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編程老師傅「秘傳編程筆記」,速度來看!
1:定坐標 格式——WCS——方位
2:刪除當前操作導航器中的設置工具——操作導航器——刪除設置
3:部件尺寸分析 把安全平面的高度輸入然後確定 點擊坐標前面的「+」號把工件個毛坯選好
「創建操作:類型「DRILL」用第三個DRILLING給所創建的工步起好名字,所起的名字最好和刀具名相同一便更好的區分 把刀選好 名稱填好 然後確定 讓所創建的工步進入導航器中
打開所創建的工步 把需要加工的孔選好 如果需分組 就按分組形式選孔 點擊「CYA1」參數組(1-5)分別選好每組的孔,如果不需要分組時 就可選擇面上所有的孔 的方式來選擇需要加工的孔 當孔選好後確定一下 所選的孔就會出現順序號 點擊「優化」讓其以最小的距離來加工 點3次確定直到找到「點位加工幾何體」對話框為止
再來選上「AVOID」(避讓)為刀具抬起設置高度 按順序選 一直選好 不要漏掉 以免撞刀 選1號2號設定一個安全平面或距離 選2號3號使點擊上一次所設有距離的位置 會出現1號2號的高度 (點擊)輸入距離 按順序選好後確定 進入到原始的創建工步 選「標準鑽深度」注意:原本有的「標準鑽深度」也要選一下 指定組或孔的加工深度
注意:鑽頭用刀肩指定深度 銑刀和鏜刀用刀尖定位 指定深度使 通孔深稍微深2-3MM 然後確定 在進入到原始加工工步 把最小間距設為(2-3MM)默 進給率:主軸轉速500-800 剪切50-80進刀不用設
把需要精鏜的孔 用鏜刀鏜出來在把上一個程序 複製 一個 更名為鏜刀名 把複製的程序 掛在鏜刀下面 按需要把所加工的孔進行重新編輯 附加或忽略 然後進入到 創造工步裡面把「標準鑽」改為「標準鏜返回」一直確定三下因為不用在去分組 不用重新設置高度 不用重新設置進給率 只需要把「刀肩深度」改為「刀尖深度」即可 在CYDE參數對話框中的第一個點擊一下設為刀尖深度
每次啄鑽深度 標準鑽深度——STEP設置每次的深度 12:無論孔的大小 首先需要中心轉 MILLING平面銑 1:建立零件 2:建立毛坯
設置所需要用的刀具 4:把坐標定好 5:創工步
程序名和刀具名相同 刀具名T63R5-T 刀具號
調整記錄器 程序名為T63R5-1
步進:刀切削完成—行後進行下一行的距離 一般用刀具直徑的百分比 當用刀具直徑百分比的時候 應當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所填的百分比書是否大雨刀具去掉尺寸 如果小於刀具的直徑就能切削完全 如果大於刀具直徑的百分比就會留小殘料
切削方式
1》往複式切削 切削方向順序不變 切削角自動用戶定義多用於清壁
2》單向切削 精加工 陡壁筋板面上下的切削 多用於叫清壁
3 》沿輪廓單向切削 用於薄壁零件加工
跟隨周邊 沿外形輪廓切削(島清理打自動腔類多選擇向外,有利於螺旋下刀凸模選擇向內)
跟隨工件;切削方向只可設定為順逆銑 多用於參考刀具時 選用的切削方式 6擺線 用於比較窄的凹槽銑削
輪廓 用於半精 或 精加工零件側壁或外形輪廓 附加刀路在此打開 8 標準驅動:適用於雕刻
跟隨周邊和跟隨工件 一般多用於切削區域比較大 進刀和退刀時傷不到工件為基準 平面銑子類型
Face-Milling_Area表面區域銑 Face_Milling表面銑
Face_Milling_MANUAL表面手動銑 PLANAR_Mill平面銑
PLANAR_PROFILE平面輪廓銑 ROUGH_FOLLOW跟隨輪廓粗銑 ROUGH_ZIGZAG往複式粗銑 ROUGH_ZIG單向粗銑
控制點:1預鑽孔進刀點 當選定以後每次進刀都從轉折個點就刀 2一般下刀點 當設定以後系統給算出離這點比較近的地方下刀
自動進退刀:
1水平:銑刀的圓狐面和所要加工的工件表面的距離 可設置0或..
