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慈是人性的根本、道德的首要

——《道德經》人生三寶之一

□ 湖 山

《道德經》裡面講了許多為人處世之道,老子把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三條,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我有三種法寶,一直掌握和保存著。第一是慈愛,第二是節儉,第三是不敢居於天下人之先。這三條原則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又被稱為「人生三寶」。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是「道」,慈、儉和不敢為天下先,是「道」的體現,是人得到的「道」,也就是人性與稟賦。老子主張「道法自然」,遵從人的自然本性,為人處世不違背人性,才能得到和持有這「人生三寶」。

為什麼稱它為「人生三寶」呢?人生最大的訴求不是陞官,也不是發財,而是一生平安,沒有人生的平安,一切都沒有意義。

人怎樣才能一生平安?電視劇《渴望》的主題歌說「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就是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老子給了人們做好人的三件法寶,這就是「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只要你按照老子說的去做,就可以趨吉避凶,一生平安。

一、以「慈」待人

 1、「慈」是人性的根本

第一寶就是」慈「,「慈」就是慈愛,即一種仁慈、善良的稟賦。「慈為德首」,「慈」是道德的首要,心慈才能德善,慈是一切善舉的根本,一切德行的開始,它是人生三寶的「寶中之寶」。

徐梵澄說:「慈,謂仁惠加於人。」慈就是把仁愛和恩惠施加於人,是人的一種良善稟賦,表現為對人的一種關愛之心,慈悲之情。

「慈」是普世的道德規範。中國古代的聖賢都講「仁慈」,老子講「慈愛」,孔子講「仁愛」,墨子講「兼愛」;世界三大宗教都講「慈愛」,佛教講「慈悲」,基督教講「博愛」,伊斯蘭教講「普愛」。「慈」是人性的根本,是做人的基礎,一個人如果做不到「慈」,也就做不到「儉」,更做不到「不敢為天下先」。

在中國文化中,對父母長輩慈稱為孝,對兄弟姐妹慈稱為悌,對子女晚輩慈稱為愛,對他人慈稱為善。孝悌愛善是慈的不同表現形式,中國傳統道德的形成是以慈為基礎的,沒有慈就沒有孝悌愛善。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人之性善如水之就下」,人具有良善慈愛的稟賦,就像水具有向低處流的性質一樣,是自然的天性。人的不慈和不善是後天造成的,所以人需要經過不斷地修身,性修返德,使其回歸本性,修身最起碼的要求就是祛除邪惡,使人心向善。

2、最偉大的慈愛——母愛

老子的「慈」最集中的體現就是母愛,中國曆來都有「慈母」一說。《韓非子·解老》中說「愛子者慈於子……慈母之於弱子者,務致其福。」母親愛孩子就會將「慈」施加於孩子,母親對於弱小孩子的慈愛,就是務必使他幸福。

莎士比亞說「女子雖弱,為母則強」,女人的身體是柔弱的,但當她有了孩子以後,因為母愛的天性,常常會發揮出令人難以想像的意志力。

 汶川地震中有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一位女子被壓在廢墟中,救援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她的身體已經被壓的變形了。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空隙伸手進去發現她已經死亡,然後又朝著廢墟喊了幾聲,還用撬棍在磚頭上敲了幾下,裡面沒有任何回應。

當人們離開這片廢墟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變喊「快過來」。他又來到這個女人的屍體前,費力的把手伸進去摸索,他摸了幾下高聲的喊:「有人,有個孩子還活著」。 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地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這個孩子只有3、4個月大,包在一個小被子里,因為有母親身體的庇護,他毫髮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地睡著,孩子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都感到很溫暖。

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為孩子做一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手機的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看到這種情景,感動的流下了眼淚。這就是母愛的偉大,這位母親用自己柔弱的身軀,保護了幼小孩子的生命。

 3、人有慈愛,才有善舉

「慈」是一種愛心,也就孔子所講的「仁者愛人」,它表現為對生命的關愛,對弱者的同情,對不幸的悲憫。人有慈愛之心,才會有善舉,自覺自愿的行善。行善積德是中國人的精神追求,人們通過施與善舉,累積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2014年3月11日上午9時,浙江嘉興一名6歲的男孩鑫鑫,在自家建房工地被墜落的一根鋼筋插入頭部,醫護人員緊急將男孩送入嘉興市第一人民醫院,鋼筋的長度有1米多,為了方便手術,醫生請來消防人員將鋼筋剪斷。由於傷勢嚴重,醫院決定緊急轉往上海救治。

救護車爭分奪秒馳往上海,為了搶救孩子的生命,嘉興交警與上海交警聯繫協作,並出動一輛警車全程護送。警車一路鳴笛開道,沿途的車輛得知救人的信息,紛紛主動讓行。中午12時,男孩被順利地送到了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上海十院開闢了綠色通道,數十名醫護人員緊張地做著術前準備。下午2點多,醫務人員將男孩推入手術室。據醫生介紹,男孩頭顱外的鋼筋長布滿了銹跡,還有14厘米插入顱內。醫生決定打開男孩的頭顱,取出鋼筋,風險程度是非常大的。在手術前,男孩已經出現了下肢癱瘓的癥狀,主治醫生表示,手術過程中將盡量減少後遺症。 晚上6點30分左右,手術順利完成,鑫鑫被推出了手術室。經過24小時的觀察,小男孩已經脫離危險,情況逐步趨於正常。

在這場生命的接力賽中,醫生、交警、司機以自己的善舉彰顯了人性的光輝。浙滬兩地交警協調一致,開闢了一條生命的通道;沿途的司機主動配合,使這條通道暢行無阻;醫生甘冒風險,用精湛的醫術搶救了孩子的生命。這就是人間的大愛,人因為有愛心,才會關愛生命,關愛他人,這樣的感人故事在我們的社會中到處都可以看到。

扶危濟困,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汶川地震發生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人們以各種方式支援災區,奉獻愛心。在一萬多幅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的圖片中,有兩幅殘疾人募捐的圖片特別讓人震憾。一幅是寧夏肢體殘疾人協會為地震災區募捐的場景,一位不知名的殘疾人,由於高位截肢沒有了雙腿,他靠著一個鐵架子支撐著身體來到募捐現場,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

另一幅圖片是廣州華樂街的募捐現場,一位用手走路的乞丐,從碗中拿出幾枚硬幣,讓警察幫他捐款,警察擔心他沒有錢吃飯,告訴他可以不捐。隨後他又從口袋中掏出了幾十塊錢,放進了募捐箱。他前後四次捐款,合計金額100多元。這位乞丐名叫龔忠誠,從小因患小兒麻痹症致殘,他說自己捐款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想幫助受災的人,因為自己平時不斷受到別人的幫助。

這兩幅圖片的主人都是殘疾人,他們本身就是需要救助、需要關愛的社會弱勢群體。他們雖然地位卑微,但靈魂是高尚的。他們捐出的錢微不足道,但同樣受人尊敬。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顆關愛他人、扶危濟困的善心,他就是一個高尚的人,就值得大家敬重。


推薦閱讀:

中國「三聖」之:仁聖孔子。[每日真國學?解讀]
春分 | 體悟生命最高境界,調和陰陽第一樁
學習兒童國學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
從傳統文化看千年讖語:「破財」到底能不能「消災」
大盈若沖,中國古代的君子風度

TAG:國學 |