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馮瑋瑜:藝術品收藏要講究精品原則

「收藏可以陶冶性情、修心養性,可以令生活更加有趣。收藏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作為收藏界難得一見的年輕女性藏家,馮瑋瑜是2017年6月3日在江蘇衛視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同時首播的大型紀錄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第一個故事的主角。

在新書《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收藏》中,她屢屢自謙為「小女子」,但作為一名成功的女企業家,她在書中並不「只談風月」,坦蕩談及藝術品的投資和理財。在她看來,收藏是追求財富自由的必由之路,《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收藏》一書中有她娓娓道來的輕鬆、有趣的收藏故事,也有她10年親歷全球頂級拍賣會獲得的經驗和理性分析所得的收藏規律。

馮瑋瑜的父輩一直有收藏的經歷,她自小耳濡目染,對中國傳統文化尤為喜愛,進入藝術品收藏領域順理成章。當她積累起足夠的財富與知識儲備後,起點之高令她很快在收藏圈內嶄露頭角,10年時間已經遍跡全世界最高級別的藝術品機構,成為中國著名的收藏家之一。

在親身經歷了眾多國內外的頂級拍場後,馮瑋瑜記錄了自己總結的經驗和拍賣的經歷,在網路上發表後在收藏圈內廣為傳閱,吸引「藏粉」無數。在和「藏粉」交流後她發現,很多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品的新人想入行卻苦於無門可入,於是她產生了自己寫一本書給入門者提供指導的想法。

《新金融》本期特約深圳市前海金融創新促進會秘書長徐景權對話收藏家馮瑋瑜老師,與讀者分享馮老師多年以來在收藏和理財領域的心得,探討藝術品收藏的投資策略。

耳濡目染,「收藏」選擇了我

徐:馮老師,您好。看了您的書,知道您之前是做地產行業的,後來是怎樣投身到收藏這個行業?

馮:比較幸運的是,我畢業之後就進入了地產開發行業,剛好是在一個很好的時間段進入的,並且沉浸在這個行業十幾年,算是見證了地產行業特別高速發展的階段。後來,與其說是我進入了收藏這個領域,倒不如說是「收藏」選擇了我。

收藏這個行業裡面匯聚了很多各行各業的精英,它不是一個單純的職業,大家一開始都是憑藉興趣或者熱愛慢慢進入到這個領域,但是這個領域它還是需要一定的門檻,比如在資本積累還有知識儲備上。

我之所以能進入到這個行業,除了自身的喜愛以外,更多的是我受到了老一輩的影響,他們有在做收藏,我會耳濡目染,加之本身我是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既是家族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

再說到收藏的具體分類,我收藏主要分三個板塊,明清官窯、近現代名家書畫,還有石灣陶。當然,每個人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品味來選擇,比如說我現在收藏明清官窯,在明清官窯器裡面我選擇了單色釉這一門類,因為它符合我的審美,符合我的追求。我們都會沿著過去的收藏路子去走,但是會走得更精,走得更有自己的眼光。

從商業角度來說,收藏行業也是屬於投資或者理財領域,那就要有一定的規劃。藝術品投資有很多門類,無論多大的資金多大的盤子,你都不可能全部涉獵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你就要有一個自己的選擇。

所以,我當初寫這本書的時候之所以會結合到投資的概念,是想給大家一種觀念,我們是因為喜愛而進入,我們深愛它,但是這種喜愛未來應該是給你回報的。當你進入這種觀念的時候,你應該從理財的角度去建立喜愛。我因為喜愛它,但我如果建立一種序列,帶著這種眼光和想法,對未來的這種回報也就會更明顯。

萬里挑一,帶著投資眼光挑選精品

徐:您入行的時候有什麼訣竅嗎,通過什麼渠道或者途徑去入手呢?

馮:因為家族這個淵源我選擇了陶瓷。別人問我怎麼買,我說買貴的就是最節省的,人家可能覺得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並不是。是要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選精品。帶著自己的眼光,通過對的路子從高的地方去入手其實是最安全的,其實就是帶著投資的眼光和觀念進入藝術品市場,精品也就是說是經典的東西永遠有這個價值,但是它又同時是能滿足你精神上的東西。