2豎直:刀具的立銑面和加工表面的距離 也可以說為先前平面可設置0.X或只要不撞刀即可
3最小:水平和豎直的中間值 傳送方式;一般採用先前平面(豎直)比較多
自動進退刀 傾斜類型
1)在直線上 90度垂直下刀 一般不才用應為對刀具不利只有在半精或精加工時應用比較安全
2)沿外形:沿工件的外形輪廓進行下刀
3)螺旋下刀 斜角度數不大於3—8度如果度數過大就會和直線下刀沒有多大差別為了延長刀具壽命 減小刀具的衝擊力 最小斜面長度—直徑(不用動) 65% 自動類型1圓的 退刀方式為圓弧退刀2線性退刀方式為直線退刀 圓弧半徑: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半徑大小
激活區間:默認(1—3)激活區間為0時重疊距離則無效大於0時重疊距離才有效使用重疊距離(0.5—1)
退刀間距 :在開粗時可設0.5-1(注意容易撞刀)
在半精或精加工使一定要清零退刀間距盡量小 最好為空
切削順序:
1層優先 :刀具在同時切削兩個腔時他會按每層的切削深度跳躍來切削 這種方式跳刀比較多 所以不常用這種方式
2深度優先:刀具在切削兩個腔時 它會把第一個腔銑完後 在進入第二個腔內切削 這樣切削跳刀比較少 所以用這種方式比較多
切削方向1順銑(常用)2逆銑3跟隨周邊4邊界反向 向外 凹模常用 向內 凸模常用
餘量:部件餘量等同於銑壁餘量
底面餘量:因為刀具的磨損 可以比壁餘量捎小一些 毛坯餘量 不用設置
檢查餘量 根據情況而設置 內公差 0~0.01 一般設置0
外公差 0.01 一般設置大於0 切削深度類型:用戶定義 僅僅底面
底面和島的頂面 按情況設置 島頂部的層 固定深度
平面銑保存邊界是為了清圓角
最大和最小 當最大設置為1時最小設置為0時系統會自動算出最後不到1的那層 切削社度直到加工完成 也可以使系統自己算出需要多少層
初始;開始時切削量為1 最後時切削量為0.2其他需要計算 角;一般不要動
進給率;主軸轉速 根據刀定進刀300~800 部件選擇
點部件—選擇—(曲線或邊)類型 封閉 平面 自動
打開 用戶定義(投影所選平面上) 刀具 相切 或開
通過邊界時 第一個選定後 確定一下退來附加第二個 以類推 精加工壁:把第二次所編的程複製一個 把切削方式改為輪廓
在精加工壁時的程序里公差一定改為0如果不改為0在保存邊界時就不起作用 然後在切削——未切削——自動保存邊界前打一個「勾」號
注意:工件圓角R7就用直徑15以上的刀才能保留邊界(也可以用開精加工的刀來進行側壁精加工但必須是平刀R刀不好用) 例:
清R7的圓角
1:第一個程序用直徑20 的平刀開粗 複製 ——粘貼 2:第二個程序用直徑16平刀清壁,餘量設置0 切削——未切割——自動保存邊界打「勾」號 所生成的刀軌後邊界就會自動出現 複製——粘貼
3:第三個程序里只需要把 「隱藏」——「邊界」來選擇邊界生成刀路即可 注意「隱藏」——模式裡面換「邊界」
4第四個程序 清低面 利用切削深度里的僅僅底面來進行 延伸邊界的兩種方法
修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底面,而深度不同不相同時 1:把高出的底面多餘的刀路裁剪掉
部件——編輯——附加——去選那個底面即可,就能把多餘的刀路修剪 2:刀路向外延伸
部件——編輯——選上所要編輯邊界——再編輯——在選上所要編輯邊界的某條邊——在進行編輯——把餘量設置為刀具的負半徑即可 刀路的延伸與縮短:(邊界必須為打開的)選好邊界的起使點或終點進行修剪或延伸 增長=延伸 縮短=修剪
