上了騎車,覺得這件事情既浪漫也有趣。但最終促使我完成一次真正的自行車旅行,是因為一個較為俗氣的理由——我失戀了。
一次,導師在某個項目進程中,見我因失戀神色黯淡、面容憔悴,便對我說:「我感覺你很累,有沒有想去的地方你可以好好想想,想好後告訴我,我給你出機票。」
起初,我的期望是去完成一件自己從未想過可以完成的事情,同時,這件事最好有種儀式感。可以是告別過去,也可以是展望未來。想來想去,就覺得是不是可以通過騎車的方式去某個地方?
有了這個想法後,我開始圈定範圍,看哪個地方最理想,最開始我想去環海南島。
因為環島騎行的話,它是個圓環,可以從開始出發,再回到開始的地方,這種感覺讓人覺得完滿而有儀式感。
後來我突然發現,相較於海南,台灣更具有吸引力。當地的文化氛圍,不論是古建築還是博物院文化,都有一種跨越時間距離,向你款款而來的精神力量。
台灣,真正開始的地方
因為想要自帶單車去台灣,我買了個特別大的行李箱來裝車。但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找自行車銷售店進行專業打包,再走託運。
到了台灣後,我才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想要環島騎行,行李箱要放在哪裡?幸好,台灣當地有我在清華就讀時認識的建築師,他們熱心地幫我處理了所有事務,將我安頓好,並送我出發。
在騎車路途中,最讓人覺得興奮的是——即使你規劃好了路線,但這條路線如果沒騎過的話,就會看見很多前所未見的風景,它們往往能令你心馳神往,滿懷期待。
有些地方的風景跟時間、季節,或是在當地遇到的人,都有很大關係。哪怕下次再去同樣的地方,感受也不盡相同。
這就是路上風景,不會出現在任何攻略書里。大多數的人都選擇坐火車或坐大巴來欣賞,歘地一下就會掠過去。即便看見,也無法過多的評價。而騎車就不同了,可以停停走走,充分感知流連忘返的樂趣。
我可以在路上放鬆地騎,看見田裡有水牛,就上前拍拍照;在山間盤桓時,路過小村子,還可以騎進去逛逛。
當時偶遇的那個小村子十分偏僻,卻裝飾得特別藝術,到處都有藝術家們駐留於此的信筆塗鴉。色澤鮮艷,卻完全不顯得突兀,反而有些原始部落的感覺。
等我逛完村子,天色已暗,離目的地卻還有很長的路。我有點發慌,又和當地人的語言不通,於是邊騎邊趕緊打電話詢問幫我帶行李的領隊,路線如何走能更快到達。
領隊告訴我,路並沒有走錯。於是,我按照原定計劃繼續騎行著。但當我騎到離墾丁還有二三十公里時,太陽已經要落山了。
當時的我特別焦慮,感覺在和太陽賽跑,希望能趕在它之前下山。但越往山下,天色越黑。就在此時,我忽然遇到了一個特別打動我的場景。
在剛轉過山谷後,太陽正好在我右前方的山脊上,正落在山和樹之間。夕陽的餘暉穿過山脊上的樹,斜著打到山谷里。
那兒有個寧靜的小村落,就在朦朧的橙色光芒里,炊煙裊裊升起,原來村民們正在做晚飯。我站在山谷較高的地方俯瞰下去,騎行的那條公路,沿著山谷曲折蜿蜒而下,公路上竟還有人在跑步。
夕陽斜斜地拉長他的影子打在路面上,我整個人呆在那裡,看著太陽就這麼落下去。短暫的時間裡,此情此景,就好似一副畫卷,整個山谷散發出金黃色的光輝。
我長舒了一口氣就接著出發了,騎下去後才知道,原來這個村子叫長樂。長久、快樂的長樂
在騎行過程中,難得遇到這種奇妙瞬間。不管所站的位置、當時的心情,還是太陽剛剛落下去的瞬間,這一切都巧合地發生在同個時間。
那些場景就像某些電影畫面一樣,長久地留在腦海里,會覺得一天的疲勞都值得了!
