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求義:第二十章 平天下與天下平

第二十章 平天下與天下平

「平,造字本義:號音穩定悠長,沒有起伏變化,表示警情安定。」——《象形字典》

在「第八章 靜」中,我們論述了:萬物都是由陰陽(二)化生、組成,相互衝撞的陰陽只有達到平衡(和,當然《道德經》里的和,不僅僅是平衡的意思)的狀態,才能維持物的形態的穩定。比如,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水可以變成冰、變成水、變成汽;人只有在合適的溫度條件下才能生存,溫度過高、過低都不行。

人的生存,依賴於環境及自身生命中的各種因素,平衡在人可以承受的限界內,也依賴於這種平衡的長久穩定。平衡是物的形態能夠穩定的前提,沒有平衡,人就會隨之變動不止,談不上正常的生命活動,更談不上目的的實現。比如,一個人想干點工作,但氣溫卻在-5度和30度的兩種狀態中變動不止,這種氣溫的變動雖然也在人可以承受的限界內,但人必須要適時根據氣溫的變化採取應對措施(比如穿脫衣服),這時候人是無法安心工作的。

「平」可以有兩種含義。一、環境及自身生命中的各種因素,平衡在人可以承受的限界內,人可以籍此安穩地生活。二、人為了實現「環境及自身生命中的各種因素,平衡在人可以承受的限界內」,付出實實在在的行動(比如,平天下)。

所以,《大學》中的「平天下」,其對象,並非僅僅是人類社會,而是天下萬物。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力也大幅提升,帶來了生存環境前所未有的改變,能夠威脅到人類存在的因素也隨之出現,比如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核武問題、氣候變暖問題、人工智慧問題等等。

立足於人類存在和發展的需要,與天地萬物產生,能夠讓彼此和諧共贏的互動,減少甚至杜絕害他害己的行為,是伴隨著人類社會進步而來的,人類必須擔負的責任和義務。

《大學》中的「平天下」,也並非僅僅是龐大的體量,在宏大的格局中進行的事情,「平天下」的對象包括天地萬物,「平天下」的主體自然包括平平常常的眾生,「平天下」的過程自然也包括眾生的日常行為。

通過正常的途徑(合乎道的途徑),用自己的勞動所得,換取自己的所需,是生命目的的實現,也是最普通的「平天下」,因為,需要和行為(變化)根源於不平衡。

「天下平」是,環境及自身生命中的各種因素,平衡在人可以承受的限界內,人可以籍此安穩地生活。 「天下平」是一種狀態,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小小心愿的滿足,大到天地萬物的宏大格局中,人類與天地萬物的和諧共存。

(??=V??r

推薦閱讀:

恐怖谷效應出現的根源是什麼?
每日經典語錄,旅行的最大好處,在際遇下,突然重新認識了自己
現在還有哪些地方還有手寫春聯?
一個人的「靈性」指的是什麼?
新加坡人和其精英的思維方式在英才制度下有著怎麼樣的特點?

TAG:儒家 | 儒家思想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