注意: 1多才用大刀開粗 節約時間
2 機床裡面:圓弧輸出——一般通用
線性——當螺旋進刀 清角時圓弧半弧過來超出180機床裡面把圓弧輸出改為線性即可
3 進刀:一般不要太快用300—800,避免第一下刀時撞擊力
4 平面銑:用跟隨周邊時,打開島清理和終點用輪廓時刀路為打開的
5 單獨清底面時:自動進退刀中,初使進刀改成刀軸內部進刀
改成「如初使的」進刀線(黃色)就可以改成蘭色G00速度 下降到離底面3個的距離,這樣可節省時間
6 刀具位置:相切於 和開 NX4.0(上)平面銑——部件——編輯——刀具位置 :左或右
相切於:刀具在邊界的一邊 開: 刀具在邊界的線上
7 對於不同類型的邊界,起內外側定義是不同的 作為部件邊界使用時 其材料側是保留的部分 作為毛坯邊界使用時 其材料側是切除的部分 作為檢查邊界使用時 其材料側是保留的部分
保留部分將不生成刀軌 而相對的切削側則是刀路軌跡的切削部位 孔加工時:因為刀具和工具件產生抗性 切削完 成,經測量工件要比所需要的尺寸大5~10絲
處理辦法:比如在編程時用 直徑9.95~9.9的刀具生成刀路 在加工時用直徑10的刀具切削這樣就會把多餘的毛坯切除!!
平面銑:第一個 部件餘量——單填有(2~4)隨便 壁餘量——單填無效
第四個 部件餘量——單填{壁}{底} 都有用 底面餘量——只對底有效 平面銑注意:
平面銑—自動進退刀
初使進刀改為刀軸 內部進刀改成初使的 在單獨清底時G00速度下刀至最低面 主要的進退刀參數有:
水平和垂直安全距離:指刀具在接近或離開工件時與工件表面保持的距離 垂直安全距離是指在切削運動開始前 刀具沿著Z軸方向運動時與零件表面的距離 而水平安全距離是指刀具沿著水平方向接近零件側面時由進刀速度轉變為切削速度的位置
最小安全距離:這個安全距離用於有多個切削層的工件 當時使用「傳遞方式」用「先前平面」時完成一個切削後刀具將從當前切削平面向上延刀 退刀間距就是最小安全距離 然後刀具的快速運動到達下一個進刀點的快速運動到達距離下一切削層垂直安全距離的速度進刀後 開始切削 型腔銑
1、如果銑帶有餘量的鑄造件 加工方法是選擇型腔銑,切削stategy—毛坯距離**——生成刀路後,必須先掛在坐標上
2、銑孔的最好方法 等高輪廓——非陡峭——切削——順銑連接打到「對部件的交叉傾斜」。「注意」使用方法 必須把METHOD進刀退刀裡面的水平改成大於孔的半徑 刀具直徑大於孔的半徑
操作步驟:陡角必須不用 「合併距離」不填 「最小切削深度」不填 每一刀的「全局深度」填 「切削順序」不填 「控制幾何體」 不用改 進刀 退刀 ——METHOD打開「水平」的填「豎直」填 「最小」不填 「進刀」 不改 「傳送方式」可改可不改 「退刀」不改
自動進退刀 ; 傾斜類型 螺旋 斜角不大於10% ,螺旋的直徑%不填 ,最小斜面長度 直徑%不填
自動類型 圓的圓弧半徑盡量改小 激活區間不改 重疊距離盡量改小 退刀間距盡量改最小
如: 切削——切削參數——切削順序(深度優先)
切削方向順銑 其他不選 餘量——部件側壁餘量0 部件底面餘量0 檢查餘量0裁剪餘量0內公差0.01 切削公差0.01 連接——層到層選對部件的交叉傾斜 其他不用選 包容不用改
型腔銑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型腔銑中;部件選好和毛坯選好後,不選擇切削區域也能加工,但最好能把切削區域也選上比較好