我很難放棄路途中偶然遇到的快樂和美景,一定要享受當下,哪怕因此而錯過那些既定的美景。因為我無法預料,計劃的景色是不是真的會比眼前的好。
所以,一旦遇到好的風景就要去享受它,後面的計劃再咬著牙把它做完,我相信「先甜後苦」。就算天黑了,也會堅持繼續在路上。
風吹沙,夜明星
為了保護海岸的光環境,台灣的南邊公路是沒有路燈的,一片漆黑。到這些路段時,我發現之前準備的車燈太暗了。
這種公路上有兩個車道,中間會有一排小球,夜晚看起來就像野獸的眼睛一樣反著光。
如果有車經過,這些小球就會一一亮過去。如果在沒有燈或燈光較暗的情況下,騎車則特別危險,一旦壓上了小球,很有可能因控制不住而摔倒。
幸運的是,在進入這段公路前,我偶遇到一個車友。他的外號很有意思,叫『便當』(因為他很喜歡吃便當)。他問我,是不是要去墾丁。我表示肯定後,他說:「咱們一起走吧,路上太黑。」
他的車燈很亮,騎在我身後,燈就能照亮兩個人的路。我們一起騎完了最黑的這段路。正常情況下,在騎行中我們會一直看著路面。車燈或自帶的手電筒較亮的時候,就感覺周圍一團漆黑。
當我眼睛慢慢適應了這片黑暗,抬頭看天,卻看見繁星點點,銀河浩瀚。左側是大海,海面上灑滿星光。
騎到某一路段時,我們忽然覺得那陣子風特別大,使勁踩著車,卻似乎阻力重重。於是,我們打算停下來休息一會,便出了公路,躺在海邊沙灘上看星星。
那片星空,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最亮最美星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彷彿伸手就能夠到星星,有一瞬間,甚至星星好像要掉下來一般。
靠近海灘,風浪更大了,沙子吹到我的臉頰,我感覺沙子就是星星。
第二天早上查地圖,我才得知,看星星的地方叫風吹沙,是個景點,果真名副其實,當下即有種感同身受的幸福感。
騎行的畫家
有時候,心裡有許多想法通過跟別人聊天,才能逐漸清晰起來,很多事情是需要一些機緣,才能夠去更深地發掘自己。
我從沒想到畫畫和旅行可以結合在一起,是因為和Treep合作後,他們那種強調體驗感的旅行方式讓我深受啟發。
之前的我,一直傾向於獨自遊玩,不太願意跟別人旅行,因為大多時候同路人搭不上拍,會很尷尬,既浪費風景,又浪費彼此的時間。
想嘗試一次這樣的旅行,也是因為我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旅途心得,便選擇了島波海道這條日本自行車線路。
如果僅僅只是騎車,似乎設計又不夠豐富,我便開始思考,怎樣可以將自己的技能和旅途的點滴融合在一起。
島波海道的後半段有很多美術館,跟藝術相關聯,我當即覺得,或許我能把騎車和畫畫同時放到旅行里。在我看來,這兩件事情有個共同點,就是突破了普通人通常旅行的速度。
騎車是用交通工具的方式來突破,原來要麼飛機火車汽車,要麼走路,自行車恰好在這兩種方式之間。它不僅僅是一種速度體現,還代表了自由,我可以隨時停下,為自己偏愛的停駐,這跟平常的旅行是不一樣的。
畫畫則更減緩了旅行的速度。用手機、相機記錄風景,已變得相當普遍,也許只需要一個快門的時間便可完成。跟我所看到、打動我的風景一樣,對話只需幾秒鐘。
但畫畫不一樣,每個人一天時間所能作的畫非常有限,可能也就一兩幅畫。因此,大家會特別謹慎地來選擇目標場景,至少需要用半小時坐下來跟它產生各種交流。
我稱這個過程為「交流」,是因為我們需要看它,閱讀它,找到它打動人的特點,且把它賦予內涵表達在紙上。這種表達,本身是一種傳達,能傳達給每個看到這張畫的人。
因此,畫畫這件事,是一個我通過這張畫跟世界、跟其他人產生交流的過程。
在這過程里,能讓現代人在相對比較快的生活節奏里,體會到一種緩慢,或是有嘗試「更緩慢」的機會,停下來欣賞真正的風景,藝術由此誕生。
我想要帶著有興趣的朋友,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去了解這裡面的樂趣。但不是所有嘗試都能成功,有些人跟我的節奏很搭,他會特別開心,像發現新大陸一般興奮,有些人就覺得 just so so。
後來,我去了雜誌社工作,經常在國內像杭州、廈門、廣州這些有小情調的城市裡遊走,我都會選擇邊騎行邊作畫,慢慢也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在騎車旅途中,驗證了很多在學校里學到的關於城市的理論。我也漸漸不需要再去看地圖,不需要去解讀這個城市的背景,就能直接體會它的脈絡。
騎著騎著發現,原來我走的路,就是這個城市裡文化或歷史中,最濃墨淡彩、源遠流長的重要地點,這種沿途而至的驚喜,伴我感恩,伴我成長。
畫畫,天生的訴求
在我轉換思路,開始把旅行當成一種體驗時,我便想將這樣的方式傳達給更多人。在我帶的旅行團隊中,大多數人都沒有畫畫基礎,其實這並不重要,重要的還是看大家敢不敢畫。
畫畫是天生的訴求,就像我們會隨著有節奏的音樂扭動身體一樣。只要想畫,就不需要想太多技能,簡單畫出來就好。
