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康復理念的思考
作為康復師,如何思考康復:
康復的目的為了讓人們重獲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其中涵蓋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等等。物理治療的主體是恢復運動功能,等同於國內運動康復概念。
作為運動康復機構或者運動康復師,要從患者的角度出發,結合患者年紀、生活習慣、運動方式、職業特點、經濟條件、個人需求等,給出最具針對性、最合適的康復計劃。
比如,一位年輕的熱愛運動的膝關節術後患者,在康復過程中要進階到包含協調、速度、敏捷性等的練習,甚至根據專項運動給出合適的建議及練習。
再比如,對於年紀稍大或沒有過多運動需求的患者,膝關節術後康復除了常規練習,更多考慮如何更大可能保護患側關節,練習動作模式,具體的如在日常走路、上下樓梯、蹲起過程中盡量減少膝關節壓力,減少對膝關節產生磨損的動作。
有時還需結合對患者全身的具體評估,調整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上醫醫無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康復師是可以做到治無病或者欲病的,在面對患者時,抱著這樣的思路和想法,康復的效果才能更好層次更高。
做康復中,哪些是一定不能出現的錯誤:
市面上常常流傳,私教是分三六九等的,好的私教會糾正發力,告訴客戶如何練就正確的動作,而不是僅僅教會動作的樣子。康復過程中訓練時很重要的,運動康復沒有運動哪來的康復,國家近期大力宣傳的「運動是良醫」的理念也是如此。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思考,知其所以然才會有應有的價值,這也是我相對來說不贊成對待任何患者都用同一套流程或者同樣的模板的原因。正常的邏輯思考順序是,比如,這位患者存在某問題,通過評估,發現是某肌肉的具體某問題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選擇哪種訓練方式,患者目標肌群是否能被有效激活或使用,再次評估治療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調整計劃。
在此附上北醫三院康復師葛傑的一篇文章,有具體例子表明為什麼要進行精準康復。
http://www.orthonline.com.cn/node/128928
如果沒有做到精準康復,意味著康復師在帶患者做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治療,都可能帶來新的損傷,或者為未來某疾病積累發病因素。臨床醫學的發展常常在盲目中發展,遇到知識盲區,進行科研,臨床試驗,改進再推廣到臨床。儘管會再迷茫中前行,始終是有臨床思維在。康復,尤其做國內精準康復,更是在空白中前行,沒有接觸到大咖或者知識頂層面的我們,只是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在臨床實踐中琢磨。在康復師不成熟的時候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更要記住這些由於康復師導致的問題,「不怕痛苦,只怕痛苦的沒有意義」。
如果康復師在面對患者時沒有思考,只是一味去做,就像臨床醫生沒有診斷直接開藥。不清楚問題由何產生、解決了是因何解決,解決不了又是為何,康復師的所有工作都是盲目的,這也是所說的「無評估不治療」。
理念很完美,但執行到臨床實踐中很難做到,判斷出問題由何產生很難,受線索或者知識水平所限,有些根本推斷不出;判斷問題解決不了也很難,因為不清楚究竟是人力無法改變還是我無法改變。但這三個問題是一定要去回答的!
怎麼產生,怎麼解決,解決不了怎麼辦。
結合工作經驗,我能給出的建議是,一,盡最大可能找到「怎麼產生」的答案,但允許存在找不到答案,人體本身就很複雜,動態變化的過程更複雜。二,「怎麼解決」是康復師必須做好的,針對已經發現的問題,運用已有的技術手段和訓練方法,解決問題。康復的精髓不是技術,而是如何運用技術,再多的技術歸根到底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服務,殊途同歸。掌握一種技術但具備發現-解決問題的思維,比沒有思維擁有N多技術的人,可貴太多。三,「解決不了怎麼辦」,此時需要分析在康復過程中有無失誤,這個問題到底是不是人力能改變的。患者的某些病理性變化確實是人力無法改善的,那就認清現實,把精力集中在可以攻克的方面。康複本身就是一門複雜而又簡單的醫學,複雜在涉及知識面廣深細,需要康復的區域很多,臨床中太過靈活。但康復也簡單在,有一個共同的最終的評價指標,讓患者更好的生活。
我做什麼事情都喜歡理念先行,思考清楚再做更清晰明了。想做好康復,就先明確正確的康復理念,時時束在心中,很多問題比如怎麼保證效果、怎麼解決癥狀等自然而然就會被解決。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應該保持一些職業應有的意義和原則。
第一篇關於康復的想法分享,以後有機會會記錄更多,望與行走在專業求知途中的康復師們共勉。(本人之前工作是運動康復師,關於醫院的康復工作涉及較少,措辭有片面或不當之處還望見諒,多多批評指正。)
2018年4月22日
於北京
推薦閱讀:
※3D髂腰肌伸展在健身訓練中的重要性
※如何防止前交叉韌帶再次斷裂?據了解99%的人還不知道!
※自重訓練 7分鐘拯救你的背
※四個動作緩解低頭族肩頸不適
※長時間走路腰痛?千萬別忽略了這塊肌肉~
TAG:運動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