2、型腔銑中;切削——切削區域延伸,填上刀具的半徑或稍微大於刀具的半徑,讓刀路延伸出來一刀 ,當切削工件時就會在工件之外下刀,為的是避免在工件上下刀,減少刀的撞擊力,延長刀的壽命 盡量不要讓刀切在工件上
3、型腔銑中;進給率裡面的進刀300~800在開粗時不用填 除非使用小刀時要填
4、型腔銑中;自動進退刀—初使進刀改成刀軸,內部進刀改為無 這樣在參考刀時減少跳刀 或進刀線不會顯的太亂
5、型腔銑中:跟隨工件「切削」——打開刀路變換切削方向
6、型腔銑中:當使用參考刀切削時 切削區域不讓生成刀路或刀路不好 則可不用選擇切削區域
7、型腔銑中:切削—STRATEGY—切削區域延伸 毛坯距離 ——當使用時必須掛在坐標上,放可使用
型腔銑其他創建方式和平面銑一樣
1、創建操作;
主界面有個更多裡面可以選擇裁剪起選擇方法和平面銑 「選擇邊界」一樣的選擇,在生成刀軌時會出現生成刀軌不可靠的報警,在生成時不用管它,直接點擊「否」生成刀軌即可
2、生成刀軌時:把實體縮小 生成刀軌時速度比不縮小時快
3、使用IPW:切削—包容—生產中的工件—改為使3D 注意:最小材料厚度應該為等於或大於上一把刀的餘量
4、重疊距離:可設可不變,最好設置為0.5~1保證切削完全以免留下多餘材料或有接刀痕
5、切削—連接 —打開刀路 改成第二個
6、如果使用IPW那麼就在第一個程序裡面的最小材料厚度不可設 第二個生成時 在設數據
7、一次性生成多個刀軌:預設置—加工—操作—生成—○1更新所有引用特徵○2每一刀路後暫停○3在每一個刀軌前刷新
8、型腔銑中刻字 文字深度為0,往下多重切削時用:對象—變換—平移—增量(Z值為-1)多重複制可用,切削多重就複製幾刀
注意:二次開粗 如果參考上把刀 把切削—包容—裡面的「最小材料厚度」改為大於或等於部件側面餘量(切削—餘量)
通孔開粗時:為了切削完全 通常要把層往下降一點(刀具的R角即可) 型腔銑開粗,如果刀過大 只能參考上一把刀
個人認為:不能用等高銑開粗,因為等高銑只能沿外型 ,可用與半精或粗加工 不能用於開粗 等高輪廓
1、跟隨周邊——多用於凸模
2、跟隨工件——多用於凹模
3、單刀路——用在直面上
4、圓的——跟隨周邊——跟隨工件
5、切削——連接——在層之間剖切 其打開時全身加工 恆定0~1 關閉時只銑側面不銑底面
6、在層之間切削打開,然後用層控制切削深度,遇到圓角時改小一點,直面時改大點 切削完後會比較光滑,但一定要注意仔細分層 ,不要漏掉
7、非陡峭輪廓加工時,裡面「陡角必須」如果設置上45度則說明45度一下的角不做切削 8固定軸
曲域銑削也有陡角必須,如果在裡面設置上55度 也就是說 55度以上不做銑削
以上兩種方法結合運用效果比較好 切削 移除邊緣跟蹤 √
在邊上延伸—看情況定
1、如果底平選在切削區域裡面時就不用把它選上後刀路會延伸到工件此外
等高銑中
1》切削—連接——在層之間剖切——就可以銑平面了 也可以用平面銑第二個代替
2》如果底面沒有選在切削區域裡面時 就要把打開 因為當切削完圓角後圓角和底面將會出現多餘刀痕,把刀路往外延伸一下,把多餘刀痕清理掉
切削方向:用混合和順銑多 切削順序:默認深度優先
切削——連接——層到層——直接對部件 傾斜於部件 移除邊緣跟蹤——相對於球刀 在邊上延伸——改為1
合併距離加大——減少跳刀
通腔 通孔——降層: 為了下面不留餘量需要把層往下降 R刀最近降下R角球刀最少降刀的半徑
進刀時不要豎直下刀以免傷刀最好用螺旋下刀和沿外形 避免傷刀 不要直接下刀慢慢切入工件