我選擇官窯,是因為在瓷器裡面,真正的訂立官窯即玉窯制度是從明代開始,明洪武時期設定的制度,那個時候在景德鎮設置玉窯廠,生產的瓷器專供皇家使用,對外是不能用的。這是一個明確的典章規定,一旦逾越就是殺頭。官窯器指的就是這樣一批不計較成本舉全國基地去生產的東西。玉窯廠就要萬里挑一,做不好的就打爛、埋了,所以景德鎮出土的全是碎片。哪怕是在國力不好的時候,衰落的時候還是會維持這個玉窯制度,一些代表皇族權威的東西是絕對不能變賣到民間的。所以官窯的存瓷量就這麼多,精品本身是極少的,而官窯是極少裡面的極少,這就是精品概念。我們要買就是買存瓷量少的,精品的。中國的瓷器是世界語言,它這種審美是已經被世界所公認的,是被美術史所肯定的東西,只要你通過好的途徑,沒買到贗品就是對的,它一定會回報你的,只是回報多少的問題。

徐:您的愛好的是一個精神愉悅的過程,在精神滿足之餘,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又是一個逐利的過程,您是怎樣做到將這兩者統一呢?

馮:如果有這個利潤回報不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你選的東西是別人認可的,這就證明了你的眼光。如果你選的東西在市場上無人認可,那就說明你的愛好是另類的。當然你可以進行另類的收藏,但是我覺得有同好是一件好事。對美的東西其實是趨同的,你也並不需要去美院報個課程學著怎麼去審美,不需要別人教你,你也會選擇。它是存在我們的基因裡面,只是在這個美的領域裡面再細分我想要什麼。我覺得美沒有那麼生澀沒有那麼困難,只要你的審美不是那麼另類。

進入這個領域,我經常聽到的就是:交學費、水很深、看不懂......其實在我們日常裡面是可以規避的,只是很多人一旦進入這個領域經常會忽略常識。大家進入房產行業或金融行業不會這樣子,會懂得一定的規則,但是一旦進入藝術品市場就不一樣。其實你願意進入這個領域,進行一定的學習是能把握住一定的規律的。進入這個領域有些常識是可以少交甚至不交學費,我們所謂的交學費就是讀這本書去懂這些道理,而不是去買錯的東西。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呂成龍和馮瑋瑜合影

掘金之路,收藏也需要靠頭腦

徐:收藏文化的力量還是會滲透到大眾的,怎樣體現呢?

馮:美學一直是引領潮流的。我拿這本書給我一個做酒席的老師看,他就看我的書最後一章「疑似故人來」裡面的杯子,這是雍正用的杯子,他看完一直驚嘆太美。美就是有這種感染力,只是我們沒有提供這種文化的內涵,以及這種產品的價值。雖然品酒是一個過程,但是它帶著這麼多美好的東西在裡面,就值得回憶。

徐:我很贊同這一點。現在越來越注重儀式感。我還想問您,現在您收藏系列的瓷器,是以博物館的形式還是其他的形態放著?

馮:我們沒有自己的博物館,但是經常有博物館邀請我們做一些產品展,我們自己也會去篩選。去年在北京皇家氣象展覽會上,我專門針對我的黃釉系列進行了一次展覽,從來沒有人做過這個系列。黃釉是及其珍貴的,只有皇族裡面最權威的人才能使用,像我收藏的全黃釉,就是里外都是全上的黃釉,它是只有三個人可以使用的,皇上,皇后和皇太后。但是之前沒有人做過這個概念,收藏也是需要大腦的,當然我也是因為喜歡,慢慢的就會往這個系列去做,舉辦的時候好評如潮。

十月份由江西政府邀請我們去景德鎮,在中國陶瓷博物館做展示,同時做對比展。景德鎮雖然是生產的地方,但是完好的已經在宮裡面了,留下的全是碎片。因此他們將出土的碎片進行修復,由景德鎮考古研究所去管理,之前跟故宮合作所辦的幾次對比展都非常成功,而這次是第一次跟民間合作。我拿我的完整器,景德鎮就拿他出土的瓷片修複復制瓷器,做個對比展,這不僅僅是一種展示,也是文化的發掘。景德鎮政府也非常給力,邀請了全球130名最頂級的文博界專家做研討會,我們的產品就獲得了這個意義,從學術上從來沒有人在黃釉這個系列上做研討,未來它就有這樣的高度,與此同時一起研究能掌握的資料,包括每一個專家從過去未來縱橫深度的發掘,我們就能出這個系列的書,我是非常願意去做這種事情,它對大眾是有輻射能力的,它會吸引我,我就做這個。

徐:我們本身就是想搞跨界的交流。請問這個對比展大約什麼時間舉辦?

