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慾望是前進的油門,磨難是不可缺的剎車板(上)

野心、慾望、貪婪、懶惰,這些看起來都是貶義詞,但我一直都認為,人類的進步都是由這些因素推動的,而進入到現代社會,金錢變成量化價值的固有單位以後,衡量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團體,甚至是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也很大程度上是對比這個人、團體或國家的財富和經濟是否足夠強大。

而金錢能實現你的野心;能實現你的慾望;能滿足你的貪婪;能縱容你的懶惰。於是乎很長一段時間社會上流傳著「笑貧不笑娼」這樣一種看似廣為認同的正確觀點,其中包含多少無奈和羨慕。

我想誰也不能否認錢是個好東西,不是有那麼一句話說:我又不是人民幣,做不到讓人人都喜歡。從這句話反推就能得出人民幣人人都喜歡的結論。不過可能我比其他大多數人的貪念更大,所以我掙錢的起始比同齡人更早一些,放在以前搞不好還得給我判個投機倒把的罪名呢。

我的掙錢起始於初中二年級,那是1999年的夏天,我十五歲,夏天的長春有那麼2個多月將近3個月是特別熱的。那時候也沒有帶空調的教室,中午十二點半到下午兩點,外面的柏油馬路上都會被曬出融化的瀝青,總會有不少體質較弱的男孩女孩被這種天氣搞的中暑,觸發了我第一個掙『大』的契機,賣冰棍。

雖然有暑假,但是北方的暑假相對於寒假是短的多的存在,所以還是有將近兩個月的酷暑季,是學生必須在學校度過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如此的難熬不僅僅是對於學生的,天氣可不管你是學生還是老師。於是乎每年到這段酷暑季節,中午上課前或者下午第一個課間,吃點冰棍,就成了一項標配防暑降溫的保障項目。

那個年代,工資不高,大概長春一汽的工人的平均工資大概是四五百元左右吧,幹部能開到七八百元左右。

一般一個學期每班每人交一百到兩百塊錢班費,班費的用途一般用來買些班級用的體育用品,足球籃球一類的東西,過教師節給老師買點小禮物,學期結束的時候搞搞班級聯歡會,採購一些瓜子水果,幾乎再無其他用途。

於是到了夏天班級的冰棍支出,就成了消耗班費的花銷大戶。當時主流的比較好的冰棒價格都是一塊錢,兩三角錢就能買現在的一塊錢的那種奶油冰棍,五毛錢的大概相當於現在兩元左右的冰棍,而我們吃的主流一塊冰棍相當於現在三元以上的冰棍檔次。具體品牌就不說了,免得有打廣告嫌疑,大家去超市看價格腦補一下好了。

作為祖國的未來,家家都幾乎一個的『寶貝』獨生子女。又不差成本的情況下,我們日常消耗的當然是主流冰棍,也就是一塊錢的冰棍。

印象頗深的主流冰棍,是一款是裡面一半是奶油冰糕外面一半是橘子味碎冰沙,某品牌叫『XXX沙冰』的冰棍,也就是我們大部分時候吃的都是這款『XXX沙冰』。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父母那些掙錢的大人,夏天工作的降暑飲品也就是汽車廠統一發的袋裝『甜味水』。零售也就三角到五角錢,而作為不掙錢的我們吃一塊錢的冰棍,還真是年少無知且無愧啊!

這裡又得抱怨一句當時老師的素質,學校里各個班都買冰棍作為降暑品,可是一個55人的班級每天都要買70根冰棍,因為不只是班主任老師要吃學生們錢買來的冰棍,各個科目的任課老師都要吃,這也就算了,和老師關係好的其他年級的老師或者什麼人都好,班主任還拿學生錢買的冰糕做人情送給隨便什麼人。

算了,還是說說我怎麼用冰棍掙的第一筆可觀的收入吧!