降層必須和在邊上延伸配合應用,否則只降層刀路不往下降
等高銑中——最小切削深度:移除比較短而亂的刀路:例如:填上25後指25MM以下的刀路將會被移除掉
混合銑 用的比較多,因為能優化刀路,減少抬刀 更適用於開放的 參考刀:也可以參考以前沒用過的刀具 等高銑在精加工時: 混合銑——用於加工單擊某一個面時 單面銑:多用於一周全加工時 切削——連接
步進 球刀:恆定0.1~0.5用的最多 平角:等於或小於刀的半徑 最大橫向切削:超過設置距離就會跳刀,一般默認25.4
進給率——進給:第一刀切削時要改小,為了是怕多餘毛坯 ,要慢慢切入步進改為50~100避免每次進刀時傷刀
切削——移除邊緣跟蹤:只有球刀有用,當在清理頂部圓角時,讓它延伸出來,所清理出來的圓角比較好 等高精加工時:
1、過切法,為了不留餘量用
ф9.95的刀編程
○1單邊過切0.025MM
○2雙邊過切0.05 讓其過切
2、在邊上延伸:在需要時延伸 一般延伸0.3~0.8為了切削完全
3、在多個刀路:部件餘量偏置相當於偏置刀路,例:每刀切削1MM把部件餘量偏置為5就相當與刀路偏上來5刀這種偏置多用與刻字
4、更多:應用於步距 優化軌跡
5、切削——毛坯 工件內公差0.01 部件外公差0.01 邊界內公差0.01 邊界外公差0.01 6其他
○1用戶定義角度:以45度為好,也可以隨便定
○2應用在平面上缺點的互補方法:
1、可以用45度+90度的方法指定角度來銑原來的缺陷
2 、用等高銑生成刀路,把生成的刀路進行裁剪來互補
3 、用層控制
區域銑削: 向內向外控制好 腔類用跟隨周邊比較好
固定軸
一:區域銑削:其選擇方法1創建坐標2把部件選好 毛坯選好3所創建工步裡面的毛坯不用選只需選擇所要加工的區域4應用在部件上5向內向外用好 非陡峭角度:等高固定軸
應用在平面上:是指從平面上向下投影,生成刀軌,這種生成方式要比應用在部件生成刀軌快,但只適用於比較平坦的加工區域
應用在部件上:適用於腔類比較深角度比較大的工件,相對應用在平面上還算比較慢,但加工效果比較好 一般採用比較多
切削區域起點:可以跟隨定義切削區域起點
切削○1移除邊緣跟蹤:如果銑刀加工就相當於球刀的半徑距離沒有刀路,因為球刀在加工時用的是圓弧而不是刀尖,如果不移除邊緣跟蹤,那麼計算刀路時就會從刀尖算起,刀尖到刀弧距離跑的是空刀 所以要把它移除掉 計算刀路時會以刀弧算起 二 螺旋
螺旋驅動:比較適合於圓形
1、螺旋中心點的選擇(可以選擇坐標原點或其它)
2、步進的設定
3、最大螺旋半徑:可設定為工件提的最大半徑
注意:所有加工時都要注意的一個問題,飛刀在開粗時,中間沒有刀片,中間材料會頂住刀的中心,無法進行切削所以我們要把捎大於直徑的孔給封住,不要去開粗,等把所有能開粗的區域開完後,再用小刀來開孔(小立銑刀中間有刀刃 ф14以下的刀具一般沒有R角
當刀路出現警告時——打開非切削——打開橫躍——把干涉檢查改為:AVOID(退刀)
1、用平刀銑圓弧面時,銑出的工件表面會出現殘餘波峰高度,那麼就需要用同樣大小的球刀來參考同樣直徑的平刀來銑削,其目的是為了更完美的切削,或讓餘量更均勻的作精加工
2、ф16以上的刀是由刀粒組成 中間沒有刀刃,所以在加工時要考慮刀的中心和工件的頂撞(避免活動空間大小)
3、固定軸——驅動方式——切削區域——選項——切削區域起點——控制——選擇——隨便選點
4、用平刀精加工時,用層來控制,擬合R角
5、精加工時,不用必須等拐角的刀去清壁,可以直接用大刀清壁,最後再用等高銑參考上一把刀,把圓角清掉,同時可以把底面精加工
