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為什麼失效#1750
金融政策為什麼失效 #1750
象牙塔里的書獃子
一) 海狸房和家
4.18去參加了一個商業活動,感謝邀請。
特邀嘉賓是楊紅旭和我。多空對決。
楊老師先講,一講就花了一個多小時。用了三十幾頁的ppt。
俺在樓下記著筆記,寫了滿滿二大頁紙。
楊老師的水平,那自然是極高的。從宏觀經濟,講到央行貨幣政策,講到金融市場10年期國債利率,講到「數量型」和價格型調控。
講到70城平均地產走勢。論做ppt的水平,大概強我20倍。
等到我上場,俺清清嗓子,「呃,我一張圖表也沒做」。
「因為你所有的圖表,全部都是錯誤的」。
對不起啊,老闆。既然拿了你出場費,總要負責講一點真話、乾貨。
二) 次貸危機
2008年,也就是十年前,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的來源,由於一些不符合資格的低收入人士,銀行錯誤估算了他們的「風險—利率」,違約概率算得太低,於是爆發了「次貸」。
次貸爆棚之後,美國政府緊急援助。FED大手筆,一口氣把美聯儲的規模擴大了四倍。搞出了QE1,QE2,QE3,QE4.
美聯儲花了多少錢呢,如果從資產負債表角度,大約是2.7萬億美金。
在中國國內,關於「次貸危機」的書汗牛充棟,抄作業,出版業,狠狠賺了一筆。
這些書大部分都是垃圾,天下文章一大抄。原創思想罕見難覓。
因為從來沒有人問過一個問題,美國的「次貸」市場,有多大?
有多大呢。全美的「房貸」餘量,大約在4萬億美金左右。而其中歸入「次級」貸款,僅僅只有2000億USD。
2000億貸款,一年5%的利息。如果你全部由美國政府出錢。
那就是每年100億元利息。
你發現問題了么??
如果美國政府掏100億,代那些窮人還房貸。則你可以「假裝」問題不存在。供款正常,天下太平。
如果美國政府想「一勞永逸」,你就掏2000億出來,把這些「毒貸款」全部都買下。刮刀乾乾淨淨。
而民珠黨花了多少錢呢,2.7萬億。金融市場波動,更是數十萬億。
奧巴馬政府,當然也不是書獃子。
因為擔憂房地產市場崩潰式下滑,奧巴馬也推出了高達800億美元的「房屋補貼退稅」計劃。
只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就可以獲得利息減免,利息優惠,稅收優惠政策。
有用么,一點也沒有。
如果實體有用,就不用金融入手。
如果能實體振興,那也不用FED放水27000億。
那麼,哪裡出了毛病?
問題在於,傳統的金融模型,已經窮途末路。
傳統的金融模型怎麼說的,「利息降低,有利於企業融資,企業擴張產能」。
「利息升高,企業成本上升,抑制通脹」。
真實的金融模型是什麼呢,真實的金融模型是:
沒有任何人符合貸款資格!
三) 合規
美國人,事實上從1980年代,就開始有這個問題了。所謂「金融市場和實體不一致」。
在以前,「貨幣政策」是高度有效的。中央銀行只要降低利率。過幾個月,就可以看見煤炭煙囪轟隆隆鬧起來了,到處都充滿了大興土木的建設。
可是1980年以後,「金融和實體」逐漸切斷了聯繫。
美聯儲「降息」的效力越來越小。「加息」被譽為核武器,漸漸也只對金融市場有效果,實體殭屍般麻木。
這裡面的秘密何在,二個字:「合規」。
美聯儲對於「貸款用途」管制越來越苛刻。
在最初的時候,「借貸」關係是如此地簡單。只要一個人肯借,一個人肯貸,二者即可自由形成契約。
漸漸地,借貸關係被要求是「正義」的。
1907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議員們圍攻「J.P.摩根」,議員們要求每一筆貸款都必須是「正義」的。
換言之,所有的貸款,只能發放給「做多的」,不能發放給「惡意做空」的。
J.P.摩根正面回答,「不,先生,信貸的唯一標準是償還信用」。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大金融家對政客提出了Say NO.