馮:十月十六號開幕。在這幾年跟業界的接觸中,我發現很多人都想進入收藏領域,但是看到媒體報道的天價藝術品,很多人只能望之興嘆,認為自己的財力根本不具備入門的資格。事實上,平常人也能夠進入藝術品市場,也能在裡面投資、理財,並獲得一定的回報。由古至今,藝術品收藏都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也不僅僅是有錢人的遊戲。收藏是每一個人追求財富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必經之路。

徐:工薪階層也是能搞收藏,您也給一點工薪階層的建議

馮: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選好,就是精品原則。在這個領域,知識就是力量,你願意去學習了解,你會發現價值。對於我來說,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每一次入手我都會做足功課,我會給自己一個價格區間,哪怕很喜歡,過了這個區間我就會放手,我不會非要得到它。好的東西下次還會有,這是比較穩健的,但是你最好不要懷著撿漏的心態。

2017年8月刊《新金融》

馮瑋瑜,著名收藏家、收藏理財燃燈人、傳播中華文化學者、廣州市當代藝術研究院理事長、融熙文化和瑋瑜文化創始人、雅昌藝術網專欄作家、著有暢銷書《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收藏》和《藏富密碼》。

藏品簡介:清康熙 黃釉刻纏枝蓮紋梅瓶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書仿款

 尺寸:高度 36.2 cm

年代:清康熙

來源:紐約佳士得秋拍2016年9月15日 「美藏於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瓷器」專場 編號:978

【收藏小科普】

我國傳統的低溫黃釉,是一種以氧化鐵(Fe2O3)作著色劑、以氧化鉛(PbO)作助熔劑的著名顏色釉。從西漢以來,低溫黃釉陶瓷歷代多有燒造。但明代以前的低溫鐵黃釉多施於陶胎上,且色調多為黃褐色或深黃色,不夠亮麗。而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低溫鐵黃釉瓷則在瓷胎上掛釉後焙燒而成,釉面光亮,釉層晶瑩透澈,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其呈色深淺雖略有不同,但基本上趨於明黃色。自明代洪武朝至清代宣統朝,其燒造幾乎未曾間斷。由於我國明、清時期低溫鐵黃釉瓷器一般以「澆釉」法施於經高溫燒成的素胎上或白瓷上,然後再經低溫焙燒而成,因此俗稱「澆黃」。

其中明代弘治時期澆黃釉瓷器燒造技術達到歷史最高峰,因呈色淡雅,給人以恬淡嬌嫩之美感,人們遂給它起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嬌黃」。

清代康熙時期,歐洲的銅胎畫琺琅器和畫琺琅料被來華傳教士帶到廣州,隨即又被進貢至內廷。這些色彩華麗、所繪物像逼真的洋玩意兒,引起康熙皇帝的極大興趣,遂命宮廷造辦處進行仿製。造辦處在成功仿製銅胎畫琺琅器的基礎上,又嘗試著將這種技法移植到瓷胎和玻璃胎上,於是成功創燒出瓷胎和玻璃胎畫琺琅器。同時,宮廷造辦處和景德鎮御窯廠的匠師,還嘗試著利用從歐洲傳來的琺琅料燒造低溫單色釉瓷器。至遲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已成功創燒出以金為著色劑的胭脂紅釉瓷器;至雍正時期,又成功創燒出一種以氧化銻(Sb2O3)為著色劑的低溫黃釉瓷,被稱作「洋黃釉」或「銻黃釉」,因其呈色淡雅,故亦稱「淡黃釉」。又因其呈色如雞蛋黃、檸檬黃,所以又被稱作「蛋黃釉」、「檸檬黃釉」。主要見於雍正、乾隆、嘉慶、道光時期,尤以雍正時期產品質量最好、受到的評價亦最高。

明、清時期,由於黃色是至尊無上的皇家專用色,因此黃釉瓷器的燒造僅限於景德鎮御器(窯)廠,不見有民窯燒造,呈現出較強的皇家色彩。黃釉瓷器既可供皇帝、皇后、皇貴妃等日常飲食使用,也是皇家祭祀地壇的專用器。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澆黃釉瓷器和淡黃釉瓷器,宛如中國陶瓷百花園中的兩朵絢麗奇葩,其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和所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值得後人不斷去研究和發揚光大。

暢銷書《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收藏》作者馮瑋瑜重磅新作:

56046235.m.weimob.com/v (二維碼自動識別)

- END-


推薦閱讀:

蔣方舟新書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講述了什麼?
全球頂級拍場親歷者 馮瑋瑜新著揭秘收藏界
新書 #3
我的新書《為自己的性格找份工作》正式問世!
最美人間四月天,我們就來說說詩

TAG:新書 | 投資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