6、用相同直徑的球刀參考相同直徑的平刀 打開刀路
參考刀具 三 邊界
邊界驅動方式
1、內公差
2、外公差
3、邊界餘量(填刀具半徑向外延伸刀路 工件包容:一般默認關
附加刀路:當使用輪廓時附加刀路有用 切削角度 45度 隨意定 X Y 軸都受力
輪廓銑削方式:當邊界為封閉時,附加刀路用於清根或清壁 銑流道:邊界方式為打開, 在多重深度切削裡面附加刀路
其選擇方法:
1、幾何體裡面的:部件和毛坯不用選擇
2、所創建工步裡面的部件需要選擇 注意:單刀銑流道時,(曲面)刀具過小會出現一個警告,負工件的絕對值必須小於刀具的底面半徑,生成的刀軌將不可靠的警告,出現這樣的警告,應該這樣處理,
1、把刀具加大讓其生成刀具路徑
2、在加工時把刀具換成想要的刀具 四曲面區域(適用於清根 圓角)
其選擇方法
1、坐標
2、部件和毛坯不用作任何選擇
3、可以把創建的工部直接掛在坐標下面
4、所建工部裡面的部件也不作任何選擇
5、驅動幾何體可以選擇面
6、切削方向和材料向要注意
7、圖樣○1成圓或成一周用跟隨周邊○2單一的面用單一切削方式
8、刀路多與少 ○1殘餘波峰高度的大小 ○2數字步數的多少
驅動方式:切削方向 材料側反向 試用 切削步長:同等於公差 內公差0.01 外公差0.01 步進——殘餘波峰高度
殘餘波峰高度
水平限制 =步進距離 豎直極限
投影
1、豎直面在投影時只生成單一刀路 所以說投影對豎直面無效
2、把部件去掉不投影 幾何體 毛坯 工件同時選上無效 步進——數字——跟隨周邊 第一個100第二個100 隨便定
曲面區域的選擇
1、可以把邊緣線投影到某一個平面,然後把投影曲線形成片體
2、在選擇面時,可以直接選擇片體
3、用投影的方式來加工面
4、可以省去選擇曲面時的麻煩 切削步長 第一刀切削 第二刀切削 改為公差 五 徑向切削(適合清根圓角)
徑向切削:相當於加工面的法向切削
兩種創建方式1坐標2部件毛坯選好3所創建工步不用動4直接選擇所要加工面的邊界5材料側和另一側設置好(-0.5~1~2)根據刀而定
1、坐標
2、部件不用選毛坯不用選
3、所創建工步裡面把部件選上
4、選擇加工所需要的邊界封閉或打開
材料側 與 另一側 根據情況試填 驅動路徑
封閉:適合雙刀 打開:單刀 最適合於清根
切削步長 第一刀切削 最後一刀切削 改為公差 FLOW CUT
參考刀偏置 1、輸入步進距離
2、輸入參考刀的直徑
3、輸入重疊距離 注意: 由外向內 跟 由外向內變化
當使用多個偏置時
1、坐標
2、部件毛坯不用選
3、所創建工步裡面的部件選上
4、再選擇切削區域 FLOW CUT
1、選擇一把刀根據圓弧半徑的大小來確定刀的大小
2、切削區域 可單選 可框選 (框選比較好)
3、切削方向:第一個切削方向——圖標——混合 第二個切削方向——漢字——混合 最小切削長度——輸入數字20小於20的刀路移除
由外向內
連接距離=合併距離 由外向內的變化
偏置數:
5、刀代表單刀偏置5D 雙刀偏置10D 最大凹腔=179度 因為180度系統不識別 單刀:所生成的刀路就一刀
用參考刀比較好多, 「多偏置」參考刀偏置 參考刀直徑所偏置幾刀 清豎直的角時:不能直插,最好用等於參考刀的方式來清角
其選擇方法:
1、坐標
2、不見選好毛坯選好
3、選好切削區域
4、單路——單獨—— 參考偏置
多個偏置——1輸入步進距離2輸入所需要偏置的刀數 如 10刀除2=每邊5刀 七曲線和點 適合電極用
1、部件餘量可輸入負數
2、作一個螺旋線——選擇線——選上邊的箭頭
