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退票「疑雲」:爭議中票房破5.5億,互聯網宣發時代遭遇「至暗時刻」
昨天,電影市場野心勃勃期待掀起一波票房熱潮。4月28日內地電影大盤達到3.8億元,電影《後來的我們》首日開畫大殺四方,預售票房1.22億,單日票房2.84億,排片超過45%,上座率45.3%,票房佔比達到77%,刷新了春節檔後國產電影的單日票房記錄,讓同期上映的《幕後玩家》《戰神紀》《低壓槽》《黃金花》等電影黯然失色。
業界預測,該電影或許會創造此前《前任3》的票房奇蹟,甚至超越前者。
一夜之間,《後來的我們》驟然遭遇「黑天鵝事件」:網路消息爆料,首映當晚影城出現大量第三方購買《後來的我們》退票的情況,退票比例超出正常業務情況,僅萬達院線已統計出有超過9萬張退票,相關媒體統計,被退票的影院總數接近4000家,按早退票數和全國電影票均價來計算,目前退票額應該在1500~2000萬之間。
事件迅速發酵,今天(4月29日)「後來的我們 退票」相關微博話題空降熱搜榜,部分影院緊急關閉了平台退票功能。而《後來的我們》出品發行方之一貓眼凌晨關閉了退票系統,並發布聲明表示,截至4月28日23點,貓眼平台疑似惡意刷票並退票數量約為38萬張,涉及票房約1300萬,退票訂單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
目前,《後來的我們》票房達突破5億,排片超過了50%,上座率25.9%,豆瓣評分6.1分,貓眼想看人數超過91萬。這部電影是不是一部現象級電影,毫無疑問,是的。
退票事件會對其產生什麼具體影響,尚不能確定。但退票對電影行業產生的動蕩,已經顯而易見了。
五一檔《後來的我們》完成領跑,其他「玩家」能否完成翻盤?
從目前五一檔票房市場來看,《後來的我們》依舊擁有最大的關注,該電影佔據了一半的排片,70%左右的票房市場,剩下的小部分空間留給了《幕後玩家》《低壓槽》《戰神紀》等同期電影,而這其中好萊塢電影《狂暴巨獸》還要分得一杯羹。
電影票房市場的蛋糕確實越來越大,但是吃到嘴裡並不容易。「五一檔」由於假期相對較短,不具備「春節檔」「國慶檔」「暑期檔」等檔期的票房吞吐力,一直背視為電影檔期的「第二梯隊」,近幾年五一檔電影票房市場都在6、7億左右。
藝恩數據顯示,2015年五一檔票房達到6.35億票房,當時《速度與激情7》《何以笙簫默》《左耳》等商業電影雖口碑不高,但迅速瓜分市場,高口碑小眾題材電影《闖入者》《念念》等則依舊困在「叫好不叫座」的怪圈裡。好萊塢商業大片與青春愛情片佔有相對優勢。
2016年五一檔票房6.58億,《北京遇上西雅圖2》成為檔期內最大贏家,檔期內票房達到3.3億,總票房7.85億,雖然期間還有《奇幻森林》《夢想合伙人》等電影,但缺乏大片入市,票房市場並不亮眼。而「五一檔」逐步走向了分眾化趨勢,電影類題多樣,但誰也不能一同江山。
到2017年五一檔票房達到7.84億,《速度與激情8》完成領跑,彼時該電影為冷淡的電影市場注入了一絲激情,一舉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的進口片,也讓內地市場成為了好萊塢大片「絕地求生」的大票倉,而同期《春嬌救志明》《拆彈專家》《喜歡你》《記憶大師》等國產片也抱團上映,各類題材讓電影市場內容分眾化的趨勢更加明顯。
到了今年五一檔7部電影上映,電影類型各不相同,新人導演並出,從內容上看體量相當,《復仇聯盟者3》推遲至5月11日,五一檔沒有大片進入。
《後來的我們》秉承了近幾年五一檔一定有部愛情片的傳統,前期漫長精準的營銷為該電影積累了相當的市場熱度;《幕後玩家》是懸疑題材類型片,雖然是新人導演,但主演徐崢具備相當的市場號召力;《低壓槽》則主打港片擅長的警匪動作題材;《戰神記》在明星卡司與題材上具備粉絲電影的優勢;《黃金花》則是香港高口碑文藝電影;《瑪麗與魔女之花》則填充了動畫電影市場,被二次元粉絲稱為「後吉卜力時代」。
在《後來的我們》預售、排片飆高之前,或許沒有人會預料到目前《後來的我們》一家獨大的局面。而退票事件的發生對其票房會不會產生影響,還是未知,但事件影響公眾好感度已經是必然。
