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論音調、響度、音色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下)
二、音調
音調是人對聲調或者說音高的主觀感受。音調的衡量單位為美(Mel),而非赫茲。通常定義響度為40方的1000赫茲純音信號的音調為1000美。主觀上調子高一倍為2000美,低一倍為500美,以此類推。
對於純音信號,音調主要由頻率決定,也和其他因素相關。
音調與頻率的關係如圖:
在500Hz以下,音調和頻率基本成線性,但是對於中高頻則並非如此。
聲壓對於音調的影響如圖:
縱坐標為音調偏移百分比,一般不會超過3%,可見影響並不大。
純音音調還和聲音的持續時間有關,對於ms量級甚至更短的聲音,人無法分辨其音調。對於10-50ms的聲音,人會覺得音調在不斷變大,超過50ms的聲音,音調才會趨於穩定。
當然,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少聽到純音信號。那麼對於複音,其音調又是如何確定的呢?
首先考慮一個簡單情況:這個複音是由一串諧波信號組成。所謂諧波,是指頻率為基頻整數倍的信號,k次諧波,就是說該信號頻率為基頻的k倍。比如,100Hz,200Hz,300Hz,400Hz,就是一串諧波信號,其中100Hz為基頻,200Hz為二次諧波,300Hz為三次諧波,400Hz為四次諧波。
一個基本的實驗事實是,由基頻和它的二次諧波、三次諧波直到k次諧波組成的信號,其音調主要由基頻的頻率決定。比如100Hz,200Hz,300Hz,400Hz信號,其音調基本等同於100Hz的純音信號。
另一個實驗事實是,如果去掉這串信號的基頻,該信號的音調不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稱為「缺失基頻效應」。也就是說,200Hz,300Hz,400Hz信號,其音調也基本等同於100Hz的純音信號。
這不禁讓人感到好奇,人耳到底是如何分辨一串諧波信號的音調的?
於是有了以下實驗:
1、給定100Hz,300Hz,500Hz,700Hz這種只含有奇次諧波的信號,人耳感知的音調等同於100Hz。去掉100Hz基頻,人耳感知到的音調不變。由此可知,人耳不是通過差頻來確定音調的。
2、給定1040Hz,1240Hz,1440Hz信號,人耳感知到的音調近似207Hz。207Hz的5次諧波、6次諧波、7次諧波分別為1035Hz,1242Hz、1449Hz。而1040Hz,1240Hz,1440Hz本身是40Hz的26次、31次、36次諧波。由此可知,人耳對於信號的感知有一定的模糊範圍,並且傾向於把一串信號理解為連續的、次數較低的諧波信號。
我們尤其關心諧波信號的音調,這是因為大多數樂器演奏的聲音,就是一串諧波信號,如圖所示。
那麼,非諧波信號,其音調是如何確定的呢?
對於這種信號,人們通常是根據其能量主要集中的頻段,有一個模糊的音調感覺,並不能準確分辨其音調。
三、音色
音色是這三種中最複雜的。影響音色的要素非常多,頻譜中的大部分要素都會影響到音色,除此之外,聲音的瞬態狀況(如音頭和音尾),與音源的距離不同導致不同成分的衰減不同,都會影響音色。在這些因素里,對音色影響最大也是最直觀的要素就是諧波的包絡,基本可以理解為頻譜的樣子。兩段音調相同,響度相同的聲音,如果其頻譜看起來差距很大,就可以說兩者有著不同的音色。
參考資料:霍華德. 音樂聲學與心理聲學[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0.
推薦閱讀:
※我是如何發現電荷不存在的?
※霍金再次預言人類危機,難道只是因為他腦洞大開?
※還有什麼和潘洛斯階梯一樣有趣的物理知識?
※和弦時空
※超級地球上的外星人可能會被困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