3、切削步長公差
4、幾何類型為曲線
5、驅動路徑,不能偏置 ,只能沿螺旋 適合銑螺紋 不能偏置 部件餘量 多重深度切削 填上無效
6、局部抬刀直至結束 必須在操作之間打上√
註:1最好不選擇毛坯
2刀路將按照所選的先後順序來生成刀路
3 選擇模擬的時候 可選擇來自組件的偏置
4 如果用小刀生刀路出現警告或刀路不好看,可用打刀生刀路 ,才用小刀加工的方法來加工
5 選點的時候(局部抬刀直至結束)不用打√選上它不認 相對於圓面的加工方法
1第一把刀用R刀開粗
2第二把刀用小刀參考上一把刀開粗
3第三把刀用和上一把刀同樣直徑的球刀參考 第二把刀要把餘量留均勻以便精光
4第四把刀 用球刀進行精光(測量圓角來決定球刀的大小)
文本
1、插入——注釋文本——寫字
2、可以選擇曲線,還可以選擇文本
3、出現一個報警 點擊否不停止
4、部件餘量:負數
5、刀隨文字線走,用文字把刀平分
6、如果不是文本 就用「曲線驅動」局部抬刀直至結束 注意打上√在選 不能先選擇在打√ 選上它後 ,所生成的刀路,在第一條和第二條線之間就會分離不會生成刀路 切削步長改為公差
切削:餘量里的部件餘量為負數多個刀路裡面的部件餘量偏置為正數 刻反字:
A、把寫的字用變換反轉180度 註:切削——注釋——(編輯字元)——注釋編輯器——(chinese+關閉)——原點工具——(點構造器)——選擇要刻的字)
B、在另一面寫字,然後從另一面選擇字體加工,自動投影為反字進行加工即可。 非切削
分離:向上移動為正數 向下移動為負數 均以坐標原點為準
分離狀態:
1、也可以用手工和間隙來給它設定一個距離 方向為刀軸輸入 一個距離
2、最常用的是改為「無」讓它切削完成後直接退刀
橫越:干涉檢查改成:AVOID 退刀的意思
逼近:逼近狀態——用於手工和間隙來控制(通過試驗 不能輸入負數按加工面來) 進刀:移動——線性 給它一個進刀距離(5~10) 退刀:設為「無」切削完成後直接退刀即可
注意:調動了非切削裡面的數據後,再要複製下一個程序, 在應用時,應注意逼近的下刀線
有可能會出現反向下刀(由下向上進刀)
逼近 輸入負數是向下 輸入正數是向上 它是由坐標來定的 模板設置
1、幾何視圖:首先創建坐標MCS—1 在創建毛坯WORKPIECE
在創建切削區域MILL—AREA—1
按順序掛好,在分別創建2.3.4.按順序掛好
2、刀具視圖:把刀具創建好,刀名T25R08—1 調整記錄器為1 刀具號為1
以上分別創建常用刀具一備用
3、編程視圖:創建工步 把工步改成刀具名
1 開粗
2參考
3半精
4精加工
5打孔
6鏜孔
按順序放在NONE—坐標—毛坯—切削區域—工步打開 4加工方法視圖
1、把開粗的餘量設好,把開粗的工步放在下面
2、把半精加工的餘量設好,把半精的工步放在下面
3、把精加工的餘量設好,公差設好,並把精加工的工件掛在下面 以上4個視圖裡面 誰應該掛在誰身上一定要看好
把前面所設的東西保存一下,然後另存為UGS所在的盤 C盤——PROGRAM——FILES——UGS——.NX3.0——MACH——RESURCE——TEMPLATE——PART——METVIC——然後給這個文件起個名(MMM)——OK保存——把UG最小化然後——在從桌面上打開我的電腦——UG所在的磁碟——PROGRAM
FILES——UGS——NX3.0——MACH——RESORCE——TEMPLATE——SET(PART下面)——MILL——CONTOUR然後把下面的第二行複製一個放在最下面,然後把MILL——CONTOUR(小數點以前的) 改所起的文件名(MMM)