我們班就是55個人,每天買70根冰棍,最開始的時候老師指定了一個學習一般但是還算老實的同學,每天去學校附近的一個私人小賣部(類似現在的個人開的小超市或便利店),拿著現金去採買。那時候的這種採買都可以劃價,最後由於買的還算多,最後一般就是八角錢的單價成交。

這個價格老師還像模像樣的和全班同學交代過,大概的意思可能是告訴我們班費是怎麼消耗的吧。不過在聽到班主任老師說批發八角錢一支的時候,我一下心中浮現出了另一個想法。

大家還記得我之前說過,我小學時足球及看片小隊吧,那時候在我們其中一個踢球據點旁邊,有一個雪糕批發點,那時候我們踢球玩完之後,我們沒事也買個冰棒吃,那時候我們也不是能一下買的很多,一般也就是幾個人反正很少能一次買超過十支冰棍的時候,但是那時候單買一兩支冰棍,那家批發點的老闆也只賣我們八角錢一支,如果超過十支我記得好像是七角五分錢一支。如果一天70支冰棍,我能去採買,一支我掙五分錢,每天就能掙三塊五角錢,一個月就能有小一百啊,我一下子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從班主任老師那裡拿到這個冰棍採購項目的offer。

但是我沒有立即去找老師談這件事情,我的第一反應是先去確認到底那家雪糕批發點能給我怎樣的價格,因為價格才能決定這個買賣是否可以做成。

於是那天放學後,我一個人騎車到那家雪糕批發點去找老闆詢價,開啟了我平生第一次『對縫子』的第一步。

老闆也是個實在人,當他一臉傲嬌的說出:「小夥子,你找對了,不是跟你吹牛,我家絕對是汽車廠最大的雪糕批發店,你只要成箱拿,我給你六角七分錢一根,怎麼樣價格不高吧!」

我記得一箱當時是五十根冰棍,老闆說成箱拿的意思就是一次購買超過五十根以上,就能給我做到六角七分錢一根。這事可以成啊,於是有了一角三分錢的價格優勢以後,我立刻覺得這事可以成啊,於是和老闆說好了價格之後,第二天就是怎麼說服我們班主任將冰棍的採購任務交給我了。

回到家裡,我對第二天和老師的談判計劃做了各種假設,以及各種老師可能提出的問題進行預演練。最後得出可以接受,給冰棍在八角的基礎上,最多降價到七角的最低預案。如果每個冰棍七角錢,我就能在七十根冰棍上一天得到兩塊一角錢的差價利潤,雖然少但是很可以了。而且這不還不是最後的價格么,還能談呢。

於是乎,第二天我上午第一節課間找到班主任老師,和她說了我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班級日常降暑的XXX沙冰。老師問我具體多少錢,我當時沒有直接報出七角錢的心中底價,只是和老師說,最少能做到七角五分錢,可能還能再往下談。

之後,順理成章的老師對我的報價動了心,畢竟能比別的班少花些班費,對她的名聲也是微微有些好處的。當天就把班級採買冰棍的任務交付於我,也就讓我正式開啟了冰棍掙錢的這個項目。

雪糕批發部老闆很貼心,知道我路途稍遠,騎車大概需要十分鐘,還幫我準備了一個泡沫保溫箱。

最後回到班級,我經過一番考慮決定把冰棍單支的最後價格報為七角兩分錢,也就是一支冰棍我凈利潤為五分錢,每天能掙三塊五。

三塊五是什麼概念呢?我上初二年級的時候,家裡條件中等的一個學生一個月的零花錢也就是五十元上下,也就是說我個人的零用錢翻倍都不止。

可是,三塊五的日子只維持了兩三天,就結束了,緊接著是更好的日子來了。也不知道是誰將我採買冰棍的價格告訴了其他班的班主任,第三天我去老師那裡拿今天購買冰棍經費的時候,同年級另外兩個班級的班主任老師叫住了我,然後拿出了和我們班老師給的差不多的錢,我只好再代買兩個班級的冰棍。有過了一天,又有兩個班的冰棍變成了我代購。

於是一周之內,全年級六個班,有五個班的冰棍業務被我壟斷了。結果就是,我每天去採購冰棍的數量從七十支,變成了三百五十支左右。然後雪糕批發點部的老闆,還給我讓了一分錢的價格,我每天的收入就變成了六分的三百五十倍,每天二十一元錢。

再讓我解釋一下日薪二十一元是個什麼概念,大概齊就是現在的月薪七八千的樣子吧。偷換個概念,以現在的行情,我大概那時候一個月的收入換成現在的購買力,我一個月的收入基本可以換成一台iPhone X手機。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 Jony Ive 說「不計代價,堅持某種曾經有效的功能,這種道路會導致失敗」?
如何看待羅永浩稱iphone x不算全面屏,並欲重新定義全面屏手機?
iPhone X將決定蘋果的命運
想讓大家推薦一些iPhone X可用的手機殼?
iPhone X為什麼取消了Home鍵?

TAG:掙錢 | iPhoneX | 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