往往三、四歲的小孩畫,大家會覺得可愛萬分。但隨著時間孩子慢慢長大,用畫畫來表達的能力就在慢慢變弱,似乎從來沒擁有過這種能力。
任何畫都一樣,不能先入為主的定義技能技巧,或是某些畫種要用既定配合的方式來作畫。它其實可以是世間萬物,是顏色,是形體,是我們所感知到的一切。
只要把所見用自己感知到的輪廓表達出來,就足夠了。畫畫的體驗,不能用簡單的數量來衡量。而是畫者有沒有在繪畫時,對所見的事物,有比按下快門更深入的感受。
比如按下快門後,人可能就走了。但當坐立著畫畫時,就會經歷整個海港日落,從天的橙色時分到夜幕降臨中閃閃發亮的星星,不論哪種風景都能看見,這就夠了。
至於最終畫的作品有沒有達到某些標準,其實無所謂。但這事兒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還挺難理解和突破的,他們會因此特別不敢作畫。
所以,我剛開始還會給大家講一些基礎知識,比如顏色該怎麼上,水和顏色該怎麼調和,天空怎麼畫,海怎麼畫,怎樣構圖。
水彩畫很多時候就是一種實驗,即便是非常成熟的水彩畫家,也不能完全預知這張畫的最終狀態。
因為水和顏色的融合、跟時間,當時的天氣情況都會有一定關係。當你覺得海是藍色時,就去試一下作畫,也許不能一次畫成,但第二次就會擁有更多的經驗。
人們總喜歡給自己設定太多標準,或是覺得自己不行。想太多不如多嘗試,說不定,就行了。
畫畫,其實就是眼睛和手的配合,像工匠磨練技巧。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練得次數多了,肯定會看到進步。
我第一次帶的旅行團隊里,有兩三個女孩沒有任何基礎,但她們特別願意畫。有時候我們騎完車,已經很累了。但她們晚上還會擠出時間,把白天沒作完的畫繼續琢磨補充。
這樣,在騎行旅途中,這些勤奮認真練習的人,往往能充分認識到旅行和畫畫結合的意義,在旅途結束時,進步相當明顯,他的第一張和最後一張作品差別相當明顯。
但我也碰到過一些人,畫了一兩次後,就沒有什麼興趣了。我也不多強求,因為旅行本來就是享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享受就好。
來時路,心往處
誠實地說,我是喜歡嘗鮮的人,在用這種獨特的方式體驗旅行之前,我沒想過自己會再去同一個地方。但瀨戶內海的這條旅行路線,在我首次帶隊後,就讓我產生「還想再來」的感覺。
因為路上有很多遺憾。天氣、速度,或其他各種各樣的因素,都會導致每次騎行的不同感受。這是一個變數很大的事情,完全不像逛普通景點那樣,不論哪次、哪天去,樣子都相差無幾。
但當你騎車在路上,這趟旅行就是由無數「點」組成,可能性就增加了許多。
在日本,即便是很小的地方,做事也會相當用心。他們會想盡辦法找到這個地方的特點,把它塑造出來,然後再告訴你。所以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好玩之處。
第二次去時,除了騎行本身的樂趣外,還有很多好看、有特色的店鋪,有建築師和藝術家對於鄉村復興的探索,還認識了些新朋友,這條路線就立刻變得豐滿立體了。
今年春天是第三次去。去的三天天氣都不好,半晴不晴的狀態。空氣里瀰漫著春天特有的粘乎乎的味道,微熱也不太清爽。
好在櫻花開得特別好,一路上如雲似霞,別提有多浪漫了。路上,我們遇到了一個大轉彎,斜上方山坡上種了幾棵超大櫻花樹。
樹枝彎下來,整個路面落英繽紛,像掛了床櫻花地毯,讓人驚訝於它的美麗,不張揚卻潛入人心。
我計劃今年夏天再去一次富士山。去年初冬我曾環過富士山,只是沿著山周圍繞了一圈,沒爬,有點像在轉山。
那時看到的山隨著高度的不同,顏色絢爛多變,當下就決定夏天一定要再來看看。
單車旅行,先要想清楚用哪種方式騎車,是在短時間內騎行遠距離,還是時間跨度大一些,邊騎邊玩。目的想清楚後,再決定要不要買自行車,因為不同的自行車適合不同的人。
剛開始時,可以先嘗試一些短途的城市周邊或城市裡的騎行。這樣比較輕鬆,也不需要自己準備車,只需做攻略租自行車即可。
進階到長途騎行,像環台灣這種路線,如果完全沒有經驗,則需要提前做很多準備工作,且還要看個人對突髮狀況的應對能力。
有的人各種各樣的意外都能搞定,不會影響到旅行的情緒,但有些人不一定。因此,這種忍耐力取決於前期準備的充分和深入。
有的人喜歡意外,覺得有意外才好玩,但有的人特別憎惡。而這種「憎惡各種各樣突發情況的人」,可能沒辦法真心愛上自行車旅行這件事。
因為,旅程最有魅力的,就是那些前路的未知。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END——
每周三、周六,
跟我們一起窺探平行世界裡的人和故事。
長按關注「平行生活實錄」↓↓↓
推薦閱讀:
※橫漂,群演的孤獨世界。
※泰國行程攻略——漫行者余笑人
※國外旅行溝通和交流——漫行者余笑人
※舒服的北京窮游攻略!!!
※手把手教你——沙發客環遊世界完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