目前,《幕後玩家》出品方發布聯合聲明,呼籲各方「諮詢相關平台和出品發行方探尋(退票)真實原因」,《戰神紀》此前遭受水軍的惡意差評發布聲明,希望相關人士停止惡意貶低行為。
一場「退票」羅生門背後的信任危機
而目前影響最大的,或許是電影產業中的互聯網平台與院線。
《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的爆發,率先陷入惶恐的是院線影院。2018年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市場超過200億,電影購票線上轉換率上升到87%,互聯網渠道稱為電影購票的主要渠道。而隨著電影產業與互聯網渠道的聯繫越來越大,線上宣發、數據營銷、票房曲線、預售數字、口碑評分等數字化體系成為了院線排片的重要參考。
《後來的我們》隨著各類情懷營銷,情緒感染,加上劉若英《後來》的歌曲IP效應,青春,分離,北漂等元素,田馥甄、陳奕迅演唱主題曲MV、電影海報各類物料的相繼投放,該電影營銷的效果逐步走向極致。
此後,預售超過1億,社交媒體上相關話題討論度達到3.4億,貓眼想看指數超過90萬,而其中女性觀眾比例超過了66%,朋友圈繼《前任3》之後再度掀起了一波「看《後來的我們》哭了沒」相關話題。換句話說,作為一部愛情電影,《後來的我們》雖然還未引起《前任3》一樣的輿論度,但起碼已經切中女性市場的部分需求,並且得到了眼淚的認可。
在這個基礎上院線參考預售票房增加排片,觀眾受市場熱度影響提前購票,再次營造出影片火熱的場景,預售拉高了排片,熱度進一步發酵,這是一個有效機制,而有效的前提是電影相關數據的真實性。
「我們過去在排期預估時很被動,無法對市場估計的非常準確。有了平台『預售』(的概念)後,大家的確可以更精準的把握一些影片的走勢,給它們一個正確的市場佔比,取得更好的票房產出。」有院線經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而此次退票事件將這個機制的弊端暴露在公眾面前,操縱者通過大量第三方平台購票對市場輸入虛假數據,營造市場熱度,院線根據數據進行排片後,再進行退票,由於第三方平台退票,院線無法做有效出應對,排片鎖定。
風波的歸因過程也充斥著疑點,有業內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以第三方平台而言,在這個過程中平台方也有損害,「退票實際是把最根本的產品輸出方、服務提供方即影城的利益忽視掉,如果這樣的話(會直接導致)之後片子很難繼續發行下去。」
各方利益交雜中,或許傷害是產業、公眾對電影市場的信任。
2015年40億的票補資本讓公眾認知到電影票房本身藏有的泡沫,2016年《葉問3》虛擬場次假造票房讓公眾了解了「幽靈場」,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向公眾科普了「粉絲鎖場」,2018年春節檔票補的勢頭逐漸沉寂,但各類營銷方式上線,偷票房的行為依舊在暗地裡進行,同時隨著電影口碑與電影票房掛鉤越來越緊密,電影評分、水軍惡評等現象出現也越來越習以為常。
影迷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公眾也慢慢學會不被各大平台評分數據綁架,退票事件或許會讓院線對電影預售票房多一層審視,而這背後透露出的或許是一種不信任。可是在一個充滿「陰謀論」環境中,行業又如何健康的發展呢。
社交媒體平台上有人用《讓子彈飛》里的台詞概括了這次退票事件,「先讓鄉紳捐,鄉紳捐了,百姓就跟著捐,事後,鄉紳的全數奉還,百姓捐的咱們平分。」
推薦閱讀:
※偷票房、退票、豆瓣刷分……2018五一檔堪稱「史上最無下限」檔期
※衝擊554億、《戰狼2》爆款、文藝片黑馬、大片撲街、口碑作用|2017電影市場回顧 ?
※「不自由」的影片上映日期,票房高低的另一種思考
※電影市場九月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