1930年之後,美國政府對於「信貸」的要求,變得越發複雜。
政府直接要求「哪些人可以借,哪些人不可以借」。
譬如說,整個USSR的敵對陣營,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之類的都不能借。哪怕和他們做生意都不行。
而美國政府自己,卻大肆地借錢給沙赫特(Nazi財長)。
納粹德國的興起,希特勒在1933年代締造「經濟奇蹟」,1/3的資金來源是靠美國債券。
等這些債券到期,希特勒還不起,於是便爆發了世界大戰。
再往後,美國政府不僅要管制「借給誰」,而且還要管制「借錢幹什麼」。
例如說,USA有著極其嚴格的環保和勞工法,甚至還有「反歧視法案」。
一家企業,如果被裁定「LGBT不混用廝所」,立刻被判定歧視。
此後,無論資信多少,你也借不到款。
再往後,奧巴馬政府搞出了2700頁的「合乎規範企業信貸指導手冊」。
於是再沒有任何中小公司,符合貸款要求了。
1980年之後,人們逐漸發現「信貸規律」失效了。
你降息0.25%,根本達不到促進經濟,發展實體的效果。
因為任何人都不滿足「合乎規範」。
能享受貸款的,只有1/10的特權群體。
四) 金融隔離
當「合規」深入到經濟體的每一寸肌理之後,整個「金融」的邏輯就變掉了。
如圖,傳統的「商業銀行原理」,它描述的是一個三層金字塔結構。
- 央行處於最頂端,買賣國債利率,貨幣乘數M1
- 商業銀行第二層,國債+信貸溢價,貨幣乘數M2
- 工商企業第三層,社會回報利率,貨幣乘數M3
在「傳統商業模型」,央行—商業銀行—實體工商,這三層是連通的。
央行有任何利率改變,首先會影響銀行間拆息。
利息升高,再通過商業銀行,影響到實體經濟。
但是在「現實合規模型」下,這個模型是斷裂的。
具體的表現就是,只有央行和持牌商業銀行,被認為是「自己人」。
他們可以在一個「小圈子」裡面,以非常低的利率,互相拆借。
但是整個實體經濟,和金融是脫節的。
從銀行間拆息,到「實體貸款發放」當中是脫節的。
是天塹,是地溝,是馬里蘭海溝,二者之間的距離無窮遠。
實體嗷嗷待哺,哪怕10%的利率都算是低息。能借都不錯了。
你和我說,央行利率由2.75%漲到3%
有屁用,有屁用,有屁用啊!
五) 學院派和實戰派
我們這個世界最詭異之處,迄今為止,有無數無數著作,研究「金融原理」「財經周期」。可居然從來沒有任何一門學科,研究「合規對經濟的影響」。
「合規」的影響力大么。
很大,很大很大非常大。
某日蘇聯舉行國慶遊行,沿著大街開來了炮兵、機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戰術導彈、戰略核導彈,破壞力一個比一個大;
隊列末尾卻是兩個帶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勃列日涅夫驚訝地說:「這兩個人破壞力比核導彈還大!他們是什麼人?」克格勃頭子說:「不是我的人。」國防部長說:「沒見過他們。」蘇聯總理說:「他們是國家計委的……」
限購限貸遠遠比貨幣利率更重要
學院派根本不懂得民間疾苦。他們也不知道,冠冕堂皇的幾個字,一份看似很正義感,完全合理的要求;
落實到具體執行層面,會給民生增加多少麻煩
做互聯網的人都知道,只要多「一道」手續,轉化率就會跌掉至少-50%
多幾道文件手續,整個申請就沒法做了。
開個身份證證明,還得跑回六線老家鄉溝里派出所。
具體說到房地產市場,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是什麼。是「限購,限貸,認房又認貸」。
整個市場中,不缺買家。購買力洶湧。
可是二個合法的公民,一個願買,一個願賣,卻不可以達成交易,dT>0
因為政策法規的限制,只有不到1/10的特權群體,才擁有了最惠的資格。
政府肯定也希望「百業興旺,日進斗金」的。
美國政府發現,無論他們怎樣地調整貨幣政策,最多只能影響金融市場價格波動。
可是工商業實體,依然無可遏止地流出美利堅。
USA日復一日地空心化。
這種「無力回天」的架勢,不是靠你金融部門,不是吹噓格林斯潘可以回天的。
你應該去問一問,美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白左,聖母。搞出了那麼多「環保和勞動」法令。
只有徹底符合US環保和勞工福利的項目,才能上馬。
最終導致金融和實體完全「斷層」。無論你加息降息,企業家都知道,根本貸不了款。
還不如關門大吉。
在中國也是一樣,無論是別人問我周金波「周期大王」,還是炒得火熱的「澤平周期」。
我只問你一句話,
你的分析中,有沒有包括「合規」。有沒有2700頁的「限限限限限限限限………」
如果你從來沒有提到過合規,象牙塔不見人間魑魅,那我只能給這些研報評價二個字:
SB
微信群體系微信號:TTyuanjing 添加請備註知乎
推薦閱讀:
※【債券日評】20171102 2017年10月份債券市場回顧:對於這次上漲我能知道些什麼呢
※索馬利亞的海盜是怎麼拿到贖金和分配贖金的?
※vn.py發布v1.7.3 - 下面我真的會啟動Web前端開發了
※關於外匯交易的本質與流程?
※楊迎鑫:5.3黃金近期需關注數據及消息回顧,大非農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