保存一下,把UG3關掉,重新啟動一個新的UG3 在進入加工初始化時點(mmm)上即可進入所設置好的模板內
註:如果初始化時沒有所設置的模板,那麼就點擊加工環境裡面的瀏覽,找到所設置的模板名字(mmm)然後點擊初始化進入加工環境,然後創建操作就會出現所設置的模板程序 從瀏覽——UG3.0所在磁碟)Program——UGS——NX3.0——MACH—resource—template——Pare——metriv——所建文件(mmm)——點擊OK即可 給文件起的名字(MMM)盡量和其他的(mmm)一樣 電極
材料1石墨2銅
火花間隙:最低1mm 所做的電極與不相當的地方中間需要有1 mm的間隙,以免傷及無辜 腔類做電極較多
一刀切1、所做電極一般較小
2、材料比較軟 1跟2 一刀就能切 無須多餘刀路 減餘量:因為在打電火花 有一個放電間隙,所以所做的電極要比工件的原尺寸單邊小5~10 絲 這樣提前預算出 防止打完後電火花後工件尺寸過大 加工電極時讓其過切
1、切削餘量設置為負數,這樣方法產生的刀路有缺陷,可能會出現有亂刀路
2、比如用ф5.8的刀編程,用ф6.0的刀來加工這樣 單邊就會減10《效果會比較好! 電極找正:因為有些電極是圓形或近似圓形,無法找正,給它做一個電極座 讓其找正 電極定位:想辦法找出確定的定位方法 裝後處理 Postprocessor
把有放在磁碟的後處理(Postprocessor)打開裡面的文件全部複製到:裝有UG3的盤(C盤)—UG3.0——NX3.0——MACH——resource—Postprocessor 把裡面的刪除 然後把後處理的文件粘貼上,然後關掉,在到UG3.0加工環境裡面打開後處理即可 一般是作完1個刀路後處理一次FANCE18m
也可以通過以上路徑直接拷上 ,如果是自己換刀也可以
創建後處理程序
1、首先把創建的程序全部選上——點擊後處理——一般選擇(自動後處理或FANCE18m)——選擇——(輸出文件名或瀏覽)——的一個填上(X)盤——確定然後到我的電腦——所在的盤即可找出
註: 如果選用西門子:需要在常溫的環境下用
如果選用自動後處理就不用刪除
2、找出以後雙擊打開——把第一個程序刪除即可,程序生成後,找工件所在的位置(X)盤——在即記事本中打開 3次開粗
1.預設置——加工——配置——啟動基於層的IPW前面打√當用3D和基於層好用
2.切削——包容——裁剪——使用「輪廓線」這樣在銑有豎直面時就不會出現亂刀路
3.生產中的工件——是由基於層
4.自動——最小斜面長度——刀具直徑的65%以上
5.最小材料厚度:例如:填上0.1就相當於小於0.1餘量的地方不生成刀路
6.採用參考刀的方式,無須建立毛坯
7.方法——最小:是指在不設定安全平面的情況下有用 設置了安全平面後 最小就失去了作用
8.下刀點:可以設置多個點,比如2個或2個以上
9.下刀方式:用螺旋下刀的方法比較多
10.直線下刀的直線實際是斜線下刀
11.沒開粗 用輪廓的方式多
12.加工有餘量5CM的鑄造件時 圖樣用跟隨周邊的方式,把切削裡面的毛坯距離 ,向外延伸5CM 這樣生成的刀路 比其他就要好的多
推薦閱讀:
※UG入門零基礎建模—片體「縫合」應用分享
※車削精加工中的刀具選型,高手經驗之談!
※CNC師傅的加工經驗,很全,值得分享!
※15年老車工的14條經驗,適用於所有機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