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必要那麼焦慮------如何正確看待代際矛盾①
隨著最後一批90後走入大學校園,90後們作為一個整體開始慢慢掌握話語權,很多人隨之也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同樣也有一批90後也已經為人父母了,所以他們開始接觸育兒之道,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叫做「養兒方知父母心」,可現在我們卻越來越覺得」養兒方知父母蠢」……
「為何當初我的父母那樣對我?」
「越來越覺得自己被父母毀了」「如果不是父母,今天我們會過的很好」「最恨的就是父母」
「不能讓孩子變成自己小時候的樣子,自己也不能成為父母這樣的人」「當年的父母真是神邏輯……」
可是為什麼我們的父母當年會如此「蠢」,比如,我們小時候被燙傷,一些父母竟然直接用毛巾擦。比如,我們小時候明明受了欺負,結果父母還會說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比如,明明是你們傷害了我,結果變成了我性格有問題?比如,莫名其妙讓我們在外人面前展示才藝。
比如,莫名其妙威脅我們說不要我們了。比如學習不好不想辦法幫孩子提升成績,反而是一頓亂打。
這些瑣事對於當年的我們傷害是很大的,我父親在聽到我受傷之後第一瞬間也是責怪我平時鍛煉的少,關鍵時刻才會受傷。
然而現在的人們都清楚,出了事之後怪孩子還有什麼用呢?
但是這麼簡單的邏輯,為什麼幾千年來都沒處理好,反而是這一代人才忽然解決了呢?
因為我們的父母根本不講道理和邏輯。
那他們講什麼呢?
講四書五經,講三綱五常,講經驗,講資歷,講權威。
就是不和你講道理。
誠然,我們因此受到了無數傷害,甚至對我們未來的生活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但這件事實際上也沒那麼冷血。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受傷就認為別人一定是蓄意圖謀,父母怎麼會想故意傷害自己的孩子呢?
我們換位思考想一下,在他們那個年代,父母生完孩子之後,他們會如何教育孩子呢?換句話說,他們自己是個什麼水平呢?
通過什麼方式來吸收知識、增長見識、提高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以至於智慧呢?
沒有互聯網,電視也基本都是官方意識形態的節目,書也基本都是非常傳統的書籍,一般人沒辦法表達自己的意見,即使有想法也會很快被扼殺,日常生活圈子非常小,小到你可能這輩子都不會遇到一個陌生面孔,每天不是種地就是打魚打獵。
在這種環境下,我們的父母會有何種見識呢?眼界有多高呢?思維有多寬呢?意志有多強呢?
秦始皇大家應該都知道,而同時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丞相叫李斯大家也應該有所耳聞,他和秦始皇亦師亦友,這個人曾經是呂不韋的幕僚,師從於荀子。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經只是一名看管糧倉的小吏。
他在看管糧倉時,發現田鼠和老鼠都是鼠,老鼠在廁所裡面吃的是大便,而在倉庫裡面吃的是大米。同樣都是鼠,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這篇文章什麼意思呢? 主要是講的人的處境是由環境決定的,本質都差不多。
(但即使是這篇文章,可能我們的父母也根本沒機會也沒資格讀到哦,不僅是我們的父母沒機會,甚至我們現在同齡人也有許多人根本不了解這個道理哦)
所以我們必須要理解,這一代人是必須有自己的局限性的。
那麼接下來就要分析了,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局限?以至於和我們之間的矛盾這麼深,甚至深深地傷害了我們呢?
這個問題包含了兩個子問題。
1, 他們思想太局限。
2, 我們思想太解放。
而現實是這兩個問題都有,既是父母思想太局限,也是我們思想太解放。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父母思想會那麼局限呢?
簡而言之,就是生產力不足,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網,沒有汽車…… 我們這一代父母最年輕的也不過就是70後,他們有90%以上的人是根本沒有在25歲之前碰過任何電子產品的。
也就是在一個人認知形成最重要的年齡段……他們卻是從來沒有睜眼看過世界的。
這樣的父母,自然是不會有什麼見識的。
而他們的育兒手段,也幾乎就是依靠村裡人的口口相傳,還有一些千古不變的傳統法則,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多敗兒」。
所以正如我所說的,他們根本沒有想過「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對不對,也不容得他們去想這句話對不對。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父母思維如此局限的原因。
而我們為什麼思想如此解放呢?
因為我們從小就接觸了互聯網,甚至00後從小就接觸了移動互聯網,這些人沒理由會像我們父母那一代人一樣的封閉。
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父母會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這類的話是對的呢?他們為什麼無法去反思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沒有看過電視嗎?李斯都可以通過老鼠悟出道理,難道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的概念嗎?
且聽下回分解~
想更多更深入地了解社會科學。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XPhouyuan。
推薦閱讀:
※哪一瞬間讓你覺得自己太過狂妄自大還需修鍊?
※美國的「女童子軍」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孩子,沒出過國不丟人;出過國還這樣想才是真丟人(北歐留學能帶給你什麼)
※當父母的房子被兒子賣掉之後
※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